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琳
(海南大學藝術學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淺談幼兒書籍色與彩的圖形設計
袁琳
(海南大學藝術學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幼兒書籍色與彩的圖形設計能夠直接影響幼兒學習的興趣,對幼兒心理和生理的發展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在幼兒書籍設計的過程中,必須結合幼兒的實際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注重色與彩的圖形設計。文章主要從關注幼兒書籍的色與彩圖形設計重要性和幼兒書籍的色與彩圖形設計方案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能夠設計出更多符合幼兒心理特點的書籍,不斷豐富幼兒的知識體系,開拓幼兒的視野,為幼兒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幼兒書籍;色與彩;圖形設計;幼兒心理
書籍是幼兒認識世界、感受世界的重要媒介。書籍能夠幫助幼兒從感性的思維模式中,通過觀察和學習,逐漸向理性的思維模式轉變。書籍也是幼兒啟蒙教育的關鍵。在幼兒書籍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在明確幼兒書籍色與彩圖形設計原則的基礎上,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注重視覺展現,使書籍能夠快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閱讀興趣,成為引導幼兒健康成長和發展的橋梁。
(一)幼兒啟蒙教育的實際需求
幼兒階段對人的一生來講,是心理和生理快速變化的重要階段。幼兒是一群充滿了好奇心的群體,對這個世界有著無限的渴望和遐想,對于任何事物都有著濃厚的求知欲望。圖片的直觀性特點使得圖片成為了幼兒選擇閱讀內容的決定性因素,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審美取向的色與彩圖形設計能夠吸引更多幼兒的注意力和閱讀興趣,使幼兒得到更加愉快的體驗,對于幼兒啟蒙教育具有積極的影響。
(二)時代發展和進步的重要表現
關注幼兒書籍的色與彩圖形設計是時代快速發展和不斷進步的重要表現,這表明人們更加關注啟蒙教育,更加關注幼兒的成長和發展。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進行幼兒書籍的色與彩圖形設計,是“以本為本”觀念在幼兒書籍色與彩圖形設計中的滲透,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理念對幼兒教育的實際要求,同時也能夠推動幼兒書籍市場的發展和不斷壯大。
(一)遵循色與彩圖形設計的簡單性原則
幼兒是一些認知能力較差、對文字敏感度較低的群體,對于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幼兒主要通過書籍,感知這個世界,認識這個世界。所以,在幼兒書籍色與彩圖形設計的過程中,不能從我們的角度出發,必須從幼兒的心理狀態出發,首先分析幼兒的心理狀態和認知能力,從而進行靈活的設計。
幼兒的世界是簡單而明了的,比如圓形則代表太陽,鐮刀狀則代表月亮,波浪線則代表海洋等等。在幼兒書籍色與彩圖形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遵循簡單性原則,不必過于復雜,注重畫工和技巧的展現,只需要通過簡單而鮮明的圖形搭配,為幼兒呈現出一個場景。這種方式更加符合幼兒的審美需求,為幼兒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
(二)遵循色與彩圖形設計的趣味性原則
幼兒通常會比較喜歡一些富含趣味性特點的事物,趣味性的事物能夠快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能夠長時間投入到一項活動當中。所以,在幼兒書籍設計的過程中,需要以圖為主,以文字為輔,通過融入一些富含趣味性的圖形,增加幼兒書籍設計的親和性和感染力,使幼兒能夠真正通過色彩鮮明和明亮的圖畫,走入書籍中的故事情境當中,獲得更多快樂的閱讀體驗,豐富幼兒的知識體系。
比如在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將一些小游戲的畫面或者幼兒喜愛的動畫片中的人物融入到圖形設計當中,通過明亮而鮮艷的色彩,快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能夠感受到親切性和樂趣性。
(三)遵循色與彩圖形設計的視覺性原則
幼兒書籍設計指的是由書籍的策劃到編排出版的整個過程,包含書籍的開本、封面、圖片、文字等方面。在幼兒書籍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色彩搭配的重要性。色彩能夠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幼兒感官意識的發展和啟蒙教育的效果能夠產生重要的影響。色彩搭配和諧統一的色與彩圖形設計能夠使幼兒愛不釋手。
在色與彩圖形設計中,要注意遵循視覺性原則。雖然色彩艷麗的圖片能夠快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但是如果千篇一律都是色彩艷麗的圖片,就會使幼兒產生一定的視覺疲勞,產生波動性的情緒,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協調統一。色與彩圖形設計最好以自然色彩搭配為主,視覺感由簡單逐漸向復雜遞進。
幼兒是一群充滿了好奇心的群體,對這個世界有著無限的渴望和遐想,對于任何事物都有著濃厚的求知欲望。在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遵循簡單性原則,遵循趣味性原則和遵循視覺性原則等方式進行色與彩的圖形設計。符合幼兒心理的書籍能夠快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能夠通過色彩鮮明和明亮的圖畫,走入書籍中的故事情境當中,學習知識,感受這個世界中萬事萬物,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思想素質,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1]閆麗敏.“視覺傳達設計”理念對大型運動會開幕式表演隊形圖案設計影響的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11.
[2]齊慧娟.隊形與圖案視覺信息傳達效果的研究——影響大型運動會開幕式表演隊形與圖案視覺信息傳達效果的主要因素[D].沈陽:沈陽體育學院,2012.
J524
A
1005-5312(2015)05-00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