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書銘+顏美艷+彭建華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各級組織要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要擴大發展黨員工作中的民主作用,嚴格工作程序和紀律,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具體來說,黨員的發展,關鍵是要做好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提升發展黨員質量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沒有發展黨員培養教育工作這一“量”的積累,是不可能得到黨員質量提高這一“質”的改變的。因此,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在現階段黨員發展“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大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還普遍存在著一些讓人擔憂的問題,諸如培養教育時間短、形式單一、內容抽象且缺乏系統性,以及考核方式簡單、效果不確定等。筆者認為要解決以上問題,關鍵在于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要做到既講正氣又接地氣,講正氣是前提,接地氣是關鍵。
一 講正氣
所謂講正氣,就是要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和事業建設中形成的好傳統、好作風,堅持真理、堅持原則,堅持同一切歪風邪氣和各種腐敗現象作斗爭。在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中,講正氣是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然要求。
1 講正氣使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旗幟鮮明
我黨在長期革命和事業建設中的“正氣”,是依賴于黨員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從始至終的不斷追求方才形成的。在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中,我們務必要高舉理想信念的旗幟,使學員從學習伊始就有追隨共產主義的理想意愿。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對于共產主義的追求,100年前是如此,66年前是如此,到現在也還是如此。我們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就是要培養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對于共產主義的信仰就是應該旗幟鮮明地堅持。江澤民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談會上強調:“我們共產黨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世界觀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這是任何時候都絲毫不能動搖的。”在當前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中,不少人害怕講共產主義信仰,不敢理直氣壯地講共產主義信仰,總覺得共產主義還需要我們幾代人,甚至是十幾代人的努力方可實現,共產主義顯得虛無縹緲,甚至是水中月、鏡中花,難以說清道明。但共產主義信仰是十分具體的,依照馬克思、恩格斯的描述,我們目前正在經歷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也就是說我們每天都在為實現共產主義而“積跬步”,共產主義信仰就在我們身邊。
所以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的第一個啟示就是——“信仰正”。首先,我們不要害怕談信仰,要談信仰就只談共產主義信仰。其次,我們發展黨員培養教育有四個階段,即入黨申請人階段;入黨積極分子階段;黨員發展對象階段和預備黨員階段。在前兩個階段,主要是讓受教育者明白什么是共產主義信仰、共產主義信仰者是什么樣的人,以及如何踐行共產主義信仰。對于后兩個階段,則應通過實踐積極踐行共產主義信仰。確立了共產主義信仰、入黨動機純粹的學員,才是培養教育工作所認可的合格學員。
2 講正氣使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立得正行得穩
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這是對于黨風黨紀的鮮明要求。而講正氣就是要堅持原則,和歪風邪氣做斗爭,對于不良作風和違紀現象要堅決抵制,斗爭到底。也只有堅持了講正氣,才能確保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風清氣正、紀律嚴明。這又給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帶來了第二個啟示——“風氣正”。
政治生活風氣正。一段時間以來,黨內生活不正常、不認真、不嚴肅的問題比較普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增強黨內生活的政治性、原則性、戰斗性,使各種方式的黨內生活都有實質性內容,都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發展黨員培養教育可以視為是一種政治生活的體驗,培養教育活動講政治、有原則、嚴紀律,就會讓廣大期盼入黨的群眾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活習慣,以利于學員從一開始就能在良好的政治生態中錘煉,嚴格按照黨內政治生活準則行事,并在加入黨組織后一以貫之。
共產黨員風氣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共產黨員在參與培養教育工作時,要明確自己就是廣大入黨群眾的榜樣,自身是否具有先進性,是否講正氣、有原則、敢擔當、善奉獻,不光代表自己的形象,更代表黨的形象。明白了這些道理,共產黨員自然就會嚴格要求、做好表率,久而久之便會形成良好的黨內風氣,并一直傳承下去。
規范管理風氣。培養教育的對象是一大批渴望加入黨組織的群眾,什么樣的發展對象可以成為預備黨員,什么樣的入黨申請人可以轉為入黨積極分子,我們必須引入科學、規范的管理方式,注重過程管理要素,全過程、全方位對學員進行考核。優要獎,過要罰,最終通過量化考核的方式來評判學員培養教育的成效。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功在平時,發展、轉段的關鍵時刻更要樹立正確的導向,如此方可使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形成良好的風氣。
二 接地氣
十八大以來,“習式語言”以其特有的清新質樸、通俗形象、寓意豐富,讓人耳目一新,給官方語言注入了無窮的活力。諸如“中國夢”“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老虎‘蒼蠅一起打”等語錄,因為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又緊密結合世情,成了婦孺皆知的熱門詞句廣為流傳。正如《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一書中所說的,語言的力量不亞于千軍萬馬,就是因為這些 “接地氣”的語言,所以才在人民群眾中引起廣泛的共鳴。
同理,在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中,想要增強培養教育的成效,引起學員的共鳴,也要注重“接地氣”。這里所說的“接地氣”有兩層含義:一是用大眾化、通俗的語言向人民傳播理念;二是與廣大人民群眾打成一片。
1 接地氣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要求
馬克思曾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論述過理論之于革命的意義,即:“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正是實現這一轉化的最佳途徑,其最終目的就是讓群眾掌握理論,成為革命的物質力量。用“接地氣”的方式去傳播黨的理論,讓群眾掌握黨的理論,成為黨成就事業的物質力量,不也是我們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的本質目的嗎?因此用“接地氣”的方式去傳播黨的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在要求。具體到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中,就是要求“培養教育接地氣”。endprint
長期培養鞏固頭腦。當下的多元化社會中,多種社會思潮涌動,各種理論觀點共存,意識形態領域爭奪異常激烈,我們要抓住一切機會傳播黨的理論,堅定黨的信仰。這就要求我們變先前短期集中式培訓為長期相對集中學習小組式培訓,大大延長培養教育時間,貫穿各個培養階段的始末,不斷地的鞏固思想,堅定信念,堅守我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固有優勢,讓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深深地植入學員的腦海。
通俗易懂提成效。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進程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了許多成果。中宣部連續多年有計劃地組織編寫通俗理論讀物,諸如《干部群眾關心的25個理論問題》《理論熱點18題》《六個“為什么”》《劃清“四個重大界限”》《七個怎么看》《從怎么看到怎么辦》《辯證看,務實辦》等著述,文風樸實,語言鮮活,說理透徹,是非常優秀的通俗理論讀物。中組部開設了網上黨校,將眾多優秀的黨課、講座,以視頻課程的形式搬上了網絡,以豐富、生動的課程內容,打造了一個極其優秀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成果傳播平臺。如此多的優秀成果給我們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開展具體培養教育工作時,可以將以往集中授大課的形式,變成學員有組織地自學課程形式,學員自學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各類成果,并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交流討論、分享學習心得,這種接地氣的學習,會大大提高學員的學習的效果。
實踐教育促成長。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我們講了一輩子馬克思主義,其實馬克思主義并不玄奧。馬克思主義是很樸實的東西,很樸實的道理。”馬克思主義其實就是樸實唯物的世界觀,歷史、辯證的方法論,是完全可以學以致用的,在大眾化后更是易于吸收和掌握。群眾在課堂里學習理論,在實踐中運用理論,就能進一步促進對理論的掌握。
2 接地氣是群眾路線的要求
習近平同志在赴正定考察時提出:“接地氣才能培養和人民群眾的感情。”和人民群眾有感情就是群眾路線的核心要求。基層黨組織作為承擔發展黨員培養教育工作的主體,要充分利用好此項工作,搭建黨員與群眾聯系的橋梁,讓更多的黨員通過培養教育工作貼近群眾、服務群眾,踐行群眾路線。
這給我們發展黨員培養教育工作形成了一個啟示——“黨員干部接地氣”。培養教育工作可充分動員基層黨組織的力量,設立分層次的黨員輔導員指導制度。以某高校基層黨委為例,可設立三級輔導體系,即朋輩黨員輔導體系、教師黨員輔導體系、黨委委員輔導體系。各級輔導員承擔不同的職責,朋輩黨員輔導員可以全程參與培養教育活動,教師黨員輔導員應經常性參與培養教育活動,黨委委員輔導員則應定期聯系、輔導相關培養教育活動。如此,不僅加強了黨員與群眾的聯系,拉進了彼此的距離,也讓黨員更接地氣,更好地踐行了群眾路線的要求。同時,也能形成倒逼機制,促進黨員理論水平和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基層黨組織工作的創新。
綜上所述,發展黨員的培養教育職責重大,是每一個基層黨組織應著力做好的基礎性工作。在從事該項工作時,務必要注重講正氣、接地氣。講正氣主要是要做到信仰正和風氣正,而接地氣主要是讓培養教育和黨員干部接地氣。無論是講正氣或是接地氣,其本質目的就是為了強化培養教育工作的實際效果,引導學員樹立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成為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白向忠.當代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研究[D].山東大學,2012(3).
[2]謝銀花.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現狀分析及對策[J].現代企業教育,2006(9).
[3]尹立一,邵兵.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