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俏
(三峽大學藝術學院,湖北宜昌443000)
高校美術教學引入民間美術的重要性
——以三峽庫區民間美術為例談其對高校美術教學的應用
李俏
(三峽大學藝術學院,湖北宜昌443000)
三峽庫區民間美術其形式豐富多彩,給了現代美術教學莫大的啟發與滋養。在高校美術教育發展民間美術教育,既是傳承民間文化精華、提高民族精神氣質和藝術素質及審美能力的重要舉措,更是強化高校辦學特色的有益途徑。
三峽;民間美術;高校;教學
三峽民間美術是原始藝術的延續和發展,在漫長的演變歷程中,經歷了種種沖擊和考驗,三峽地區地處大巴山脈,滾滾長江橫貫其間,有號稱“天下雄”的夔門天險,有幽深神奇的大寧河這些崇山峻嶺,大江深壑把這片土地緊緊地鎖住,因而較少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和上層藝術的干擾,較多地保留了原始藝術所固有的特征。三峽民間美術家不受比例、透視、結構、解剖等框框的約束,在作品中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真實地表現自我,頑強地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悟和所求。在高校建設民間藝術專業,既可以培養高校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專業隊伍復興民族文化和傳承民族文化,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本土優勢資源,創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高校美術教育專業。
三峽民間年畫以梁山門神為主要內容,梁山(現為梁平縣),山青水秀,百里平川,被譽為“川東米糧倉”,自古以來是川東地區文化發達的大縣城之一。早在明末清初時代就開始了梁山門神年畫的生產,與“梁山竹簾”、“梁山燈戲”并譽為梁山三絕。據近年來文化工作者考證梁山門神還直接影響到湖南灘頭年畫,梁山燈戲直接影響過湖南花鼓戲,而梁山竹簾被譽為中國竹簾的原始發祥地。
三峽地區地刺繡以渝東湘西北部地區最具代表性。這些地區相對說來歷史悠久,經濟發達,老百姓生活富裕,因此民間文化相對發達。他們有閑心、有條件裝點自己的生活。繡花枕頭,俗稱“枕頭繡”,是一大特色,主要內容有“延年益壽”、“貓戲蝴蝶”、喜鵲鬧梅”、“四季迎春”、“鳳穿牡丹”、“福祿壽禧”、“蓮年有魚”等。構圖飽滿,造型夸張,圖案簡潔,洗煉,幾朵花,幾片葉,造型考究,布局匠心,設色濃艷,繡工精美,或對稱式,或均衡式,或為回環式構圖,或自由式布局;配飾向心,主體突出,大紅大綠、喜氣洋洋,于富麗中透出鮮活的山野之風和濃郁的鄉土氣息。
三峽地區大山、大石,為雕刻藝術提供了天然的有利條件,使這里的石頭、木雕刻成為傳統雕刻大花園中一大亮點。石雕方面以利川、萬州、恩施等地遺留下來的明清石墓群石雕最為豐富,最有特色,利川魚木寨、建南古墓石刻、三原堂、大水井李氏山莊古建筑柱礎石刻。以及萬州羅田鎮清墓石刻,集中體現了三峽地區石雕藝術之風彩,這些石雕常以紅砂為材料就地取材,所雕內容有花、草、走獸,戲劇人物、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墓主人生前事跡等,造型洗煉,構圖充實,風格古樸、凝重,充滿力量感,刻工精湛,氣勢雄渾,于有意無意間流動著巴民族子孫們堅毅的意志與強悍的精神,今現代工匠們不可企及。
湖北屬于經濟不甚發達的省份,近些年來民間藝術及民俗等文化遺產在追求經濟發展的環境下在逐漸被淡忘;盡管各地時而有些民俗活動,但這些并未引起人們對民間美術的足夠關注。在民間,由于民間藝術口傳身授的封閉式保守的傳承方式,畫家與其他文化工作者缺乏對相關工藝的了解,不能參與研究其工藝技法的更新;而缺乏相關專家的參與,民間美術制作形式單一,不能滿足人們審美的需要,又嚴重束縛了民間美術工藝的發展與進步。
在高校現代美術教育中,由于高校藝術教育對民間藝術教學及研究缺乏重視和價值認知,課程內容設置上過于強調對西方藝術理論及技法知識的學習,以西方價值理念為中心,忽視多元文化的發展,造成目前湖北高校的民間藝術教學及研究基本處于空白狀況,藝術教育與民間藝術的保護、傳承脫節,年輕一代更是對民間文化知之甚少。湖北的民間藝術資源雖然豐富,地方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很少關注民間文化藝術,地方的文化職能部門對于民間美術發展的扶持也不夠重視,也使得這些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民間美術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藝術元素值得我們借鑒。民族民間美術有著復雜的發展過程,在各民族交往過程中,既保留了一部分各民族本身的藝術特點,又包含了多民族交往過程中相互的影響。研究這些藝術風格形式上的傳承與演變的歷史,對我們的藝術創作有重要價值。不同的民族的社會結構和文化結構形成各自獨特的集體審美意識,從內容到形式上都可以給我們的高校美術教學提供借鑒作用,借以開發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創新能力。民間美術是民族文化結晶的重要積淀形式,從石器時代的陶器、骨器,到現代的民間繪畫、民間工藝美術、民間美術的造型始終保持著相對的傳承性和演繹性。民間美術是勞動群眾審美本能得到自發表現的產物,是最具生命力的藝術,其藝術形象和形式特征都達到了真、善、美的統一。
第一,成立民間美術研究機構或建立研究所、民間藝術工作室。設立民間美術研究機構,可以更好地致力于民間美術的發掘與整理,這樣可以將民間美術形式與高校專業美術教育進行整合。邀請研究民族、民俗、民藝的專家和權威人士,到學校給教師授課,介紹民族民間文化,把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絕活”技藝融入到教學之中,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與民間美術的制作工藝;將民間美術納入課程體系,在藝術史論教學中設立民間美術理論章節,由專業教師通過公共必修和講座的方式向學生全面講授民間美術的理論知識,介紹、講解民間美術歷史發展和沿革。除介紹各工藝品種與工藝技法之外,更要講明這些品種及所表達的內容與我國勞動人民生活的關系,進而講授民間美術里面的深層寓意,讓學生將民間美術資源與現代藝術創作相結合,制作出具有本土文化的藝術作品。
第二,開展實踐教學。對于論及某個藝術品種的技法教學,學生要全面了解民間美術產生的文化背景、時代特征、材料和制作工藝與工藝流程。在校內為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學校應配備專門的民間美術工作室,這樣能培養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認同感。另一方面又能讓學生體會民間美術品制作全過程,使技藝得到加強。在校外一些民間美術制作機構建立實訓基地,教師可以在實訓基地引導學生從模擬開始向自己設計、自己創作的方向發展,學生也將自己所學的美術知識帶到實訓基地,與民間藝人進行交流,這樣同時促進民間美術的革新。
第三,在非美術專業中開設民間美術鑒賞課或者民間美術管理的課程。非美術專業是不接受美術造型訓練的,在非美術專業中開設選修課,主要教學內容為:中國民間美術概述、地方民俗文化和民間美術概論、民間美術作品欣賞,這樣為民間美術的普及奠定群眾基礎;另外,任何形式的藝術離不開品牌策劃與文化創意,民間美術管理課程的開設,能夠很好地為地方培養管理人才,做好每個地方的文化品牌策劃與推廣,使民間美術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象征物。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普通高校開展民間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將學術研究、高校藝術教育與民間藝術的傳承結合起來,使傳統民間藝術得以在學術研究與教學中得到保存與傳承,也使得傳統民間藝術適應現代文化的發展,使普通高校大學生較深入地了解傳統民間美術的內涵、特征及性質等。另外,將民間藝術作為一門課程引入高校美術教育中,有其現實意義。首先,民間美術作為高校的一種藝術課程出現,可以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培養其動手能力,增強不同藝術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習,由此增加學生的就業門路。其次,學生對于民間藝術的學習,了解了民間藝術中的眾多教育內容、積極寓意、鮮明的色彩和獨特的造型,學生將這些藝術形式引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有利于其創作出更為本土化藝術作品來。再次,地方高校的大部分學生來自本地區,畢業后又大都留在本地區工作,這對學習家鄉的文化藝術和關注這些民間藝術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學生的積極參與不僅保證了民間美術基本的教學效果,而且他們還會自發的以新的藝術眼光去搜集、整理散失在家鄉的民間美術資料,使民間美術教學體系不斷充實。此外,學生在當地還可以積極參與民間美術制作工藝的創新,由此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
★本文為2013年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三峽庫區民間美術的文獻搜集及其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論文,項目編號:2013B076。
[1]李長祿.三峽民間美術[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王娜.對某農村學校美術教育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 2008(11).
[3]陳和蓮,吳森.三峽民間美術[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
G642;J0-4
A
1005-5312(2015)29-0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