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宜瑋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江蘇蘇州215123)
淺談參數與藝術的平衡
姚宜瑋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江蘇蘇州215123)
計算機的普及,促進各類軟件的應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的發展,使技術交流更為便利;世界上每日產生的紛繁的思考,總結的有序化理論,衍生出復雜性學科,涌現理論的誕生成為參數化規則化、實用化、大眾化的重要因素。參數與藝術是什么,有何關聯,兩者之間的碰撞是否能產生更加絢爛的火花,非線性、動態化、超理性能否為藝術實現一種新的突破。本文從參數與藝術兩者關系入手,證明參數并非只是科學手段,理性與感性的平衡能夠使事物發展的搏動更有力度。
理性與感性;參數與藝術;平衡
(一)新定義
世界是普遍的運動的,參數作為變量,如霍金理論中無處不在的蟲洞,同空氣一般存在于四周,于生活,而你依附于它。
藝術謂何?這難以述清,在第五版現代漢語字典中【藝】指技能、技術、藝術、準則、限度【術】指技藝、技術、學術、方法、策略,都頗具科學意味。而兩字結合的藝術則比較感性,成為了一種意識形態之類的事物。似乎隱隱有種理性掩埋于感性之下味道。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說:“藝術,就是所謂靜觀、默察;是深入自然,滲透自然,與之同化的心靈的愉快。”如此般理會,藝術就是從理性自然中獲得的感性認識。動蕩的年代里,藝術的真實非即歷史上的真實。理與藝是對等的關系。法國作家喬治.桑說:“藝術應尋求真理。”則是藝循理之說。而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說:“藝術是人類生活中把人們的理性意識轉化為感情的工具。”在這里藝術則成為一種理性表達的手段。而從藝的大方之家循循所得之真理也從另一方面表明“理”之重要。
(二)兩面性
參數和藝術均有抽象和具象的兩面性。藝術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藝術形象的形式去顯示真實(黑格爾)。而參數首先是思維中的一叢火苗,灌輸心力之后方能成就實體。如扎哈的設計,從建筑幾何形態的參數化找型開始,參數賦予了她靈感,從而設計出尤佳之作。工業設計師也是在人體工學或機械原理的范圍來設計工業產品的。
也有人認為藝術只需要感性,比如繪畫,有些畫者在畫布上施展幾滴彩墨,一幅大作就誕生了,的確那作品中包含了畫者的情感揮灑,其價值暫不討論,但是繪畫畢竟是二維空間的事物,即使它可以表現三維空間,但是有很多東西卻還是有所欠缺的,因而人類直到現在還孜孜不倦地傾情于3D技術。而參數是表達3D空間的強大數據支持。參數化的運用也能達到比隨意揮灑更妙的效果。
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藝術中也早已有了參數存在,達芬奇手稿中斟酌的變量。活躍于19世紀的高迪,其作品詭譎綺麗,其建筑空間中的舒適感和震撼感亦符合一種參數的感官體現。
(一)繪畫和雕塑
繪畫中,色彩講求明度、純度、色相,如何搭配才能更加貼近人的情懷,要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就會使用什么樣的色調,冥冥之中,上帝已拉下一張網,我們在自然的狀況下不自覺地向這些網絲靠攏,經過數百上千年形成一條條理論,越來越周密,這些變量也在不斷調整,總結前者影響后人。亦或是雕塑,人體骨骼肌肉之美,怎樣的數據才能更好地體現力量,強度或者柔和的線條。
(二)音樂和詩歌
還有音樂,音樂樂符本來就是數字化的東西,它用符號和數字來傳承,在諸多經典不衰的金曲中我們也能看到樂符排列的規律之處,就比如說韻律參數的計算,不同的音律帶給人不同的情緒影響。而詩歌同音樂一樣講求平仄,對仗,要有音律之美
(三)建筑
建筑從來都是一門非凡的藝術,在古老的西方人的觀念中建筑的地位超越了繪畫、雕塑、音樂、詩歌。它是龐雜的涌現理論的最好發力點,因為它集合了太多復雜學科的知識。因而建筑恐怕是最需要正確參數引導的藝術,因為它已經不是單單糾結于美不美的問題。在結構上,參數錯誤可能導致房屋垮塌。在裝飾上,參數上的錯誤會讓人在居住過程中的不適。同時現在市面上參數化的軟件也是欣欣向上,種類繁多,3Dm ax,Maya,Rhino, Grasshopper……甚至于經典的CAD軟件都衍生出了Revit。而參數化的軟件較之非參數化的軟件在使用上更具難度和挑戰性。例如Gh中的運算器,需要一定的數理化知識作為依據,更有甚者需要掌握一定的機器語言。但是一旦使用熟練,這類參數化工具能夠制作出普通軟件難以企及的模型效果。比如自由的流線型效果,莫比烏斯效果,神奇的表皮效果。同時參數化軟件,也可以在計算機中模擬當地室外環境,光、熱、濕度等等因素對建筑的影響,從而改進設計,做出最優的方案。
參數可以更簡單地實現感性想法,也可使不可能變為可能。倘若藝術失去了參數的支持就如同煢煢孑立之人,的確有幾分凄楚之美,但到底少了幾分人氣。
重視用參數支持藝術,能給藝術增加了更多理性的味道,如同道家的陰陽魚,平衡、和諧。比如功能俱全設計合理賞心悅目的住宅,主人家才會感受到藝術的魅力。
拋棄陳舊的觀念,藝術并不是只靠感覺,正確的參數謹遵科學的理性,符合自然規律,把握住這些條框,在廣闊而又有所限制的范圍內尋求最佳答案,可以做出更加快捷,更加貼切,更為他人認同藝術設計。
TU-024;TU-80
A
1005-5312(2015)29-0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