怎樣看待危機以來的經濟形勢
看經濟形勢,需要把握的是:你是向前看還是向后看?衡量、研判好壞的標準是什么?下一步努力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在哪里?


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學術委副主任、研究員
11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G20峰會時指出:當前世界經濟正經歷深度調整,復蘇緩慢,全球經濟治理面臨新的復雜局面。他認為,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在繼續,世界經濟仍然處在深度調整期。他強調,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復雜程度遠超以往,解決起來需要綜合施策,絕非一日之功。世界經濟發展到今天,上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所提供的動能已經接近尾聲,傳統經濟體制和發展模式的潛能趨于消退。同時,發展不平衡問題遠未解決,現有經濟治理機制和架構的缺陷逐漸顯現。在指出“病灶”以后,習近平主席還開出了基于協調合作”的“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藥方。
聯系到國內經濟形勢,現在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說“好得很”的,更有說“糟得很”的。對此,我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常說的一句“說了也等于沒說”的套話就是:“好,也好不到哪里去;糟,也糟不到哪里去”。危機來襲,中國政府迅速大力度推出了以“四萬億”為標志的經濟刺激政策,一下子就在危機爆發的次年,贏得了GDP奔九”的V型反轉,“風景這邊獨好”。而我總是有點掃興地說,中國的困難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不要太早高興雨過老天一時晴”。只要經濟發展方式的“屋漏(轉型)”問題沒解決,再下雨還得“大盆小碗地忙著接”。看看這些年來我們的窮忙活,結果經濟增速還是一個勁地往下滑,就知道真的是“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但現在就是“糟得很”、“沒法活”了嗎?那倒也沒有如此悲觀。GDP7%,不還是全球各大經濟體“堪稱第一”的高增長嗎?我們受不了的是類似過山車般的“高位滑落”,而日本早已是債多不愁、虱多不癢了。日前,參加一個浙商的閉門會,一家做辦公家具的實體經濟企業今年以來竟有高達30%的“瘋長”!一問怎么回事,原來產品銷售的對象,差不多都是世界500強的“高大上”了。再去參觀一下產品展示,一來線路集成隱蔽,桌面自動升降;二來造型簡約明快,色彩繽紛多選;三來穩重不失活潑,好看更具實用(還多藏有“機關”),這當然要讓人駐足下單了!所以,在看似哀鴻遍野的大背景下,還有如此欣欣向榮的表現,就知道真的是“糟,也糟不到哪里去”了。
怎么來看經濟形勢的好壞,有三點是需要把握好的:第一,你是向前看還是向后看?沉迷在當年兩位數的高增長中“睡不醒”,現在一旦睜開眼那當然是“糟得很”了。但如果是像小平同志在文革剛剛結束、滿目瘡痍百廢待興那時說的,“團結一致向前看”,那不是很快就開講了一個“春天的故事”嗎?第二,你衡量、研判好壞的標準是什么?凡事既要看面子,更要看里子。不把表面和實質、微觀和宏觀、當前和長遠結合起來看,我們永遠只能在大悲大喜的“折騰”中煎熬自己。第三,你下一步努力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在哪里?拿浙江來說,我們的著眼點,就是要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經過實質性的轉型升級,順利地承上啟下,完成兩個“一百年”的成功轉換,從而最終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現代化。
著力點就一個省的中觀經濟來說,可以高度濃縮為兩句話:一是“穩增長、補短板”。具體就是“經濟列車中高速,脫貧底線高標準,”高水平完成第一個“一百年”的任務。二是“正理念,踐轉型”。展開就是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真正踐行浙江經濟實質性的轉型升級,為邁入第二個“一百年”征程開創全新的局面。
著力點就浙江省的產業發展來說,要突出兩個“經濟”兩個“化”。兩個“經濟”:作為城市和平原來說,主要是發展服務經濟;作為農村和山區來說,主要是發展生態經濟。另外,就企業和行業來說,一個是品質化,“品”就是時尚品味,“質”就是精工質量,合起來就是提升科技人文附加值。一個是智能化,指的是全部經濟運營的高效能。信息產業無非是信息技術的研發、信息裝備的制造以及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等,但我更關注信息經濟。因為后者是前者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廣泛而深刻的增值應用。工業再按老辦法搞,將無可挽回地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然而新工業正如朝陽,冉冉升起、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