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石井人民醫院(510430)黃妙明
冠心病和肺心病是嚴重影響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類型之一,二者合并除了會增加診斷難度,還會威脅患者生命。尤其肺心病患者長期處于低氧血癥狀態,心肌會在此狀態下提高對缺氧耐受力,進而遮掩心絞痛等冠心病典型癥狀,因此有必要加強對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療研究[1]。對此,我院特選取部分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規范性治療方案,效果顯著,具體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的80例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均來自于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患者,所有患者均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齡(81.4±3.2)歲,平均病程(15.12±2.35)年。對照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齡(81.6±2.3)歲,平均病程(15.22±2.45)年。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不明顯,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給予觀察組患者實施規范性治療方案;①給予患者環丙沙星/頭孢噻肟鈉、頭孢曲松進行抗感染治療,如果患者感染情況嚴重,則需要聯合舒巴坦、環丙沙星和頭孢哌酮之勞。②使用血管擴張劑改善心功能、降低心臟負荷,提高心輸出量,必要時可在硝酸甘油或硝普鈉中加入小劑量的多巴胺或卡托普利提升患者血壓。③針對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采取靜滴西地蘭、硝酸甘油或速尿,持續低流量吸氧,糾正患者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為休克者補充血容量,用20%甘露醇治療有肺性腦病征象患者,整個治療過程中要嚴密監測患者血糖、心肺功能、血脂和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征。

附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附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氣分析指標比較(x±s)
對照組:給予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其中包括糾正心律失常、抗感染、糾正低血氧癥、解痙平喘和穩定內環境等。1.3 療效評定 根據《心血管系統藥物研究指導原則》將治療效果分為三個標準[2],即顯效,經治療,心絞痛發作頻率減少80%以上,心率失常、呼吸困難等改善效果良好,臨床癥狀和體征改善情況顯著,心絞痛發作頻率減少80%以上;有效,經治療,心絞痛發作頻率減少50%~80%,呼吸困難、心律失常等癥狀得到改善,臨床癥狀和體征得到緩解;無效,經治療,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無變化,甚至病情有加重趨勢。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5.0實施統計分析,療效用%表示,用x2檢驗,血氣分析指標由()表示,用t檢驗,兩組數據差異對比如果P<0.05即具有統計學有意義。
2.1 治療效果 在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對比上,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附表1。
2.2 血氣分析指標 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后PaO2和PaCO2指標改善效果也具有顯著優勢,兩者對比均差異顯著(P<0.05)。具體數據見附表2。
從整體分析,肺心病的臨床表現多集中于呼吸困難、咳嗽、發紺、食物不振、水腫等,上述臨床表現不會因為患者同時患有冠心病而減輕或消失,尤其隨著不斷進步的醫療技術,不少醫學研究指出,在對肺心病合并冠心病進行判斷時,從心絞痛等特殊臨床表現或結合超聲心動圖、心電圖、血常規、血生化、X線等檢查也可基本確定患者是否患有肺心病合并冠心病[3][4]。
在治療方面,本文對部分患者采取的規范性治療方案,結果顯示使用此方案的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2.5%,兩組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由此可見,一般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病情不斷加重的因素是由于肺部感染所致,所以要在治療過程中控制肺部感染[5][6]。同時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血氣分析指標與治療前相比均有所改善(P>0.05),但治療后改善效果更明顯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7][8]。因此,對老年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實施規范化治療,不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性,同時還能夠對患者的血氣指標有顯著改善,值得推廣[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