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露瑤 顧周琳
針對大學生的實踐教學是培養黨員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能否有效地開展分黨校學員的實踐教育,在提高黨校學員的服務意識、提高黨校學員的黨性認識,確保黨員質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開展黨員的實踐教育,可以豐富黨內生活,提高組織的凝聚力,提高大學生的服務意識以及模范意識,避免出現“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一 黨校開展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1 開展實踐教學是增強黨員服務意識,樹立黨員形象的有效途徑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黨的宗旨。“服務”不是在黨課上和教室中討論討論就可以完成的,這需要學生黨員親自動手去做,也就是說不能光動口不動手。在黨校開展實踐教學,可以給黨校成員創造一個服務他人、贏得他人信賴、接受他人監督的一個好的平臺,還可以通過黨校成員的模范帶頭作用,讓社會多些正能量,減少身邊的歪風邪氣。同時在實踐中可以不斷提高黨校學員的黨性認知、責任意識、模范意識、成才意識,提高黨校學員勤于思考和與人溝通的能力、組織管理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善于總結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2 開展實踐教學是幫助黨員堅定信仰,正三觀,強化黨性的重要方法
社會實踐教學可以一改純理論教育的枯燥和乏味,更容易讓處于迷茫、困惑、黨性認識不夠、服務意識不強的黨校學員接受,有助于他們理解與內化馬克思主義精神和黨的先進理論。黨校學員在實踐中可以將馬克思主義原理與具體實際相結合,深入了解國情,增強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堅定自身意志與信仰,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提高黨性,把人民時時刻刻記掛在心上,一心向黨,一心為民。
3 開展實踐教學是促進高校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大戰略任務,強調要把各級黨組織建立成為學習型黨組織。在學習方法中提出要重視實踐學習方法。高校要建立學習型黨組織就要把黨的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需要進行踏踏實實的實踐,提高黨組織的創造力、向心力、凝聚力,鞏固我黨的執政黨地位,這就需要廣大的黨校學員積極的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來,通過實踐鍛煉自己,提高自己,同時發揮大學生黨員在學生群體中的引領和指向性作用,影響和帶動他人,促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二 黨校開展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 黨校學員自我認識不到位,積極性不高
黨校學員尤其是已經是黨員的高級黨建班成員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常常忽視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從而放松自己,在學生群體中沒有發揮應有的先進帶頭作用。相反其放松狀態卻常常給周圍同學帶來一種黨員不過如此的感覺,使黨員群體在同學中的好感度下降。除此之外,在實踐學習上表現出懶散、無所謂的狀態,甚至會出現反感的情緒,缺少該有的激情和活力,何談去服務他人。尋其根源,其一為入黨動機的功利性強,部分大學生是為了自己今后的發展而加入黨組織,在一開始就出現了思想脫節的現象。但是由于現在每個黨支部正式黨員數量少,很難對新發展的黨員的思想動態進行全面的考察,從而使黨員發展存在著質量漏洞。其二為黨校輕視了黨員的繼續教育,導致黨員對自己的放松要求。像發展對象一旦成為黨員,就沒有了之前入黨的動力,沒有要求的話也不會主動向黨組織做思想匯報。
2 實踐教學方式未深入人心,實踐考核制度不完善
我院現有的實踐教學模式很少,初、中級黨建班主要局限于去就近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有些學員自己前期去過便不愿再去。高級黨建班實踐模式稍稍豐富了一點,除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還有黨員論壇、黨日活動等。雖然我們在實踐教學模式方面不斷進行創新和增加,但是依舊很難符合黨校成員的口味,實踐教學成果也不是很明顯,很多人只是把這個社會實踐當作一個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做完即可,應付了事。在實踐教學中還常出現遲到早退,代簽到,曠課等折損大學生黨員形象的事情。實踐教學中的種種不良現狀,一方面表現出了我們現在的實踐教學方式不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告訴我們缺乏一個強有力的、與實踐教學相伴的實踐考核制度。
3 缺少定向開展實踐教學的活動基地
黨員實踐教育基地是對黨校學員進行培養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經常服務鍛煉有利于學員了解社會,接觸生活,服務百姓,鍛煉自我,提升黨性。無長期定向開展實踐教學的活動基地,使我們無法對某一個經常性的教學活動進行持續開展,這導致實踐教學也具有比較大的隨意性。這需要我們能建立一個長期合作的實踐教學基地,為廣大黨校學員提供一個緊密聯系群眾,不斷學習提高自我的平臺。
三 改變實踐教學現狀的策略
1 提高黨員的黨員意識,完善黨員發展方案
黨員自我認知的提高,需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相輔相成,不能只做語言的巨人,也不能只做行動的巨人,兩者需要相互結合,從而使當今黨員在思想和行為上都符合當今時代的要求,能夠發揮大學生黨員的先進帶頭作用。
在黨員發展過程中,要改變“重發展、輕培養,重入黨前教育、輕入黨后教育”的尷尬局面,使黨員時刻具有“需要不斷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2 豐富和改善實踐教學模式,完善考核制度
對于實踐教學模式,采取豐富、淘汰和改善三大舉措。對于保留下來的實踐教學模式制定一個完整的獎懲激勵措施。這里例舉我們現在采用的四個實踐教學模式。
第一,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初、中級黨建班合理利用南京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資源,一月一參觀,同時實行“雙簽制”,保證實踐參觀率;參觀質量由提交的參觀心得進行評定,實踐參觀作為初、中級黨建班結業成績的一部分。
第二,分班討論。高級黨建班成員以支部為單位,每個月至少聚在一起一次,對本月發生的時事與政治問題進行討論。以提高黨員對政策的深入理解與實施,提升黨員對社會問題的敏感度,培養黨員獨特觀察問題的視角,對問題進行公正客觀的評判。具體過程:支部書記事前征集和確定話題,告知各成員準備,支部進行討論,討論結束后向組織提交一份至少300字的匯報。
第三,黨日活動。高級黨建班成員以支部為單位,每學期進行一個與黨校當期主題相關的活動,活動形式不限,要求在學生群體中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具體過程:各支部向黨校申請活動立項,黨校根據各支部策劃確定一、二、三級立項,并給予一部分的啟動經費,然后再根據完成情況發放剩余的經費。對于立項等級不佳但活動成果好的支部將給予一定的經費獎勵。
第四,黨員論壇。高級黨建班成員以支部為單位,每年進行一次。黨員論壇的課題的確定有黨校提供和自主選擇兩種方式。課題要求貼近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或者社會熱點問題。具體過程:支部確定選題,然后各支部可以根據本支部情況進行問卷發放、訪談等各種調查方式進行數據收集,整理分析數據,根據調研結果寫一篇論文,并制作PPT進行結題匯報。對于優秀調研支部、優秀論文,將對其進行表彰。
3 共建實踐教學基地
人的認知是具有反復性的,是無數次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大學生的人格培養同樣需要多次的反復和實踐,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建立穩定、多樣的實踐教學基地。實踐基地的共建可以從專業特色出發,像農業院校可以與植物園、農業文明博物館等場所進行共建,為參觀者提供志愿講解服務;與鄉鎮企業進行共建,選一些專業知識扎實、綜合素質高、示范作用強的大學生黨員到基層去普及農業現代化技術、農業知識等,這樣既可以發揮學生黨員的本專業知識優勢,又可以真真切切的為社會提供服務。除專業相關,黨校還可以與一些社會福利機構進行合作,大學生黨員可以作為志愿者為社會弱勢群體帶去他們的關愛。如孤兒院、敬老院、盲校等。
4 拓寬黨校實踐教學的載體與渠道
隨著科技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微博”“微信”引領的“微時代”已經悄然來到我們的身邊,大學生已然成了網絡的主力軍之一。高校黨校號召廣大黨校學員通過關注江蘇共青團、共青團中央、團中央學校部等微博賬號、微信平臺公眾號,關注黨和國家最新動態并在支部的微信群里積極發表自己的言論觀點,支部書記進行積極引導,建立一個和諧文明的網絡輿論氛圍。“微時代”可以使黨員之間隨時進行互動交流,避免了因專業年級不同所帶來的時間不好協調的問題,提高了討論的效率和效果。
現有黨員的實踐教育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校內外、各方媒體的資源,提高了大學生黨員的思想素質,受到了廣大學生黨員的支持與響應,但是還需要不斷的完善與改進,使其真正起到培養大學生黨員和積極分子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月秀.高等院校黨校實踐教學探賾[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3):28-29.
[2]劉建濤.高校學生黨校實踐教學探究[J]. 傳承,2010(18):26-27.
[3]趙樂天,趙志萍,劉臣.大學生黨員實踐教育模式的探索[J]. 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9(05):57-59.
[4]唐百鋒.新形勢下大學生黨員實踐教育的困境與對策[J]. 職業時空,2011(02):177-179.
[5]程建軍.加強大學生黨員社會實踐教育[J]. 群眾,2008(6):74-75.
[6]陳明.加強大學生黨員實踐教育的意義[J]. 科技信息,2008(27):525
[7]徐燕萍.民辦高校學生黨員的實踐教育模式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06):53-54.
[8]徐軍.高校院(系)黨校教育中實踐教學的探討[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2(08):35-36.
[9]黃雪梅.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條件的創設[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4(0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