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楠
(鐵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遼寧鐵嶺112000)
論水墨人物畫的情感因素
趙楠
(鐵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遼寧鐵嶺112000)
水墨畫的藝術情感因素包括很多種,表現方式也多種多樣,如何在五彩繽紛的色彩里,如何體現出不同的情感,是每個制作者絞潛心追求的,情感作為內心信息的傳遞媒介,吸引人的目光,所以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情感方式體現給大家,使人們提高對美術作業的全新認識。
理念;藝術觀;人文精神;追求
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是在寫實主義基礎上又融入了作者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或人文主義的思想。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是在當今眾多藝術手法、藝術流派中最難的,對藝術家的全面素質要求最高。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在中國當代的意義不僅在于中國美術發展階段的學術意義及技術高難度,還在于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獲得了社會各階層廣泛的認同與共鳴,因而最具有現實的意義。從事高等教育的美術院校,特別要提倡與引導現實主義學術方向。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特色應該是一種理念,一種藝術觀,一種人文精神,包含藝術家的理想、追求,以及關于藝術與生活、精神與現實、心靈與自然這種關系的認知總和。我認為21世紀的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特色是立體的、豐滿的,賦予人文關懷和生活熱情的。展望21世紀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特色在中國的發展,會有強大的發展生命力和非常美好的發展空間。
我們今天重談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就是試圖跳出其狹隘的傳統模式而重新構筑水墨的現代意義。我們知道,當水墨成為藝術發展中心主要的表現手段時,其技巧形式亦通過歷代的積累和不斷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體系。而這種體系的建立卻使它最初的精神本質在此過程中慢慢地消失,古人的創意成了束縛后人的精神枷鎖。以致到20世紀初,水墨作品大多表現為對傳統題材的簡單重復和刻意追求,對水墨的評判標準也都是建構在古人的理論之中。在千余年的水墨發展過程中,其審美理念、物質材料以及評判標準互為依存,形成了一個超穩定的藝術形式。觀念性創新便成為了其發展的首要任務。然而,在中國水墨畫歷盡千年的發展所形成的高度程式化、概念化、使中國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發展到東西方文化大融合的今天,形成了具有普通意義的現代藝術體系。如何滲入當代氣息和當代精神;如何拓展它更廣闊的表現領域、豐富的表現手法和樣式;如何表現新的審美標準和審美趣味;圍繞著中國傳統水墨藝術的現代性問題,用當代觀念學理性去思考和探索。中國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已經走向世界,已形成自己的現代特殊性和品評標準。由于環境的變化,水墨畫應富于新的內涵,必然呼喚其藝術的創造與革新,但它畢竟不同于西方現代藝術,正視現實對中國藝術的促動和制約,方能獲得思想解放和創造自由的主體意識的發揮。“反傳統”是淺薄的,“守傳統”是可悲的,中國水墨畫仍然將在繼承中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不應固化為外國人眼中亙古不變的古董。需要的是正視外來藝術包括現代藝術的影響,在選擇性的接受中有助于中國水墨畫現代形態的形成,而不是尾隨他人的足跡,在這個時代里,既要意識到藝術的自由性,也要意識到藝術的責任感;既要意識到藝術的創造,也要意識到藝術的繼承;既要意識到藝術的民族性,也要意識到主動開放的時代特點。我們終會尋找到中國水墨畫前行中以創造為主導的繼承與變革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作為新時代的中國水墨畫的主潮,怎樣實現由它的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的轉換是問題的關鍵。人們對此會有多種選擇,并在各自不同的實踐中接受社會的檢驗。爭論體現不同的審美趨向和價值判斷的差異,而實踐的深入與拓展卻證實了空想與臆斷的浮薄。
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精神的意義是要求藝術家有強烈的社會意識、文化意識和精神意識,要求藝術家有強烈的時代使命感和責任感。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是藝術家在創作時努力使自己描繪的形象客觀化和接近現實事物,并在深刻認識事物本質的基礎上典型地表現生活的真實。我努力挖掘生活本身的美,力爭使作品關注現實,但又游離生活原型,努力追求現代藝術品格,但又與流行派拉開距離。現實主義創作的基本原則,決定了它所展示的獨特藝術魅力,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其它藝術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的創作需要畫家扎實的寫實功力。隨著當代美術創作的繁榮與發展,避世消極、不重視繪畫的視覺性研究的傳統文人畫及脫離國情的受西方現代藝術影響而造成的大量臨摹式的翻版作品,越來越難以與當今正在巨變的社會發展相協調,時代需要高尚的精品,需要展示時代精神的觸及心靈的藝術作品。
中國現實主義水墨人物畫特色在當代必須進入科學的分析與理性發展的階段,傳統的經驗式的理論與師徒相傳的技術已經不能適應社會文化的發展需要。當代中國畫的發展須從繪畫的視覺性研究與實踐入手,重視寫生,重視從生活中尋找感動,重視生活對當代藝術創作的品質提升、技術探討以及形式創造等的重要作用,理性地看待封建社會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同時又魚龍混雜的傳統,傳承我們民族文化藝術的精華,以真誠的美術專業精神與不懈的努力,共同推動民族藝術創作在當代的進步與發展。
[1]賈瓊,李軍.繪畫藝術中的情感與形式[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3).
J212
A
1005-5312(2015)29-01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