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適應變化的同時保證教學質量才是關鍵。課堂教學一直都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保證課堂教學質量是確保教學質量的主要內容。就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談一談有效路徑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學質量
語文教學是初中階段教學任務的重要一項,由于語文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應試教學這個大環境下初中語文教學備受重視。在課程改革的前提下,對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提出更高要求,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成為首要任務,本文就此提出幾點看法。
一、注重教學氛圍的營造
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成功展開教學活動,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關鍵就在于激發學生投入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保證學生高昂的學習精神狀態,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成為教師保證教學質量的首要工作。
要提高學生投入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首先要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生開始進入青春期,是心理感情最為活躍的時候,可以利用這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北師大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叩問月亮的教學中,以“月亮自古就是詩人鐘情的對象,他飄逸多情,堪稱月亮的‘第一情人,這個詩人是誰?”展開課前導入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后可引入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傳情絕句。在分析文章中主人公感情方面,可以適當融入教學情境,學生當演員,課文為劇本,進行情感演繹。
二、課堂教學生活化
語文水平是感情提煉于生活中的真實反映,是通過語言準確表達情感的能力體現,就像作家脫離了生活是寫不出好的文學作品一樣,語文課堂教學也要圍繞生活展開。課堂教學要聯系自然,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寫景的文章,學生也有寫景的作文練習,沒有聯系真實的自然體會,把景描繪得再怎樣繪聲繪色,在學生看來也只不過是“黑與白”;課堂教學要聯系社會,語言文學是社會交流產生的文學,駱駝祥子的深刻印象來源于“社會”的壓迫,不聯系社會是無法融入文章的;課堂教學要聯系生活,北師大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活況味中莫泊桑的《項鏈》教學中就要緊緊聯系生活,才能體會到情節的曲折和文章結構處理得巧妙。
三、處理好教、學之間的關系
教與學之間的關系應包括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關系、老師和學生的師生關系以及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的銜接關系?,F階段教學中,學生應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強調的不是學生被動消化知識的能力,而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助于輕松地實現教學目標,有利于個人情緒的釋放,不良的師生關系可能不會嚴重影響到教師的教學工作,但絕對會顛覆學生對教學科目的態度;教學過程必須和學習過程相匹配,教與學之間要有一定的反饋調節過程,這樣才能保證整體教學效用的最大化。
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做起來要比理論研究要難得多,這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但為了教學和人才培養是值得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參考文獻:
[1]楊帆.學生心理學[M].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李瑞芳.對新課改中語文教學的思考[J].新西部,2011(33):174.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