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佛山醫院)(528000)潘雪蓮
分娩是人類一個特殊的生理過程,產婦因對分娩相關知識了解較少,初產婦則無分娩經驗,對分娩充滿恐懼與擔憂,在分娩過程中依從性較差,極易產生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不利于臨床分娩[1]。隨著醫療模式轉變,不僅對產婦要注重生理因素,也需要關注產婦的心理狀況,提高產婦分娩時的護理質量,對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不良分娩結局具有積極作用。本組研究對產婦分娩護理開展個性化護理,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產婦92例為研究對象,經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46例,年齡22~34歲,平均(27.3±3.1)歲,孕次1~4次,平均(1.3±0.5)次,對照組46例,年齡21~35歲,平均(27.1±3.3)歲,孕次1~5次,平均(1.5±0.4)次,兩組產婦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臨床可比性。納入標準:孕周36~42周者;單胎頭位;經檢查可擬行陰道分娩;與本研究配合。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存在嚴重妊娠期并發癥者;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產科護理,指導產婦保持愉快情緒,介紹分娩過程等。觀察組開展個性化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 產前宣教 產婦入院后立即作產前宣教,普及分娩相關知識。耐心、細致地向產婦及家屬講解分娩過程,可能會出現的癥狀及表現,提高產婦的自我監測意識,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告知醫護人員。講述不同分娩方式的優劣,自然分娩對產婦及胎兒的益處,多宣傳自然分娩及母乳喂養。分娩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不適感,如何與助產人員配合等,消除產婦對分娩的恐懼。
1.2.2 心理支持 大多數產婦為初產婦,對分娩相關知識不了解,極易產生恐懼、焦慮情緒,心理壓力過大,致使生產配合度較低。根據產婦對分娩知識的了解程度、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等,針對性作心理疏導,多陪伴、關心產婦,對產婦的顧慮之處進行糾正,多鼓勵、安慰產婦,建立對自然分娩的信心;可指導丈夫共同進入產房,給予家庭支持,可減少陌生環境帶來的心理壓力,積極面對分娩。
1.2.3 行為干預 根據三個產程的不同護理要求進行護理,第一產程指導產婦少食多餐,多補充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補充水分。可陪伴產婦在室內散步,作適當活動,并積極鼓勵產婦,轉移其注意力,減輕對分娩的恐懼感。室內保持安靜,光線充足,盡量指導產婦多休息,保持充足的體力面對分娩;第二產程會出現劇烈疼痛感,需要全程陪伴產婦,給予產婦信心與支持,指導產婦如何緩解疼痛,通過不斷與產婦交談,聽音樂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采取拉瑪澤呼吸減痛法,幫助產婦保持規律呼吸,減輕疼痛感;第三產程時,胎兒已經娩出,第一時間告知產婦新生兒性別,身體是否健康等;產后普及母乳知識,制定營養計劃,2h后無異常可送入母嬰同室病房內休息。
1.3 觀察指標 通過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分[2],對兩組產婦心理狀況進行評估,SAS及SDS均為80分制,分值同心理狀況呈負相關性。采取視覺模擬評分(VAS)對兩組產婦疼痛感進行評分[3],共有10個刻度,0分為無痛,10分為難以忍受的劇痛。觀察兩組產婦陰道分娩、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發生情況,并記錄總產程時間,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率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1 產婦心理狀況與疼痛情況 觀察組產婦SAS、SDS及VAS評分同對照組產婦比較,均明顯較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分娩結局 觀察組產婦陰道分娩率為84.78%,同對照組67.39%比較,明顯較高,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發生率為2.17%,未發生新生兒窒息,同對照組8.70%,4.35%比較,明顯較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2.3 產程時間 觀察組產婦總產程時間為(8.4±1.2)h,對照組產婦總產程時間為(11.7±2.3)h,觀察組總產程時間同對照組比較,明顯較短,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t=8.62 ,P<0.05)。
許多產婦對分娩充滿恐懼感,擔心疼痛,胎兒是否健康等,負性情緒導致產婦分娩配合度低,延長產程,不利于分娩順利進行。對產婦開展優質的分娩護理,對縮短產程,促進順利分娩具有積極作用[4]。產科護理從傳統模式轉為個性化護理,以心理、生理及社會等多方面為產婦提供服務,使產婦能夠積極與助產人員配合,順利完成分娩。
本組研究顯示,觀察組產婦的SAS、SDS、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產前作宣教,普及分娩知識,予以心理支持等促使,可有效緩解產婦不良情緒,積極與臨床配合;分娩過程中,多鼓勵產婦,給予家庭支持,指導其使用拉瑪澤呼吸減痛,從而減輕疼痛感,減輕產婦的疼痛應激。有學者發現[5],對初產婦實施個性化護理,對提高分娩質量具有積極作用。本研究發現,觀察組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率明顯較對照組低,陰道分娩率達84.78%,差異顯著(P<0.05),與相關文獻一致[6]。研究顯示,個性化護理干預對提高分娩質量具有較高價值。

附表1 兩組產婦SAS、SDS及VAS評分對比(x±s,分)

附表2 兩組產婦陰道分娩率、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發生率對比[n,(%)]
綜合上述,個性化護理應用于分娩護理中效果顯著,可幫助產婦保持良好心態,提高分娩質量,緩解疼痛感,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