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占軍
摘 要 在我國耕地與糧食供給壓力的雙重作用下,我國農業生產一直飽受詬病,對我國戰略安全具有較大的影響。因此,主要基于農作物適優新品種推廣工作出發,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列舉,然后根據自身實際工作的把握對其解決方法進行試論,希望能夠形成一份參考資料。
關鍵詞 農作物;適優新品種;推廣;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326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27--02
我國屬于農業大國,農業生產與相關技術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相關農作物新品種也在不斷的研發與推廣。雜交水稻已經在全球多個國家推廣,對世界解決人口饑餓與我國糧食戰略安全具有絕對的意義[1]。但筆者根據工作經驗發現,部分農作物適優新品種在推廣時還存在較大問題,對農戶的安全生產具有較大的影響,在打擊農戶種植熱情的同時,也不利于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實際推廣工作上,如何更好地引導新品種的選用與種植非常重要[2]。
1 農作物適優新品種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我國各區域的種子市場上,由于不同條件引導下的種子品種要求不同,再加上品種研發水平的提升,大部分農作物可選購的品種較多。農戶在實際選擇上由于自身知識的受限,在眾多的品種中并不能識別適優新品種,從客觀上影響了我國適優新品種的全面推廣工作,不利于實質工作的開展。
在推廣適優新品種的過程中,相關機構缺乏正確的科技示范,無法取得大部分農戶的信任,因此大部分農戶在種子的選擇上依然選擇以往種植過的,而真正的適優品種卻得到市場的青睞。所以說,科技示范對適優新品種的宣傳推廣與良種、良法配套具有絕對的重要性。
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種子市場中,缺乏配套的種子監查系統,部分經營者缺乏正確的經營理念,綜合素質明顯低下。因此,假種子在市場中層出不窮,影響到農戶對于新品種的信任程度,大大打擊了適優新品種的全面推廣,對于我國整個農業生產均存在較大的影響。例如,在2014年,央視《焦點訪談》紕漏河南省新鄉市馬井工業園區假種子生產窩點,據查該窩點生產的假種子共計30個品種,而大部分品種還冒充國家適優新品種的大力推廣的項目,所涉案金額遠達近千萬元,如果該窩點長久運行,其對我國農業所造成的損失可想而知。
目前,我國種子市場缺乏系統的建設工作,售后服務存在明顯的不到位,種子銷售與售后服務雙脫離,其也很大程度影響到適優新品種的后期持續推廣,部分農戶即使選用適優新品種,但是由于相關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其具體收成與預計還是存在較大差別。
2 提高農作物適優新品種推廣的相關方法
2.1 把握適優新品種的基本信息
在對適優新品種進行推廣工作前,相關技術人員一直要基于品種審定資料出發,結合科技示范結果對品種的生育期、產量、品質、抗病性、易感病蟲害及栽培技術等要素進行把握,并對審定意見與建議進行公開公布,明確適宜、次適宜以及非適宜種植區域,然后由依據審定結果進行全面推廣。
2.2 強化小面積多點示范工作
在對適優新品種推廣的過程中,一定要基于其栽培條件出發,然后在遵循具體區域的生態環境、病蟲害情況以及種植習慣等條件的前提下,在適宜種植區域內進行多點小面積的技術示范工作。從實際上把握其適應性,并根據示范點的病蟲害情況與生長特性出發,根據區域條件選擇最為適宜推廣的新品種,然后對實際種植過程中的密度要求、方式以及田間管理等技術辦法進行引導。另外,一定要杜絕對病蟲害高發區域進行高感新品種的推廣。例如,先玉335品種主要在山西運城夏播區進行種植,但是該玉米品種較為容易感染大小斑病、矮花葉病及玉米螟,因此不適宜種植在臨猗、萬榮以及河津地區,相對來說,在完成小面積多點示范工作后,將更為容易把握相關品種的種植信息,為適優新品種的推廣工作提供方向方向,避免出現經濟損失與推廣阻力的加大。
2.3 嚴格把握種子生產質量標準
對于適優新品種的種子質量,其主要包括內在與外在質量。其中,前者主要是指適優新品種的具體產量、品質以及抗性等種子的基本特性;而后者則是指種子的純度、凈度、水分及發芽率等硬性指標。一般來說,對于不同種子、不同種植方式以及不同密度等,其質量標準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對于一穴多粒種植方式來說,其對于種子純度要求高于96%、凈度要求高于99%、發芽率要求高于85%以及水分要求低于13%;而對于單粒機播種植方式來說,其要求種子發芽率高于92%。因此,對適優新品種進行推廣時,一定要從多方面考量,嚴格把握種子的生產質量。
2.4 強化品種與配套技術的引導工作
對于適優新品種的推廣工作,在完成田間試驗的前提下,要根據實際情況篩選出最為適宜相關區域種植的品種,然后利用示范點進行多點小面積的示范工作。同時,對于示范成功的新品種,相關機構一定要積極與政府或相關部門加強合作,利用報紙、電視臺、宣傳資料、組織培訓及下鄉技術指導等形式完成新品種特征、特性以及栽培技術等要點的引導工作,使農戶充分把握新品種的實際種植技術。同時,在技術指導的過程,一定要基于當地情況出發,避免相關因素影響到實際種植效果。例如,在2013筆者所在的區域,部分村民誤把普通玉米品種進行單粒播種,加上整地、播種質量差,其整體出苗低于60%,對農戶造成巨大的影響,引起農戶對技術宣傳的誤解。
2.5 不斷提升種子經營者與種植戶的綜合素質
在對適優新品種進行推廣時,對于種子經營者,其一定要具備基本的農業性常識與專業技術指導能力,可以向農戶提供相關技術服務與指導。因此,在對相關適優新品種進行推廣時,一定要嚴格把好種子經營者的質量關,在符合自身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前提下,組織相關經營者進行必要的培訓工作,全面提高經營者與種植戶的綜合素質。
2.6 完善售后服務體系
在農作物品種推廣過程中,要做到售后回訪和實地調查,及時了解種植戶在實際種植和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提出栽培方法和防治病蟲害的指導意見和建議,妥善解決實際問題,幫助種植戶實現高產穩產或將損失減少到最低。
3 結論
在我國有限的耕地中,農作物適優新品種的不斷研發與推廣屬于解決糧食難題最為有效的手段,是現代技術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實際工作上,相關種子企業與機構一定要基于現有問題出發,不斷強化推廣手段,并解決在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困難,不斷推動相關適優新品種的大面積種植,為農戶爭取更多的經濟利益。
參考文獻
[1]張自陽,王志偉,牛立元,等.不同類型小麥栽培品種的光合特性[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3):61-62.
[2]姚勇,趙玉山.加快農作物適優新品種推廣的八項措施[J].中國種業,2012(3):22-2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