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蕾劉銳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1325)
關于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思考
張春蕾劉銳
(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1325)
目前各大高校對校企結合的注重度升溫,成為導火索。引發本人就目前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的相關問題進行全面分析。文章從轉變傳統的視覺傳達設計概念入手,在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課程整合、做方案草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等方面進行綜合探究提升視覺傳達課程教學的方案策略。
視覺傳達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思考
1.教學理念落后。視覺傳達設計概念在字面理解過于廣闊,但凡從眼睛所傳遞訴求的信息皆作為其專業設計的對象,的確讓人感到無所適從。然而教師慣以平面設計的教學思維來進行視覺傳達設計教學,將二維設計的基礎作為其學科基礎,甚至將繪畫基礎練習直接作為教學的基礎訓練。由于受到這種傳統思維與教學模式的制約,一些授課教師對視覺傳達設計的新知識、新媒介技術缺乏了解,不能與時俱進。
2.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師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很少進行相應的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另外多數高校普遍對教學實踐關注不夠,對教師參與企業的設計施工業務不支持。這就導致了教學與實踐脫節,學生的視覺傳達設計設計實踐能力低下。
3.學生對視覺傳達設計知識缺乏了解。視覺傳達設計以視覺符號為基礎,因此,學生需要找到視傳學習的切入點,通過教學,本人發現多數學生可掌握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知識,但對實踐運用的了解相當少,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4.忽視草圖繪制。作品的設計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創作思維發展過程。本人發現多數學生忽視草圖繪制,此情況斷裂學生設計思維的連續性。同時只強調最終成品致使許多學生做方案時不畫草圖。該現象的發生與社會上片面強調電腦效果圖也不無關系。
5.缺乏教學創新。教學創新是指教師創造性地教和學生創造性地學。有的教師照本宣科,另外學生缺乏創新,在設計時抄襲他人。設計確實需要借鑒,但更需在適用的基礎上尋找改變,做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設計作品,而非抄襲。
綜上問題,筆者據現狀對視傳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1.轉變教學觀念。授人以魚不如授漁。教師要轉變灌輸式的傳統教學觀念,樹立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通過華立學院所處廣州毗鄰港澳的地理優勢,把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發展的前沿動態、先進的設計思想融入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能力。
2.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增加實踐性課程的類型和教學課時,校企結合也正是華立學院現正推崇的,可采用設計公司實習、社會實踐及畢業創作等多種形式和內容。在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授課教師要有選擇地安排一些實踐教學環節,包括選擇一些視覺傳達設計方面的權威性比賽,還要注重實踐教學課程的考核。實踐教學課程的考核,要以實踐操作考核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礎上總結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加強與校外企業如北汽的聯合,建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從傳媒學部的視覺傳達專業發展來說,可推薦優秀的學生團隊來協助北汽的廣告策劃部做出相應的市場推廣工作。
3.在教學中進行課程整合。視覺傳達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審美心理學、廣告學及品牌策劃等。課程整合要求把這些學科知識在教學中進行相互滲透。
4.做好方案草圖。構思草圖是對特定的內容進行推敲、完善的過程。這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需要手腦合一,設計思考和思考的表達是同步進行的。優秀的構思源于前期天馬行空的各種思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草圖構思能力,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也是幫助學生搜集資料的好方法。
5.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在設計活動中產生和發展的,同時又能指導具體的設計活動。因此,在視覺傳達設計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指人們沿著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組眼前的信息和記憶系統中存儲的信息,產生出大量獨特的新思想。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在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發展發散思維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活動發展學生思維的變通性、獨特性和流暢性,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方向進行剖析設計,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設計活動。
第二,發展聚合思維。首先,在教學中讓學生明確練習的目的和要求,選擇合適的練習方法,如集中練習或分散練習等。其次,引導學生有效地觀察示范。學生初期經過模仿,使頭腦中的表象活動起來進入練習的階段,在練習過程中觀察教師的示范,進而形成表象并進行表象練習具有重要的意義。最后,提供高效準確的反饋信息。
第三,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注重頭腦風暴的結果。在教學中,發現富于創造性思維的學生不但有較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且善于汲取他人優勢。
綜上所述,筆者結合自身在華立的視覺傳達課程教學經驗,另外和已在設計圈有二十年的同事共同執筆,針對目前視覺傳達設計教學中的相關情況,愿引起同行的共鳴與共同改善,將視覺傳達設計課程教學質量提高到最優化。
G712
A
1005-5312(2015)17-02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