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文娟
(南京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以帕諾夫斯基“圖像學”來解讀倫勃朗的自畫像
師文娟
(南京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倫勃朗用自畫像的方式審視著自己,用自己與眾不同的光影技法照亮了繪畫之路,用自己豐富的藝術情感創作出了不同時期的自畫像,描繪真實的情感,追求生命的真諦。文章運用圖像學的基本原理從所思所想、象征意義、本質意義三個層面來分析倫勃朗的自畫像。
圖像學;倫勃朗;自畫像
圖像學是對藝術作品題材的研究,是對圖像的主題、姿態、意義進行描述和分類的方法,關注的是藝術作品的主題和意義。
關于圖像學最有影響力的研究者是帕諾夫斯基,他的觀點使人們將注意力集中于藝術作品本身,透過它本身所傳達的信息來對藝術作品進行分析。他將圖像學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前圖像志描述”,即解釋圖像的自然意義,描述藝術母題和自然題材。通俗的來說,也就是當我們面對一件作品時,首先看到了什么,最先想到的也是最直接的問題“這件藝術作品描繪和表現了什么?”。
第二層次是“圖像志描述”,根據傳統知識將藝術母題與主題聯系起來,分析和解釋圖像的故事和寓言題材,根據熟悉的文獻知識和特定的主題與概念解釋藝術作品中我們所看見的事物相互之間的聯系緊接著第一個問題,我們立馬就會想到“我們在畫面中看到的和作品的主題有什么關系?”。
第三個層次是“圖像志闡釋”,即解釋作品的更深的內在意義或內涵,闡釋藝術家在藝術作品中想要表達的更深層次的意義或內涵。經過前兩個層次的分析,可以大體的解讀一件作品,但是想要清楚藝術家在創作這件作品時所隱藏的寓意或內涵,“為什么藝術家描繪它而不用其他的物體代替呢?”就需要再挖掘作品或圖像它所具有的象征意義。
倫勃朗是17世紀荷蘭現實主義繪畫大師,其自畫像占他繪畫作品的大約百分之三十之多,不同時期的自畫像記錄了倫勃朗追求藝術的情感歷程。是什么原因讓倫勃朗那么鐘情于自畫像呢?有人說倫勃朗的自畫像就是他一生追求藝術,不向艱難生活低頭的寫照。在他的自畫像中,他仔細研究自己的臉部特征和各種表情,從實際感受出發,用心靈體驗人生的真實狀態,并用筆準確把這一切記錄下來。人們從不同時期倫勃朗的自畫像上,可以深刻地體會到畫家內心世界及情感的變化。
圖像學理論,對研究倫勃朗自畫像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可引導我們走向深層次研究。倫勃朗的油畫因具獨特的藝術語言,主要集中在畫面的構圖安排、繪畫語言的分析,光線的運用、畫面內容、背景處理以及在繪畫史上的獨特貢獻等研究上,若運用圖像學的手段,利用對圖像本身的分析來揭示倫勃朗的自畫像在記錄人生、展現內心、呈現自我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將會為我們日后對肖像畫的研究開啟另外一扇窗戶。
在帕諾夫斯基的理論中,從第一個層面分析,通過欣賞倫勃朗的自畫像可以領略到這位繪畫大師在不同時期的心情與境遇。從早期的叛逆少年轉變為成熟的中年,其間的不斷懷疑和探索巧妙地流淌于油彩之間。雖然倫勃朗一生沒有留下任何關于自己的自傳性文字,但是他在繪畫生涯中記錄了自己生命中波折起伏時期的自我形象,具有較強的自傳性色彩。這些作品在記錄畫家人生的同時,并將其內心世界做了深入的剖析與表達,且上升到一定的哲學高度。
當然,對于這樣一位藝術大師,僅僅了解這些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我們應當走向對于繪畫作品認識的第二個層面,那已不是“所見即所得”能表達的了的,在這個層面中形象的“象征意義”為之最重,而這些象征意義往往是由一些符號構成的。通過其特征,我們可以辨認出人物的職業背景、身份以及他們的故事,同時也能破解繪畫中的特定圖像。
最后進入第三個層面時,即帕諾夫斯基所說的“本質”意義層面,這個層面揭示了作品潛在的意義,“國家、時代、社會背景及哲學的基本態度被無意識表露出來并隱藏在繪畫作品里”。第三個層面是圖像學的“最終目標”。藝術家或許并沒有打算把這么多文化的觀點及設想引入到繪畫作品中,但是,那并不等于它們做到了真正的不存在。就像生活中的許多事情,所傳達的表象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想。
倫勃朗晚年的一些自畫像并不是一些基本的藝術常識或是符號意義就能輕易解釋的,它必須通過一些圖像學特有的解讀手段,來更清晰地剖析圖像所呈現給我們的“本質”意義。被題為《扮成圣保羅的倫勃朗》是不無諷刺意味的一幅自畫像杰作。畫家對鏡自寫,把一切都置于陰影里,只讓臉部接受一束暖光照射,側身而坐,包著白色頭巾,似乎深深地沉浸在一種紛繁駁雜的思緒中。嘴唇邊露出的一絲無可奈何的笑意,似乎是一種自嘲。在畫面的處理上,多采用把光源集中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讓其他細節隱藏在陰影中,從而使畫家精神世界的充實及藝術上的沉穩讓人一覽無余。
倫勃朗并沒有像其他的藝術家一樣,寫過個人的傳記,也沒有留下更多個人的書面記載,但是他眾多的自畫像就是其一生的寫照,是他整個人生的記錄。運用帕諾夫斯基的圖像學從“前圖像志”、“圖像志”、“圖像志闡釋”三個層次對倫勃朗的自畫像進行分析,更加深入貼近體悟畫家的內心境遇,深入地縱向剖析了畫家的生活及心路歷程,不僅使人欣賞了畫面的構成,而且使人通過對作品的深入研究,理解其象征意義,進而了解其所反映的社會影響,使觀賞者走出既定的讀圖模式,以另外一種思維方式來思考,從而獲得更為廣闊的思維領域。
[1]約安尼斯·凡隆恩.倫勃朗傳[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7.
J205
A
1005-5312(2015)11-00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