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德萍 成都市委黨校
當前,“一帶一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走廊,已得到沿線國家的確的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急需外部投資,以及改善基礎設施、能源合作、成套設備等多個層面的發展,這必將帶動沿線國家經貿合作與經貿規模的大幅提升。在“一帶一路”互利框架下,沿線國家經貿物流發展必將推進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降低輕、重商品的物流成本,已成為我國與沿線國家的共同需要。
目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跨境貿易的物流成本中,運輸成本所占比重超過50%。長期以來,中歐貿易主要通過海運、貫通俄羅斯西伯利亞的第一亞歐大陸橋和連通中國連云港到荷蘭鹿特丹的第二亞歐大陸橋。第二亞歐大陸橋雖與絲綢之路沿線經濟帶基本吻合,然因沿線鐵路基礎設施落后、運輸標準不統一和沿線國家鐵路運輸管理協同能力差導致全線運輸貨物須經2次換裝和6次代理,運輸成本相當高昂。據相關科研部門宏觀測算,自太平洋西岸港口到大西洋東岸的港口,運輸一個標準集裝箱,海運成本為1500美元(運期30天),第一亞歐大陸橋為2000美元(運期20天),第二亞歐大陸橋為3000美元(運期30天)。顯然,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下,隨著沿線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尤其是歐亞高鐵的貫通,太平洋西岸到大西洋東岸的全線鐵路運輸成本將大幅降低,預計一個標準集裝箱的運輸成本為在1500美元以內,運期也縮短為15天左右。
物流成本是指產品在實物運動過程中在包裝、裝卸、運輸、儲存和流通加工等各項活動產生的人力、財力和物力支出總和。現代物流成本構成更為復雜,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整個過程,包括自原材料供應到將商品送達消費者手中整個流通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成本支出。因而,以物流供應鏈管理實現采購、生產與市場營銷的整合,成為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出路。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跨境貿易中,產業協作潛力挖掘不夠、外貿機制銜接不力等導致物流供應鏈整合能力不足,成為制約沿線國家跨境貿易發展和物流成本降低的重要障礙。在“一帶一路”戰略帶動下,隨著彼此外貿機制銜接能力的加強,我國自沿線國家進口的能源、礦產等原材料和農副產品及向沿線國家出口的工業制成品將大幅攀升。在此基礎上,沿線國家間的物流供應鏈整合能力將大幅提升,從而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過后,世界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再度抬頭。初步預計,未來十年,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額將翻一番,達到2.5萬億美元。然而,我國與沿線國家間傳統的關稅貿易壁壘和新型非關稅貿易壁壘依然存在,在跨境貿易中,貨物通關所產生的費用也要計入物流成本。以中哈貿易為例,目前通過霍爾果斯、吉木乃等口岸的中方貨物清關費用相當高昂,2009年時,烏魯木齊到阿拉木圖的國際貨運,每輛車的清關費用為1.4-1.7萬美元;2014年中哈國際貨運中每輛車的通關費用上漲至5.9-6.4萬美元。通過互聯互通,包括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大力推進自貿區建設,提高技術性貿易壁壘透明度,必將大幅降低國際貨物運輸的清關費用及物流成本。
我國經歷30多年的高速發展,大型技術裝備水平取得了顯著進步,已能生產各行各業中絕大部分的成套技術裝備,與“一帶一路”沿線廣大發展中國家相比,技術優勢相對突出。在“一帶一路”戰略帶動下,隨著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和產業升級步伐的加速,,我國對沿線發展中國家以機電產品、鋼鐵制品等為主的重型商品出口將大幅增加。據《2014年商務部》統計,“一帶一路”戰略中跨境高鐵規劃里程達2.6萬公里,以中國高鐵標準每公里需重軌240噸推算,僅重軌便需要631.2萬噸,若將其他高鐵機車及其他附屬設施統計在內,所需鋼鐵重量將不低于1000萬噸。顯然,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穩步推進,中國對沿線國家的重型商品出口規模將大幅增加。
我國重型商品自太平洋東岸港口運抵大西洋西岸港口,若選擇陸路走第二亞歐大陸橋的話,沿途須經過2次換裝和6次代理,導致物流運輸成本大幅上升,原來基本無法與海運和第一亞歐大陸橋競爭。以中哈貿易為例,目前在中國向哈薩克斯坦出口的各類商品中,除石油、礦石等能源和原材料外,以鉆探機、挖掘機、平路機、鏟運機和挖土機等為主的機電產品和剛管道等為主的鋼鐵制品所占比重接近30%。隨著中哈能源及礦產開發合作的推進,我國相關的大型成套設備已經可以通過鐵路運輸到項目施工地點。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我國與相關國家的跨境物流條件也將獲得極大改善,外貿合作機制銜接將更為暢通,供應鏈整合水平將大幅提高。尤其是依照中國標準修建的高鐵將直通歐洲,目前全線重型商品運輸需2次換裝和6次代理的窘境將隨之改變,物流成本必將大幅下降。
目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規模逐中,輕型商品所占比重不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沿線國家以農畜產品為主的輕型商品出口受制于鐵路運輸成本過高、經貿機制銜接不暢和物流供應鏈整合度不高等原因存在物流成本過高問題。以中國與中亞國家的棉花貿易為例,2014年中國的棉花年產量為616.1萬噸,而當年棉紡織業對棉花的需求量接近1000萬噸,然而中亞諸國對中國棉花出口受制于物流成本過高,無法與遠道而來的美國棉花競爭。同樣,中國出口中亞國家的輕型商品以紡織品為大宗,除鐵路運輸費用高昂外,比重型商品更高的通關費用及沿線國家針對紡織品等輕型商品設置的更多的反傾銷等新型貿易壁壘,也導致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跨境輕型商品貿易物流成本長期居高不下。未來中俄高鐵和中歐高鐵的開通,必將徹底改變這一現狀。
在“一帶一路”戰略下,我國與沿線國家以農產品和輕工產品為主的輕型商品將受益于高鐵運輸、供應鏈建設、通關稅率下降等因素實現物流成本大幅降低。隨著雙邊物流供應鏈建設和整合程度的加深,我國相對先進的物流管理經驗尤其是近年來迅速興起的物流成本控制理念也將在雙邊跨境物流中得到推開,使得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例如,隨著沿線物流運輸成本、通關費用的降低和物流供應鏈管理體制的構建,中亞棉花在中國市場將比美國棉花更有競爭力。若物流成本能夠降低到理想水平,中亞國家棉花種植的土地密集型優勢將在中國市場上得到充分體現。中國出口中亞國家的紡織品和服裝等輕型商品也將受益于物流成本大幅降低而更具競爭力。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國紡織品和服裝等輕型商品經由高鐵運抵歐洲時的換裝及代理次數將大幅降低,通關費用也將隨著自貿區建設的推進而大幅降低。
裝備制造業關乎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是大國和強國的重要標志。截至2013年底,中國裝備制造業產值規模超過20萬億元,占全球比重超過三分之一,位居全球首位,成為近代以來繼英國和美國之后第三個占全球比重超過三成的國家。當前,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速,國內諸多產業已出現產能過剩,擴大投資空間已相當有限,為此,推動能源、電力、交通、機電和輕工機械等行業成套技術裝備的出口已成為推動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必然需要。成套機械設備屬于重型商品,因資金和技術密集度高,附加值也較高,對物流成本的承受區間較強,然卻對物流專業化水平擁有較高的要求,并且物流成本若可下降,也將進一步增強其出口價格競爭力。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利用我國的過剩產能和過剩外匯資本,可以帶動相關國家的基礎設施興建、國內市場開拓及雙邊貿易發展,在降低成套裝備等大型商品物流成本的同時,構建重型商品的專業化物流配送體系,以市場開拓進一步增強我國大型商品的廉價優勢。
早于2013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4.16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下行壓力逐漸加大,出口商品的廉價優勢也正在消失,為此,應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加強跨境物流供應鏈與對外貿易發展的整合,加快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的開拓步伐,這已成為維持我國出口商品價格優勢的重要環節。在我國外貿商品結構中,以輕工產品為主的輕型商品所占比重很高,以紡織品為例,2014年,中國紡織品對外貿易額高達3250.4億美元,占外貿總額的比重為7.6%,其中出口額占比接近13%,然而,紡織品出口不僅存在發達國家市場萎縮和市場競爭激烈等問題,而且存在物流成本高的弊端。正因為如此,我國在加速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同時,需要進一步推進與沿線國家的自貿區建設和物流供應鏈整合,降低跨境貿易中輕型商品的物流成本及出口價格,增強相關產品在沿線國家的市場競爭力。
我國正處于向后工業化階段的快速轉型期,部分產業出現了優質產能過剩,而且積累了大量外匯資金,還包括技術和管理上相對比較優勢。同時,沿線國家也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期,需要不斷吸引國外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完善國內基礎設施,增強經濟發展動力。然而,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跨境貿易卻因物流成本過高而發展相對緩慢,致使產業協作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即便在相對有限的貿易規模中,我國也一般處于順差地位。對此,我國應當借勢“一帶一路”戰略,擴大對沿線國家農畜產品、能源及礦產等資源的進口規模,縮小我國的貿易順差,促進彼此貿易平衡。例如,中亞諸國盛產棉花,而我國作為世界第一大紡織工業國,對棉花擁有巨量需求。然受制于物流成本,中亞各國所產棉花運抵我國東部地區的棉紡企業后,價格相對較高。在“一帶一路”戰略下,隨著交通運輸速度和效率的提升,中亞所產棉花運抵我國東部地區的物流成本將大幅下降,出口規模也將大幅擴大。
隨著全球貿易競爭的日益激烈,以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壁壘和反傾銷壁壘等為主的新型貿易壁壘也逐漸增多,不僅制約了相關國家跨境貿易規模的擴大,而且降低了商品跨境貿易的通關效率。其中,一些國家對進口商品的包裝、標簽等制定過度苛刻的標準,也導致物流成本相對上升。整體來看,常規關稅壁壘和新型貿易壁壘的存在不僅導致物流成本部分增加,而且導致企業為規避相關壁壘不得不加大科技研發等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出口商品價格。各種貿易壁壘的存在雖然從長期來看,具有倒逼相關國家產業升級的積極作用,然對跨境商品貿易及物流成本降低來說,畢竟是制約因素。為此,我國應在“一帶一路”戰略框架內,在幫助相關國家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同時,增強與沿線國家的外貿對話、協商與合作,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推進自貿區建設,降低傳統的關稅稅率,簡化商品通關程序及費用,在降低物流運輸成本的同時,進一步降低跨境貿易商品的通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