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蓉
(婁底市衛生學校,湖南婁底417000)
模擬病房及標準化病人在內科護理學實驗課中的教學效果分析
賀蓉
(婁底市衛生學校,湖南婁底417000)
目的探討模擬病房及標準化病人在內科護理學實驗課教學中應用的可操作性與價值。方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在內科護理學實驗課教學中,引入模擬病房及標準化病人,對照組應用常規教學方法,比較兩組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結果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學生的教學滿意度、理論考試成績、實習考核成績更高(P<0.05)。結論在內科護理學實驗課教學中引入模擬病房與標準化病人,對提高學生教學滿意度、理論考核成績及實習考核成績均有促進作用。
模擬病房;標準化病人;內科護理學;實驗課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人們對醫療衛生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中職護理院校教育工作者,理應為培育更優秀的護理專業畢業生努力,多鉆研并改良教學方法。曹梅娟等[1]根據現代教育理論和護理理論,構建了護理人才勝任力標準框架,而勝任力建立在知識、技能基礎之上[2]。一名優秀的護士不僅需要了解診療護理常規,熟練掌握護理三級操作技能,還要求親和力、溝通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強,并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職業道德良好,工作態度嚴謹,有較強的綜合分析整理能力及敏銳的洞察力,而這些都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所欠缺的。目前實驗課教學因思維陳舊、設計單一,學生無機會體會臨床真實情境,缺乏對臨床的感性認識,造成教學與臨床嚴重脫節。李丹[3]在基礎護理學實驗課教學中構建了模擬病房,以達到實踐教學與職業崗位零距離接觸的目的。而標準化病人為學生的臨床技能訓練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4]。我們在內科護理學實驗課教學中引入模擬病房及標準化病人,并探索其應用價值,現介紹如下。
1.1對象
隨機選取我校2011級三年制中職護理專業第二學年下半學期兩個班級共126人為研究對象,均為女生。一班為實驗組(62人),平均年齡(17.18±1.23)歲;二班為對照組(64人),平均年齡(17.22±1.07)歲。兩個班級的126名學生都完成了醫學基礎課程的學習,其基礎課程成績及年齡等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與高職護理專業學生相比,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的基礎較差,對深奧的醫學知識接受起來較為困難,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多花費心思,改善教學方法。
1.2方法
兩組學生的理論課均由同一位教師講授且教材相同。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方式,按課程內容進行理論課及實驗課的講授;實驗組在內科護理學實驗課教學中引入模擬病房與標準化病人,主要教學步驟如下。
1.2.1模擬病房的建設我校模擬病房的建設起步較晚,條件簡陋,目前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擺放模擬病床4張,1張擺放高仿真模擬人,另3張為標準化病人準備,設施擺放與真實病房相仿。
1.2.2標準化病人的征集與培訓在本校教學醫院實習的優秀學生中征集標準化病人,并根據內科護理學各系統的教學內容對標準化病人進行標準化培訓。如在呼吸系統理論課程結束后,針對急性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氣管擴張、支氣管哮喘等疾病的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計劃、護理實施及護理評價等內容進行規范化指導,每種疾病各挑選3名不同典型臨床表現的實習學生作為標準化病人的培訓對象,并最終由教師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1.2.3實驗組實驗課安排在學生進行了完整系統的理論課學習后,我們可以安排學生在實驗課中結合模擬病房及標準化病人進行學習,具體程序如下:首先,在實驗課前,要求學生對本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的知識點進行充分預習;其次,以小組為單位,在模擬病房通過與標準化病人溝通交流、問診、體格檢查、護理評估,最終經組內討論后得出護理診斷,針對標準化病人提出書面的護理計劃及護理實施,并明確護理評價的內容,選出一名小組代表發言,提出自己的疑問;最后,標準化病人對學生診療過程中的優缺點進行反饋及指導,并由教師對護理程序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將相關知識點融會貫通。同時我們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臨床路徑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甚至讓學生交叉模擬病人,互相體驗,并可以設定一些臨床常見的突發狀況,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應急救治能力。
1.3教學效果的評價指標
經過系統的護理教學后,我們應用以下幾種方式來評定將模擬病房及標準化病人引入內科護理學實驗課的效果:(1)比較兩組學生對各自教學方式的滿意度;(2)對兩組學生進行有時間限制的期末理論考試,以滿分100分的測試成績進行教學質量分析;(3)在教學醫院實習結束后,根據學生臨床工作能力、溝通能力、專業理論知識、護理診斷能力、提出護理措施的能力、健康教育的口頭表達能力及應變能力等方面統計兩組學生在內科系統的實習考核成績。
1.4統計學方法
將所有調查數據輸入SPSS 17.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數據使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運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對數據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教學滿意度調查結果
向所有參與調查的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126份,收回有效問卷12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其中非常滿意與滿意的實驗組學生占82.3%,明顯優于對照組的57.8%(P<0.05),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教學滿意度調查[n(%),人]
2.2期末理論考試成績與實習考核成績
在一學期系統教學結束后,進行理論考試及內科系統的實習考核,具體見表2。其中,實驗組理論考試成績為(80.14±9.37)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的內科實習考核成績為(72.86±15.22)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理論考試成績及實習考核成績對比(x±s,分)
內科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是臨床各科護理的基礎[5],它作為一門應用性學科,臨床實踐是護理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為學生在實際護理環境中應用知識和技能做好準備[6]。但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深化改革及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醫患矛盾日益突出,實習學生的學習條件明顯受限,且實習學生進入臨床一線,從純理論學習過渡到臨床實踐階段,面臨著角色、學習方法、心理、責任等多方面的轉變,難免感覺理論難以與實踐相結合,或與病人的溝通存在障礙等問題,所以王蕾等[7]在總結護理教育教學方法的進展中,認為應注重培養自學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應多采用啟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如近年來在文獻中廣泛報道的臨床路徑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均以實現教學與臨床的“無縫連接”為最終目的。所以在我們內科護理學實驗課的教學中引入模擬病房,給學生創造了一個高仿真的臨床環境,同時結合標準化病人,又稱模擬病人或病人指導者[8],可以將內科護理學的教學內容更形象、更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可以清楚地感知和理解所學內容。在模擬病房中,針對標準化病人的溝通交流、問診、體格檢查等,不僅提高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還讓學生在模擬仿真的環境中得到語言交流和溝通技巧的鍛煉,而這些恰恰是實習學生剛進入臨床所面臨最常見的兩大問題。現在通過模擬病房及標準化病人,并按照醫院護理規程進行操作練習,使學生在真正進入臨床之前體驗到護士的真實工作過程,在實踐中提高職業技能和團隊協作等綜合能力。同時,學生可將強大的使命感與責任心轉化成強大的學習動力,在課前積極預習教材相關內容,包括護理評估、護理診斷、護理計劃、護理實施等內容,上課時專注認真,課后反復總結、體會,努力把書本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臨床技能。
實踐證明,我們應該在模擬病房的建設上下大力氣,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及環境。同時,教職工自己也應該多向兄弟學校取經,吸收護理教育中的新理念及新方法,力爭使我校的模擬病房及標準化病人建設盡早步入正軌,使之成為我校的常規教學手段之一。
[1]曹梅娟,姜安麗.護理本科人才培養整體勝任力標準框架模型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6):536-538.
[2]白玫,沈寧.試述護理人才的內涵[J].中華護理雜志,2003(10):828-830.
[3]李丹.模擬病房管理構建新型基礎護理實驗教學平臺[J].中國實用醫藥,2010,5(9):261-262.
[4]王佳,蔣曉蓮.標準化患者在護生臨床技能訓練中的應用概述[J].護理學雜志,2007,22(2):35-37.
[5]潘靜坤,楊秋實,林莉,等.內科護理學教學方法改革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7):104-105.
[6]Lambert V A,Lambert C E,Petrini M,et al.對護理本科生的臨床教學
經驗[J].中華護理教育,2006,3(2):88-90.
[7]王蕾,陳松蘭.護理本科臨床實踐教學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教育,2011,8(2):87-88.
[8]Hall M J,Adamo G,Mccurry L,et al.Use of standardized patients to enhance a psychiatry clerkship[J].Acad Med,2004,79(1):28-31.
G526.5
B
1671-1246(2015)22-01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