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婧
(上海飛貓廣告設計有限公司,上海200020)
《荔鏡記》與《星》中陳三五娘故事的比較
陳淑婧
(上海飛貓廣告設計有限公司,上海200020)
“六月熱毒天,五娘樓上擲荔枝,陳三騎馬樓下過,五娘伸手擲給伊……茶花開來向日紅,陳三磨鏡為人情,摩挲鏡內有情人,九月初九曾有約,走出花園潮州城。”——歌謠《陳三五娘》。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小說《星》取材于在粵東、閩南、臺灣等地家喻戶曉的陳三五娘故事。一首歌頌戀愛自由的贊歌,在佐藤的筆下卻變成了人終究逃脫不了命運的悲涼故事。本文旨在比較最早以該故事為原型的《荔鏡記》與《星》,進而研究佐藤改寫該故事的理由及目的。
《荔鏡記》;《星》;佐藤春夫;對比
根據陳三五娘故事改編的有戲曲、小說等各種文學形式。其中,明代嘉靖年間的《荔鏡記》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戲曲版本,本文將與《星》作比較的即是該作品。佐藤春夫的《星》發表于1921年3月。佐藤在1920年7-10月訪臺期間曾到廈門、漳州旅游,從中得知了陳三五娘的故事,并將其寫成了小說《星》。但佐藤并未原原本本地引用,而是加入了諸多想象,進行了大膽的改編。
流傳至今的陳三五娘故事至少四個版本。一是陳三通過計謀讓五娘擺脫婚約,最終喜結連理的妙趣故事;另有南宋末年,夫妻因不忍戰亂雙雙投井一說;還有說五娘為考驗陳三假裝跳井,結果導致陳三殉情,五娘也隨之往生;第四個版本是五娘誤會陳三已變心,益春獻計,最后導致夫妻雙亡。同樣以該故事為原型的《荔鏡記》與《星》,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
《荔鏡記》講述的是一個反抗封建婚姻、追求自由戀愛的故事。陳三路偶遇五娘,互生愛慕。第二年兩人重遇、定情。陳三設計接近五娘,后因林大逼婚,兩人私奔,終成眷屬。
而《星》卻較原情節有了非常大的改動。陳三一直堅持不懈地對自認為專屬于自己的那顆星星許愿,希望能娶到世上最美的女子、生養的兒子能成為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后偶遇五娘,認定她便是那個女子,因此設計進入府中為奴。五娘與貼身婢女益春同時愛戀著陳三,最終三人出逃,益春為妾,幸福地生活了一段時間。后五娘嫉妒心起,設計考驗陳三,導致陳三失足落井,五娘也隨之殉情。身懷六甲的益春為了實現陳三的許愿,將孩子撫養成人……從《星》的情節發展中可以看出,佐藤當時聽說的“陳三五娘”故事估計是流傳的第二種版本。關于這點,佐藤在后來的《給少年讀者推薦自作》中也證實道:“我用不太熟練的英文大約聽對方講了十分鐘左右,然后根據聽來的東西構思出這個作品,除了大致的情節其余都是我的創作”。
也許正因如此,才會導致一些細節上的不同。如《荔鏡記》中,陳三、五娘在定情的前一年已于元宵燈會相遇;而《星》中,陳三、五娘在走馬樓的相遇才是兩人初次見面。《荔鏡記》中五娘因被林大逼婚,才會決心私奔;而《星》中完全沒有逼婚情節。
《荔鏡記》中的出場人物除陳三、五娘、益春、陳三哥哥外,還有五娘父母、林大、媒婆、磨鏡師傅等對主旨傳達起重要作用的角色。其中,五娘父母是封建家長的典型代表,林大則代表了封建社會的強權勢力。
相比之下,《星》中的主要人物則簡單得多,除了陳三、五娘、益春,只有陳三的哥哥。哥哥堅信命運的不可抗性,預言道:“倘若你是在惡運的星宿下面生到世上來的,那末不管你祈求得多么熱心,怕也不能使它變好多少。”
最應值得注意的是益春角色的變化。在《荔鏡記》中,益春主要為陳三、五娘關系的發展推波助瀾;而《星》著重描寫了益春與五娘同樣貌美、同樣喜歡陳三,卻為二人牽線的苦悶矛盾心理。最后驚覺,益春才是那個“世上最美的女子”,而之后益春所生的兒子成了“世上最了不起的人”也印證了這一點。
佐藤當時正好陷入與師友谷崎潤一郎及其妻千代的三角戀關系之中,并將其反映在《星》中。佐藤將自己與谷崎比擬為益春與五娘:年紀相仿,亦師亦友,正如五娘與益春之間的關系。谷崎外向活潑、灼灼逼人,亦如五娘般光彩奪目;而佐藤內向寡言、善解人意,正如益春的隱忍溫良。而之后故事的發展推進,無一不反映出了佐藤雖希望能與千代攜手,卻又猶豫、苦悶的心理。
筆者認為導致兩部作品中情節與人物差異的最主要原因是主旨的不同:《荔鏡記》能流傳至今的一大原因在于黃五娘的個人魅力。在封建社會,五娘敢于追求自由戀愛,主張“女嫁男婚,莫論高低”的擇偶標準,最后并付諸行動,這是令諸多深受封建婚姻迫害的青年男女所艷羨的。作者想要歌頌這位偉大的新女性,就必然會給她一個圓滿的結局。而在《星》中,始終繞不開的一個話題便是“命運”。雖然陳三對星星許下的兩個愿望均得以實現,但自己卻逃不開命運。佐藤春夫是時正因三角戀愛而苦惱,便借托該作品表達一切任憑命運作主的想法。慶幸的是,現實中佐藤春夫與千代最終走到了一起。
每位作家在引用或轉述某個故事的時候,必定會加入自己的想法,借以抒發情懷,《星》也正是如此。佐藤借該作品表達中國情結的同時,也借機一表內心的郁悶。而我們中國讀者通過佐藤對中國民間故事的描寫,也可以從中一窺外國人眼中的中國風情,倍感親切的同時亦值得玩味。
[1]佐藤春夫,高明(譯).佐藤春夫集[M].北京:現代書局,1988.
[2]朱雙一.臺灣新文學中的“陳三五娘”[M].臺灣研究集刊,2005(03).
I313.074
A
1005-5312(2015)29-0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