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莎
一、課程標準解讀
課程標準對本框的基本要求如下:“闡釋市場是配置資源的基礎,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規范市場秩序的重要性。”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框涉及的相關經濟學原理主要有資源配置的方式、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和優點;單純市場調節的局限性;市場秩序和規則的建立。
操作提示:就本框涉及的教學內容和要達成的教學目標來看,對學生和老師都有一定的挑戰。首先教學內容量大,且存在理解的難點,重點知識相對來說也比較多。所以可以根據實際教學的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必要的整合。筆者嘗試把教材第三目“市場調節的局限性”調整到第二目“市場秩序”之前,這樣更符合“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原則,也更有利于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另外,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吃透重難點問題。可以在教學資源的選擇和整合中做一些思考,更多地選用學生熟悉的實例材料,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情境、感受情境,在模擬的情境中透過經濟現象發現其背后的本質問題并解決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框第四單元的起始課,著重介紹市場經濟的內涵、市場調節的優點,市場規則、市場調節的弊端等基礎知識。承接前三課“生產什么、怎樣生產、為誰生產”,本框主要介紹在什么舞臺上生產,有助于學生加深理解我國經濟活動的宏觀背景,堅定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
三、教材重難點確定
1.教學重點
市場配置資源的具體機制和優點,市場固有的弊端,規范市場秩序的措施。
2.教學難點
市場配置資源的具體機制和優點。
確定依據: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框主要是讓學生把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具體是如何發揮其決定性作用的。對這一內容的充分理解,既有助于學生認同市場調節的優點,繼而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和完善的重要意義;另外,在一分為二地認識到市場的固有弊端的基礎上,也能更好地理解規范市場秩序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的必要性。為下一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學習奠定理論基礎。從現實生活來看,學生也可以學以致用,通過本課知識來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關經濟現象,更好地理解國家的調控政策。
四、學情分析
從知識方面看,通過前三單元的學習,學生已了解了經濟生活很多微觀的現象,掌握了很多微觀角度的知識,有條件也有必要對經濟生活做宏觀把握。從生活經歷看,學生對國家大事比較關心,有所了解,初步具備由現象到本質、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品質。
五、本節課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在具體情境下,感受和描述我國各項資源的供求狀況,進一步分析出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說出從市場主體(主要是商品生產者)所關注的市場價格和供求信息以及相關舉措,理解并說明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和優點。通過具體情境下商品生產者常用的不正當競爭手段,推斷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要充分發揮作用,需要良好的市場秩序、市場規則,更離不開法律和道德。置身經濟情境中,體會和分析市場調節的局限性。
2.過程與方法
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市場這種資源配置的手段,體會宏觀調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透過觀察市場現象認識和歸納其背后的實質和規律,提高抽象思維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合理利用資源,綠色環保的理念;增強法律和道德意識,養成誠信守法的好習慣。
六、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十一黃金周旅游市場異常火爆》。
國慶節黃金周旅游接待達4.28億人次,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50億人次,以現有2萬家景區的規模和接待能力,景區供需關系十分緊張。
思考:
1.結合材料和生活感受說一說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存在怎樣的普遍性問題?
2.教師提問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展示資源有效性和需求無限性這一對矛盾,(可能的話)把學生的答案歸納為計劃手段和市場手段。
【設計意圖】
從學生的身邊實例出發,學生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注意生成。
【新課講授】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市場是如何幫助我們解決這一矛盾的?
【板書】
一、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和優點
【合作探究一】
情境一:
問題:
1.假如你們是旅行社決策層人員,會尤其關注短片中的哪些經濟信息?為什么?
2.針對這些信息反映的現狀,你們會做出怎樣的決策方案?
【學生】學生分組,分別扮演四大旅行社,思考情境背景下的問題。各小組歸納總結后派代表闡述各自的觀點。
【設計意圖】學生置身其中,引發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市場配置資源的過程和方式。
情境二:
某大型跨國企業代表,正在選擇合適的旅行社,以安排員工近五年的旅游休假活動。
任務:作為旅行社如何拿下這個大單?你做出決策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學生分組,分別扮演四大旅行社,嘗試做出決策方案,由代表介紹并給出原因。
【設計意圖】學生置身其中,引發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
1.市場配置資源過程和機制。
(1)市場通過價格漲落比較及時、準確、靈敏地反映供求關系的變化,調節人、財、物在全社會的合理配置。
(2)生產者、經營者面對市場競爭,調整生產經營活動,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科技與管理的進步,促進資源有效利用。
2.市場配置資源的具體機制——價格、供求、競爭。
【板書】
(一)市場配置資源過程和機制
(二)市場配置資源優點
【過渡】
【合作探究二】
情境三:
有員工給旅行社提出以下的妙招:
妙招1:招聘導游的時候,為降低人力資源成本,招收素質不高且非專業人員。
妙招2:在宣傳本旅行社的旅游套餐時,為了企業的“良好形象”和“競爭優勢”,做出“必要而常見的美化包裝”,同時捏造關于同行的虛假信息。
妙招3:將游客信息倒賣給保險公司、房地產商、裝修公司等,獲得額外收入。
問題:
1.你們會如何選擇,闡述原因。
2.你們曾經在哪些類似的“妙招”中中過招?你們認為出現了這么多“妙招”的原因有哪些?
3.應對這樣的現狀,你們可以給出什么樣的妙招。
【學生】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生活體驗,體會分析市場調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認識市場調節的局限性和規范市場秩序的必要性。并結合現實說出針對性的措施。
【設計意圖】選擇學生生活中能接觸到的事例,讓學生有話可說。這是本節課的第二處重點。承接前面的材料,設置問題。首先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市場調節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形成更為全面的對市場的認識。也在問題的出現和解決中自然生成對“道德和法律”的認同和重視。注重課堂的生成。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做必要的總結,歸納單純市場調節的局限性和市場秩序的規范。
1.市場的局限性。
自發性:為了利益,不擇手段,違法違德。
盲目性:信息不暢,盲目決策,一哄而上;供求失衡,資源浪費。
滯后性:聞價而起,事后調節,有時間差。
過渡環節:從列舉的上述“妙招”中,我們了解到市場配置資源,不僅有優點,也有其缺陷。這個時候國家的干預和調控是必不可缺的。我們必須規范市場、彌補市場的不足,來穩定市場、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2.規范市場秩序。
良好的市場秩序需要市場規則的維護。
治本之策: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
具體要求: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誠信、道德。
【板書】
二、市場的局限性(輔之以必要的宏觀調控)
(一)自發性
(二)盲目性
(三)滯后性
三、市場秩序的維護
(一)市場規則的確立
(二)規范市場的治本之策
(三)具體要求
【課堂小結】
【學生】回歸課本、整理筆記、梳理知識。
【教師活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既彰顯了它的優越性,也暴露了它的局限性。我們既要去接受來自市場的洗禮,更要抓住市場給予我們的機遇,應對市場本身的不足可能導致的問題。基于此,請大家選擇和撰寫一到兩句話,作為自己旅行社的發展理念。
【設計意圖】學生需要在這個環節,回顧本框的全部內容,要在大量復雜的經濟信息中梳理出清晰的思路,形成關于本課的完整的知識體系和邏輯體系。并通過企業理念的確立,感受市場帶給我們的機遇和挑戰,再一次感受和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和完善的重要意義。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