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100007)張峰
支氣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 簡稱為哮喘)是以發作性的胸悶咳嗽及哮鳴音為臨床癥狀的呼吸道疾病,隨著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和城市污染的加重,支氣管哮喘的發病率日益增加[1]。中醫在治療支氣管哮喘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可以使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緩解,但缺乏有效的數據對治療效果進行驗證和評價[2]。本文對中醫治療支氣管哮喘患者對肺功能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急診科、呼吸內科2011年1月~2013年1月治療的支氣管哮喘患者共80例,西醫診斷均符合2002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診斷標準,中醫診斷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標準,并排除肝、腎等臟器功能嚴重疾病的患者[3]。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齡24~71歲,平均年齡(42.1±13.8)歲。患者典型癥狀包括胸悶、咳嗽咳痰(痰液稀白)、喉中有哮鳴音、大便秘結、呼吸困難、苔紅膩,脈弦滑數或弦細弱。根據支氣管哮喘的病情嚴重程度分級標準,輕度患者56例,中度患者24例。將患者隨機分為中醫治療組和西醫治療組各4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發病嚴重程度等差異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囑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有消沉、低迷、焦慮、抑郁的情緒,避免接觸花粉、煙霧等刺激性化學物,戒煙忌酒。西醫治療組采用糖皮質激素、β2受體激動劑治療。中醫治療組在此基礎上采用中藥治療,方中含:麻黃6 g,半夏6 g,射干10 g,地龍10 g,細辛3 g,蘇子15 g,葶藶子12 g,白芥子10 g,每日1劑,以水煎服,分兩次溫服,治療10~14天為1個療程。
1.3 肺功能檢查方法 肺功能檢查者均經過統一培訓考核合格,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采用日本CHEST公司HI-801型肺功能儀進行肺通氣功能檢查,儀器使用前用定標器校準。受檢者赤腳輕裝測量身高(cm)、體重(kg)。檢查者向受檢者詳細解釋檢查步驟,對受檢者進行語言和肢體上的引導,保證整個檢查過程無中斷,避免受試者咳嗽、雙吸氣和舌頭阻塞管道,鼓勵受試者完成檢查。重復測定2~3次,取(FVC+FEV1)較大的1次為最佳測定值。測定項目為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時間肺活量(FEV1)、一秒率(FEV1/FVC)、最高呼氣流量(PEF)。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均數比較采用成組設計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檢查結果顯示,在治療后FVC、FEV1、FEV1/FVC、PEF均得到一定的改善,治療后兩組患者的FEV1、PEF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顯著較高(t 分別為3.29、2.90, P 均小于0.01),具體數據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肺功能檢查結果
現代醫學認為,支氣管哮喘是中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 EOS)、T淋巴細胞、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氣道上皮細胞等多種細胞和細胞成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癥反應。因此西醫主要通過緩解支氣管痙攣、減少支氣管炎癥反應進行治療。但西醫治療無法根治支氣管哮喘,即使堅持平時服藥,患者一旦到發病高峰季節仍會頻繁發病,并且發病程度越來越重。支氣管哮喘的發病與肺、脾、腎、肝臟的關系密切,尤其與肺腎相關[4]。患者肺腎受損,體質多為陽虛氣虛、痰濕血瘀,情緒多為內向型,長期壓抑的情志使陽氣不得以升展,肝氣郁結,均為本病發作的原因[5]。《傷寒雜病論》中描述了支氣管哮喘患者的喉間哮鳴有聲,無法平臥的臨床癥狀。中醫認為支氣管哮喘當屬“哮病”的范疇,其發病機理在于宿痰伏于肺,外在邪氣侵襲,侵入肌體,使氣機失調,痰濁血瘀更為加重而不能外泄,機體臟器功能失調,內外熏蒸,則癥狀發作。《證治匯補·哮病》對此作出了更詳細的解釋,認為“哮即痰喘之久而常發者,因內有壅塞之氣,外有非時之感,膈有膠固之痰,三者相合,閉阻氣道,搏擊有聲,發為哮病”[6]。
《丹溪心法》提出,支氣管哮喘的治療應以“未發以扶正氣為主,既發以攻邪氣為急”,這也是自古以來治療哮喘病的主要方法,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的治療應強調培補正氣。本研究治療組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藥治療。《本草備要》指出,麻黃可宣肺平喘,疏風散寒。現代藥理學實驗結果表明,麻黃中主要含有麻黃堿和偽麻黃堿及揮發油。麻黃堿是一種β2受體激動劑,可興奮氣道的平滑肌及肥大細胞膜上的β2受體,減少EOS和肥大細胞的釋放,緩解哮喘臨床癥狀[7]。細辛走竄經絡,可溫經達表,振奮陽氣[8]。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蘇子、葶藶子、白芥子均為下氣消痰止咳平喘藥。射干清熱解毒,可治喉痹咽痛、肺氣不降、痰涎壅盛。有藥理學研究發現,射干可抑制呼吸道疾病中的病毒等微生物,也有一定的消炎作用[9]。張健等人的研究發現,射干煎劑可使FEV1和PEF的下降率顯著升高,EOS計數和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ECP)的濃度顯著降低,改善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狀況[10]。因支氣管哮喘的主因為“風”,風盛痰阻,故發作時應散風為主。本方中加以地龍定風平喘, 地龍中的次黃嘌呤成分可舒張支氣管,拮抗機體對組胺所致的支氣管收縮及分泌物增加的反應。
肺功能檢查是反映支氣管哮喘患者氣道阻塞情況的客觀指標,對臨床上判斷是否有氣道重建、是否伴有慢阻肺、評價藥物治療效果均有重要的意義[12]。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氣道炎癥,使氣道堵塞,肺功能各指標明顯降低。本研究結果發現,中醫治療對于支氣管哮喘的FEV1、PEF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效果優于單獨西醫治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其他研究的結果一致[11][13][14]。
綜上所述,支氣管哮喘病情多有反復,中醫治療支氣管哮喘患者,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臨床癥狀,鞏固臨床療效,同時肺功能檢查也為客觀評價中醫治療的效果提供了科學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