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菲
(鄭州輕工業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科學技術在現代手工藝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楊菲
(鄭州輕工業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隨著當今社會人們生活水平和物質審美需求的不斷提高,科技在我們產品設計過程中位置越來越重要。科技的快速發展為產品設計提供了更廣闊的設計想象空間,提升了產品設計成功的可能性。科技在與產品設計結合的同時如何把科學技術和現代手工藝產品設計合理結合在一起,成為一種功能性產品來滿足我們的生活需求,同時也不乏現代審美標準。本文以科學技術融入現代手工藝產品設計中為切入點,從科技、用戶心理感受、設計、現代手工藝產品生產方式等幾方面進行分析,對科技和現代手工藝相結合的全新表現方式進行研究。
科學技術;現代手工藝;創新;融合
(一)科學技術發展背景
科學技術發展與20世紀50年末以電子工業為代表的科技迅速發展有著密切聯系,科技不僅影響社會生產的發展,也影響著人們的思想,高科技風格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下應運而生。
(二)科技感與手工藝產品在造型的表現
新的科學技術的出現,提升了整個社會的勞動工作效率,在一定領域里應經代替了人為勞動,逐步走向智能化、自動化。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高新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使得人類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科技對現代產品功能的創新及對新產品開發的促進作用不可忽視,人們熱衷于借外觀表現技術的方式雖有所欠缺,但畢竟是高科技出現后為將設計與科技相融合做出的第一次嘗試,正是這次嘗試引起了設計師的反思。高科技風格過于注重技術表面,偏離了對科技深層含義的理解而陷入設計誤區,給人以機械、生硬的感覺。科技給我們帶來了生活方式的全新改變,使我們對科技產品產生乏味性,缺失了人對物得情感化交流,這對人的生理、心理都會造成潛在影響!怎樣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這種技術優勢把它運用到現代手工藝產品中,使用戶在體驗科技帶來改變同時也在情感上能感受到比如說在燈具和陶瓷之間的深度融合設計,在一些電子設備外觀造型、功能實用性上創新改變。
(一)現代手工藝概念和背景及現狀分析
現代手工藝指的是傳統手工藝經過時代的變遷,在現代技術和現代思想觀念的影響下獲得成功“演化”,并在現代社會里擁有一定的生存空間,為現代社會所迫切需要,具有現代形態且保留情感特征的手工產品。
現代手工藝產品是在傳統手工藝的基礎上保留民間工藝設計的本質,由于各地區、各民族的社會歷史、自然條件、地理環境、風俗習尚、生活方式、審美觀念的差異,民間工藝設計便產生出不同的風格特色,它有明顯的地域性、色彩和傳統的繼承性。
隨著現代設計的興起和廣泛應用,手工藝幾乎被淡忘了,專業不是在發展而是在萎縮。然而現代手工藝的應用很廣泛,小到家具裝飾,大到城市公共設施,以及高檔酒店的藝術品和文化產品的開發等,可以現代社會各個方面都需要它。
(二)現代手工藝與科技的聯系
現代手工藝是現代人以手工勞作方式和制作技術為主,采用現代材料、現代設計觀念、審美意識和手工制作技術相結合,所進行的趣味性很強的手工藝生產及其產品。現代手工藝包括范圍廣泛,如陶藝、玉雕、鑄銅、雕刻工藝、木雕、漆畫、壁掛、編制、服裝、玩具、各種首飾等。
從現代手工藝產品范圍我們了解到,它的涵蓋方面特別廣泛。從這些方面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現代手工藝產品的主要用途都是用于欣賞和裝飾,沒有太大的功能性。既然是現代手工藝,它是我們現在這個社會階段事實存在的,我們就應該加以創新和改造,在不改變它的文化傳承性前提下去加以功能的創新改造;這不乏是一種全新的設計思路。
現代手工藝產品才用新材料、現代設計觀念、現代審美意識來設計制作產品,本身來說就是現代手工藝產品的一大進步,在工藝制作過程中采用新的電子加工設備來完成制作。現代手工藝處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既有藝術元素,又有技能元素。因為它表現形式最終是藝術作品而不是批量產品,其本身就有很高的價值。現階段全社會對手工藝的熱情和關注度很高,所以說現代手工藝產品在社會中的地位很高,我們更應該在技術和手工藝產品上下功夫,去了解用戶需求。使其在造型上不失民間地域特色、在使用功能上能夠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通過科技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從產品設計角度來講,手工藝產品所傳遞的現代科技感實際上需要從幾個方面體現:(1)設計中要考慮其外觀形態、色彩、材質等設計因素與當今時尚流行元素接軌;(2)產品在科技作用下的功能實現要足夠人性化、高效化;(3)要保證設計與文化、環保等現代理念相融合。
手工藝技術作為中國社會傳統文化的結晶,集約了眾多民間百姓的粗明智慧。在當今這個社會大環境下,工業化發展進程在摧毀手工業的同時,也給手工藝帶來了新的生命。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工藝術產品在我們追求精神生活中地位越來越高。現代手工藝設計不能拘泥于傳統,要從傳統中走出來,進入現代生活中。現代手工藝就是在這個前提下發展起來的。只有將手工藝術從傳統形態向現代工藝產品推進,在保留它固有的本質前提下,注入現代社會科技元素來加以發展創新,賦予它新的生命力。
[1]宋專茂.設計心理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7.
J524
A
1005-5312(2015)29-00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