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蕾
(西安外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7)
性格舞在古典芭蕾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
蔡蕾
(西安外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7)
性格舞是古典芭蕾舞劇中的一種舞蹈題材,在古典芭蕾舞劇中性格舞能夠充分表現出古典芭蕾舞劇中的特點,對芭蕾舞劇中的情節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性格舞在古典芭蕾舞劇中,不僅表現出性格舞中的特點,而且還能從性格舞中對古典芭蕾舞劇進行一定的襯托,所以說,性格舞在古典芭蕾舞劇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性格舞;芭蕾舞劇;地位與作用;渲染氣氛;烘托場面
在歷史文化發展的不同時期,通過利用性格舞能夠對一種舞劇進行一定的定義,性格舞作為一種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在其發展歷史過程中對歷史文化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通過利用性格舞中豐富多彩的舞姿不僅給古典芭蕾舞劇有著一定的襯托作用,而且還能通過性格舞對古典芭蕾舞劇劇情進行一定的推動。所以說性格舞在古典芭蕾舞劇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性格舞是從民間舞蹈繁衍而成的,不單單只是娛樂的功能,而且還能在其中體現出藝術的價值。本文就對性格舞在古典芭蕾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闡述。
性格舞是古典芭蕾舞劇中最為重要的一種題材,性格舞的形成主要是在民間舞蹈基礎上形成的,通過利用民間舞蹈的特征,并且結合古典芭蕾舞劇的發展,能夠在西方創造出具有民族特色、代表性的一種舞蹈形式,性格舞最初起源于17世紀的歐洲。性格舞在其歷史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及作用,性格舞的種類也較多,主要包括:匈牙利舞、意大利舞以及俄羅斯舞等等。性格舞在各個國家中都能充分發揮出各個國家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美妙的舞姿,性格舞主要是在古典芭蕾舞劇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性格舞與古典芭蕾舞劇不僅是在當時時期有著一定的聯系,而且還在現當代社會有著必然的聯系,古典芭蕾舞劇起源于17世紀的歐洲,主要是對民間舞蹈繁衍過來的,而性格舞中一部分舞蹈元素是在古典芭蕾舞劇基本訓練的基礎上進行改編過來的,所以說性格舞與古典芭蕾舞劇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隨著歷史文化的發展,性格舞是通過借鑒古典芭蕾舞劇中的動作而形成的,芭蕾舞劇中的動作從性格舞中能夠體現出來,但是性格舞中的動作在芭蕾舞劇中不能充分的體現到。在現代性格舞中排除了不是民間性質的特點,并且在從中吸取了具有真正民間特色的特點,從而在舞蹈中能夠體現出芭蕾舞和性格舞之間的共性。
1.性格舞中通過利用優美的舞姿對其能夠體現出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通過性格舞不僅能夠表現出性格舞動作中的形式,而且還能進一步對性格舞的動作進行一定的強化。在古典芭蕾舞劇中最為經典的就是《天鵝湖》,天鵝湖的故事主要起源于德國民間的一種傳說,主要講述的是宮廷中的故事,《天鵝湖》作為最為古典芭蕾舞劇中的代表之后,能夠從中體現出性格舞在古典芭蕾舞劇中的地位以及作用。
2.《天鵝湖》這部古典芭蕾舞劇主要分為四幕,能夠充分體現出性格舞中的特點的主要是在第一幕和第三幕當中,通過性格舞在古典芭蕾舞劇中的特點能夠對華麗的場景進行一定的烘托,還能渲染天鵝湖故事的氛圍,并且還能對古典芭蕾舞劇天鵝湖的故事情節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從中利用性格舞不僅體現出了不同的性格,而且還能在性格舞中展現出優美的舞姿,對情節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天鵝湖》通過利用性格舞不僅表現出不同角色的性格,而且還能在襯托出不同人物之間的內心矛盾沖突,使得劇情更加矛盾化,《天鵝湖》這部古典芭蕾舞劇充分展現了對性格舞的體現,并且性格舞在古典芭蕾舞劇中有著良好的應用。所以說,性格舞在古典舞劇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及作用。
3.雖然性格舞與古典芭蕾舞劇有著緊密的聯系,但是二者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區別,性格舞在古典芭蕾舞劇中有著良好的運用。性格舞不僅賦予了動作的形式,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動作的意義,能夠在古典芭蕾舞劇中對情節的氣氛進行一定的渲染,同時還能烘托出古典芭蕾舞劇中的氛圍,并且對古典芭蕾舞劇的情節有著推動的作用。性格舞不僅是在古典芭蕾舞劇中體現出獨一無二的特點,而且還能充分體現出歷史悠久的文化。性格舞不僅只是表現在古典芭蕾舞劇中,而且還應該體現出學生舞蹈中,性格舞是一門藝術,同時是一門新興的藝術,在學生學習性格舞中,能夠從中吸取更多的民間素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自己,性格舞作為一種學生學習的必修課,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去了解性格舞,了解性格舞所具有的魅力,從而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舞蹈技能,以及能夠為不同舞蹈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性格舞在古典芭蕾舞劇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及作用,通過利用性格舞能夠對古典芭蕾舞劇中的故事情節進行一定的推動作用,從而能夠對古典芭蕾舞劇的氛圍進行一定的渲染,進而對古典芭蕾舞劇中的場面進行一定的烘托,使其古典芭蕾舞劇更加具有藝術氣息。因此性格舞在古典芭蕾舞劇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及作用。
[1]高瑩.淺析性格舞蹈及其與芭蕾舞的聯系[J].北方音樂,2012,6(20)
[2]張懿.性格舞在古典芭蕾舞劇中的地位與作用[J].學問:現代教學研究,2012(10).
J732
A
1005-5312(2015)05-0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