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付根
(深圳市寶安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深圳 518128)
試析中職藝術教育的發展
劉付根
(深圳市寶安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深圳 518128)
學校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和內容,但在中職學校藝術教育不唱主角,因此各學校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一,這制約了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事實上,作為教育改革的一個層面,中職學校藝術教育恰好符合了當今社會各行業對勞動者新的審美需求。文章將探析國內中職教育中藝術教育的發展現狀。
中職;藝術教育;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藝術學科招生人數和在校人數都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但是在藝術教育的規??焖僭鲩L的同時,我國的中等職業藝術人才培養處于一個低水平的情況,這與藝術人才培養發展規律是不符合的。
中職學校生源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教育管理的難度明顯大于普通中學。一方面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習慣較差;另一方面專業技能學習任務較重,就業壓力大。筆者在對本校以及周邊地區中職學校的藝術教育進行調查后發現,各校對藝術教育課程重視程度不一。當代中職生較之以前更為崇尚個性和自由,可塑性也更強。越來越多的學生已經認識到要在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生存或是有所作為,除了要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技能外,還應具備綜合素養。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職業學校,更應積極面向市場需求,開展對藝術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1.普適性。教育部早在2002年9月頒布實施的《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中就明確了學校藝術教育的目標:通過藝術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優秀民族藝術文化傳統和外國優秀藝術成果,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抵制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陶冶學生情操、發展個性、啟迪智慧、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國家對藝術教育的態度是大眾化而不是精英化。
2.廣泛性。(1)參與人員廣泛。通過藝術教育來陶冶情操、愉悅內心,使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參與;通過對各類社會資源的引進,請各類藝術家上門傳授,帶領學生走出校門欣賞藝術活動,使藝術教育的參與面更為廣泛;(2)藝術門類廣泛。藝術涵蓋音樂、美術、戲劇等多種門類。以提高學生的認知和欣賞能力為主的藝術教育,應強調基本藝術觀念,讓學生能夠在基礎學科的認知過程中廣泛接觸各門類的藝術經典,初步理解各門類藝術的語言表達形式,為自己的專業修養尋找參照并進行比較。
3.審美性。中職學校藝術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真正的藝術教育是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特別注重受教育者通過對藝術本體美的領悟,進而通過對藝術形式與藝術內容之間相互關系的把握,來理解藝術作品的思想內容、觀念等精神層面的東西。這也是藝術教育在實施過程中的關鍵所在。引導受教育者在審美與非審美層面上的統一,不僅讓學生視覺、情感上得到滿足,也能讓其在思想境界上得以提升,最終使藝術教育升華到全面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上。
1.轉變教育觀念,營造藝術氛圍。首先應轉變觀念,改變對藝術教育的錯誤認識。無論是領導還是普通教師,對于藝術教育的認識都應與時俱進。文化的多元性要求學校呈現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學特征,把藝術教育看成“不務正業”勢必會制約教育的全面發展,當代藝術教育工作者不僅要使學生成為藝術的欣賞者,還要通過多種形式努力成為藝術的傳播者。
2.改革教學內容,創新教育模式。藝術課教師應著眼改革藝術教學內容,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充分利用和開發本地區的文化藝術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活動。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激發他們愛國愛家鄉之情;重視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藝術教學領域的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形式的現代化和多樣化,不斷提高藝術教育質量。學校在教材選擇上應呈現多樣性、選擇性,使學生在藝術課程的各個領域都有更大的自主權。著力創新藝術教育模式,不僅能培養學生對藝術課程的濃厚興趣,還可以獲得藝術教育的最佳效益。筆者認為,藝術課教學要逐步形成研究和實踐互動互促的模式。以生為本,通過藝術鑒賞提升學生的藝術文化修養。以傳統美術課為例,教師應在講解藝術技巧和形象思維訓練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利用創作課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3.建立長效機制,強化隊伍建設。高質量的藝術教師隊伍是高水平藝術教育的根本保障。教育部要求,鄉(鎮)中心校以上小學、初中、高中階段教育各類學校,都應配齊藝術專職教師,規模較大的學校應設立藝術教研組織。各校在充實師資力量時應優先考慮藝術教師的引進,為學校的藝術教育不斷注入新的活力。另外,要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和研討,選派教師外出學習,加強藝術教育理論和實踐的交流,不斷提高業務能力。
4.優化校園環境,滲透藝術熏陶。美國教育家杜威指出,理想的學校本身就是一座藝術博物館。只有在充滿人文藝術氣息的教育環境里,受教育者才能得到潛移默化的藝術熏陶;藝術教育才可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在校園各處精心創設藝術載體,彌漫藝術氣息,使學校處處成為滲透藝術教育的亮點,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會對藝術教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1]趙云,文化視域中的中國當代鋼琴教育[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2010.
[2]張燕南.中國鋼琴音樂與鋼琴教育發展——二者歷史的鳥瞰[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10.
J0-4
A
1005-5312(2015)08-02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