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天
(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關于中國藝術歌曲的起源與發展研究
袁春天
(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中國藝術歌曲是在中西方音樂文化的多次碰撞、交融中逐步發展起來的,中國藝術歌曲從衍生到發展已有近一百年的歷史。現今的中國藝術歌曲有其發展出的獨特的藝術魅力,被諸多學子與家長追求與探索,為中國藝術歌曲拓寬道路,培養出更多優秀與杰出的人才。
中國藝術歌曲;藝術歌曲的發展脈絡;中國藝術歌曲的藝術魅力
“藝術歌曲”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盛行的相較于民間歌曲對演唱者來說需有一定水準的演唱技巧且比較精致的獨唱曲目這一聲樂演唱方式。現多指由專業演唱者演唱的藝術性強、聲樂技巧較高,大多采用美聲演唱方法演唱的聲樂作品。它屬于抒情歌曲的范疇;歌詞大多也是采用中國古典或現代詩詞來表現人物內心世界抒發情感的;樂曲曲調相比于西方歌曲來說較為平緩不像詠嘆調為強調戲劇沖突效果極力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多情感轉折;創作手段和技法復雜;伴奏占主要地位;常有人在音樂會中進行演唱并作為聲樂教材的一種歌曲體裁形式。
藝術歌曲的種類:(1)德國稱為Lied。代表作曲家是舒伯特,被譽稱為“歌曲之王”的舒伯特是19世紀以來浪漫主義藝術歌曲的創始者,他所作有的藝術歌曲有600余首,采用歌德、席勒、海涅、米勒等人的詩為歌詞。他的藝術歌曲曲調優美,意境深邃,《野玫瑰》、《春天的信念》、《魔王》等已成為傳世名曲,曲調表達德語語音聲調的特點,與歌詞緊密結合交融,鋼琴伴奏富有交響性。(2)藝術歌曲在法國稱為Chanson。法國藝術歌曲的真正開端,應該說始于H.柏遼茲。他是第一個用“mélodie”一詞來稱呼他所作的歌曲,并以此來區別于德國藝術歌曲和那種“旋律就是一切”的歌曲。代表作曲家有迪帕克、弗雷、德彪西等。法國藝術歌曲比較精致纖柔。德彪西的藝術歌曲多根據波德萊爾、魏爾蘭等人的詩歌譜成,具有印象派的特征。(3)藝術歌曲在俄羅斯稱為romance,格林卡是此種體裁的第一個經典作曲家。隨后的代表人物有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等。俄羅斯的藝術歌曲的特點是特別注重心理刻畫。其中,穆索爾斯基的藝術歌曲富有強烈的民族性與藝術獨創性,與俄羅斯的聲調語言絲絲入扣。
在19世紀以前,歌劇被認為是最高雅正統的聲樂藝術,而藝術歌曲則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蟲小技”。因為歌劇中音樂的人物戲劇沖突強、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歌劇中變幻的戲劇情節與人物間尖銳復雜的情感沖突為多樣化的音樂表現形式提供了前提。當浪漫主意思潮繁衍下的藝術歌曲出現后,打破了歌劇本身固有的敘事模式。從另一個方面看,藝術歌曲的發展過程離不開聲樂藝術的衍變和不斷對音樂的追求,這同樣是推動其整體向前進步的不可或缺因素。
中國藝術歌曲的這種體裁究其源頭屬于“泊來品”就是指從國外引進來的技術發展而成的帶有中國藝術特色的藝術形式。那么作為西方音樂體裁的藝術歌曲傳入我國也近有百年時間了,在這百年時間中國藝術歌曲不斷推陳出新發展出具有中國藝術特色的藝術品種。
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脈絡是經過幾個階段衍變而來的,首先,是“五四”運動的直接推動。1919年的這場新文化運動,使許大批有學識的人改變了他們世代封閉的內心思想,他們追求民主與科學,反對舊社會的封建制度,宣揚民主與自由的人文主義精神并強調個性解放,這些為此時期中國借鑒學習外來音樂文化與本民族音樂文化結合,促進產生新生進步音樂文化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其次,一些具有民主思想,從西方留學歸來的知識分子們,他們積極地吸收外國政治、經濟、醫療、科學、哲學、法律等先進知識的同時,也學習了西方音樂中的作曲理論技法,他們沖破傳統以單音體系為表現特征的音樂表現形式,向具有和聲、復調思維的西方創作方式上邁進,出現了運用西方創作手段來創作民族風格藝術歌曲的新氣象,在他們的創作中,藝術歌曲的詩詞性和音樂性得到了充分結合并在后來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1.詩與音樂的結合。歌曲根據原詩含義及原詩的抑揚頓挫等進行創作,所以歌曲所呈現的是作曲家對詩歌的主觀看法。
2.鋼琴伴奏占主要地位。鋼琴伴奏的地位和聲樂旋律同等重要。鋼琴伴奏不只是起和聲和節奏襯托的作用,往往用特定的音型或更復雜,更精致的織體以表現歌曲的意境與內涵。如舒柏特歌曲的鋼琴伴奏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3.結構精致。藝術歌曲一般短小精致,是一種高度濃縮的音樂小品,在聆賞或演唱時要非常注意細節,因為每個字、每個音都有特意的安排。
4.內容豐富。由于歌詞都是采用名詩人的作品(如歌德等大師),所以內涵豐富,藝術價值較高。
5.要求演唱者具備較高的演唱技巧與藝術修養。藝術歌曲的特質決定它的演唱者必須具有良好的音質,細膩的聲線,清晰的咬字與恰當的情緒表達能力。因此能否唱好藝術歌曲是衡量一名合格歌唱家的重要標志。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慢慢長河中,音樂其特有的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著人類的發展,滿足人們精神和文化的需求,在人類絢麗多彩的舞臺上綻放不朽光芒。
[1]汪毓和.中國近現代音樂史[M].北京:華文出版社,1991.
[2]胡鐘剛,戴雄.中國藝術歌曲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3]宋春婷.藝術歌曲的起源與思考[J].藝海,2009(07).
J609.2
A
1005-5312(2015)05-01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