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農業強國的美國,之所以能夠有效引領國內農業發展,并長期掌控世界農產品貿易話語權,主要是因為構建了堅實的農業展望技術支撐體系,主要包括完善的信息工作機制、強大的基礎數據資源和科學的數據研究方法。
完善的信息工作機制
美國農業部由34個局(辦公室)組成,共10.5萬名員工,工作人員分布在農業部、各州辦事處、試驗站等,年度經費預算260億美元。其中,世界農業展望局、經濟研究局、國家農業統計局、農業市場服務局、農場服務局、海外農業服務局、首席經濟學家辦公室、聯合農業氣象中心、預算與項目分析辦公室、風險管理局、國家自然資源保護局和國家食品與農業研究所12個局(辦公室)與農業展望直接相關。
這12個局(辦公室)的運行機制是:原始數據采集工作由美國農業部內部專業司局負責,數據信息均公布在美國農業部網站上,可以免費查詢下載;研究分析工作由政府部門、研究單位和大學共同負責,所有研究人員不必參與基礎數據收集;農業展望報告發布由多部門組成的農業展望研究局牽頭負責。
強大的基礎數據資源
強大的數據資源,是美國做好農業展望工作的基礎。目前,美國主要的農業數據資源有:1.農業普查數據庫。包括全國和52個州的人口、農業與農村經濟、農場數量、資源與環境、農產品生產與實踐等5個方面的數據(1840年—2007年),共計8000多萬條。2.經常性調查數據庫。包括全國和52個州的3大類101種作物類產品數據、5大類40種動物類產品數據、80多種經濟類指標數據和農作物氣象監測數據,共計2000多萬條。3.出口銷售查詢系統。包括195個國家44種農產品出口貿易額數據(1999年至今),數據指標有日度、周度、月度和年度等4類,共計4000多萬條。4.全球農業貿易系統。包括195個國家4大類60多種農產品的進口、出口和凈出口等月度數據(1976年至今),數據指標有貿易量和貿易金額等,共計3000多萬條。5.生產、供應和配送數據庫。包括195個國家13大類90多種農產品的生產、供應和配送數據(1960年至今),數據指標有面積、單產、產量、進口量、出口量、飼料消費量、國內總消費量、期初庫存、期末庫存等,共計1300多萬條。
科學的數據研究方法
美國農業展望的數據研究工作由政府部門、研究單位和大學共同負責,實行跨部門整合研究。美國農業部開發了多國商品聯接模型(Baseline模型),運用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知識,分地區、分產品對農產品生產、消費、貿易和價格進行預測,該模型包括了43個國家和地區的24種農產品。同時,美國農業部還利用GAMS軟件開發了一個農業貿易局部均衡模擬模型,運用經濟學中的完全市場競爭、生產者和消費者福利最大化等假設,對農產品生產、消費、貿易和價格等中長期預測及政策效果進行模擬分析。
經濟研究局是美國農業部承擔農業展望研究工作的主要部門,每月定期發布《世界農產品供需預測報告》;依阿華大學和密蘇里大學聯合組成的美國食物政策研究所(FAPRI),主要開展國內農產品市場和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基線預測以及政策分析等。其中,依阿華州立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中心負責FAPRI模型的國際部分研究,密蘇里大學國家糧食與農業政策中心負責FAPRI模型的國內部分研究。另外,阿華大學和密蘇里大學還聯合開發了食物與農業政策模擬模型(Fapsim模型),對相關數據進行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