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100069)李文斌 趙文文 劉長利
平谷區位于北京市東北部,地處燕山南麓與華北平原北端的相交地帶,位于116°55′~117°24′E和40°02′~40°22′N之間,土地總面積1075km2。植被覆蓋率51%,土壤侵蝕弱。中山位于東北部四座樓一帶,植被以油松、側柏、山楊等為主,中低山、丘陵、崗臺階地圍繞平谷鎮的西北、北、東、東南呈半環帶狀分布,是以桃樹為主的果樹分布帶,平原區分布于中部和西南部,為主要糧菜區,是北京郊區重要的糧食和副食品生產基地。為了響應國務院“開展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加強中藥資源監測和信息網絡化建設”的號召,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師生于2014年暑期在平谷區開展普查試點工作,全面摸清了平谷區中藥資源的家底,為北京市全面開展中藥資源普查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并進一步為實現中藥資源的長期動態監測奠定了基礎。敗醬科植物作為中藥使用有很長的歷史,《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關于敗醬草的記載[1]。作為一類常用中藥,不僅臨床療效顯著,而且營養價值很高,應該加以合理開發利用。
1.1 樣地和樣方套的設置 根據平谷區的地理和氣候環境以及植被分布情況,在闊葉林、針葉林、灌叢、草叢4個代表區域內,按照國家中藥資源普查管理系統,自動產生44個樣地(1000m×1000m),普查隊成員按照普查技術規范在其中37個樣地內開展實地調查,其中在每個樣地內設置5個樣方套,樣方套使用等距法(見附圖1),每個樣方套(10m×10m)包括一個喬木樣方(1號樣方,10m×10m)、一個灌木樣方(2號樣方,5m×5m)和4個草本樣方(3,4,5,6號樣方,2m×2m)(見附圖2)。
1.2 開展實地調研 根據樣地內設置的樣方套開展實地調研,記錄敗醬科植物的種類,采集標本,拍照。
1.3 植物分類鑒定 查閱《北京植物志》、《中國植物志》等相關文獻資料,將標本與文獻認真核對,經李京生教授和劉長利副教授鑒定為敗醬科敗醬屬植物黃花敗醬、異葉敗醬、糙葉敗醬、巖敗醬[2][3]。
2.1 四種藥用植物的形態特征與生境 根據《中國植物志》記載,敗醬科敗醬屬植物共約20種,產亞洲東部至中部和北美洲西北部。我國有10種3亞種和2變種[3]。此次中藥資源普查,發現北京市平谷區有敗醬科敗醬屬藥用植物4種。
2.1.1 黃花敗醬Patrinia scabisaefolia Fisch 又名黃花龍牙,帶根全草做中藥“敗醬草”入藥,是其正品來源之一。株高1.0 m~1.5m。基生葉簇生,莖生葉對生,披針形或寬卵形,2~3回羽狀深裂或全裂,頂端裂片最大,兩側裂片較小而窄,上部葉無葉柄。傘房花序,花冠黃色。生于溝谷、山坡、路旁以及林緣陰濕的草叢中。
2.1.2 異葉敗醬P. heterophylla Bge 因其葉形變異較大,故名異葉敗醬。株高0.3 m~0.6m。基生葉不裂,葉緣有齒;莖生葉對生,下部葉羽狀裂,裂片2~3對,近乎等大;中部葉羽狀裂,裂片1~2對,頂端裂片大于側邊裂片;上部葉較窄,無柄。傘房花序,花冠黃色。生于干燥的山坡、草叢、溝邊、路旁。
2.1.3 糙葉敗醬P. scabra Bge 因其葉面粗糙,故名糙葉敗醬。株高0.3 m~0.6m。基生葉倒披針形,羽狀裂;莖生葉對生,1~3回羽狀裂,頂端裂片比側裂片大而長;上部葉似鐮刀。傘房花序,花冠黃色。生于向陽的山坡、溝邊、路旁的草叢中。
2.1.4 巖敗醬P. rupestris(Pall)Dufr 株高0.2 m~0.6m。莖多數叢生;莖生葉對生,長圓形,羽狀深裂或全裂,裂片3~6對,頂生裂片與側裂片同形,且較寬大。傘房花序,花冠黃色。生于巖石山坡上。
2.2 四種藥用植物的分種檢索表 為了更加直觀簡便地識別這4種藥用植物,普查隊員對這四種藥用植物的形態特征進行了仔細的觀察與鑒別,編制了4種藥用植物的分種檢索表,如附表1所示。利用檢索表,便于識別四種敗醬,尤其是植物營養生長期間,通過對植物莖葉形態特征的觀察,即可辨別出是哪一種敗醬。
2.3 四種敗醬科藥用植物的分布 為了便于平谷區各鄉鎮開發利用敗醬科藥用植物資源,普查隊員對這四種藥用植物在平谷區的分布情況及其生態環境進行了總結歸納,如附表2所示。
在實地調研過程中發現,異葉敗醬分布廣泛,野生資源儲備量大,其中以鎮羅營鎮和熊兒寨鄉分布最多;黃花敗醬與糙葉敗醬在東部地區均有分布,且主要集中于草叢代表區內;而巖敗醬分布稀少,僅在黃松峪鄉塔洼村山路邊發現。
黃花敗醬曾被收載于1977年版《中國藥典》作為中藥“敗醬草”的來源,以根狀莖和根、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祛瘀活血的功效[4]。用于腸癰、肺癰及瘡癰腫毒,實熱瘀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產后瘀滯腹痛等癥[5]。現代研究表明黃花敗醬中所含的化學成分敗醬烯及異敗醬烯是鎮靜和催眠的有效成分, 所含的齊墩果酸有抗肝炎的作用,并且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和改善肝功能,對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有抑制作用[6][7][8]。
異葉敗醬與糙葉敗醬的根與根莖入藥名為“墓頭回”,具有燥濕止帶、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赤白帶下、崩漏、泄瀉痢疾、黃疸、瘧疾、腸癰、瘡瘍腫毒、跌打損傷、子宮頸癌、胃癌等[9]。有本草考究顯示“墓頭回”的正品實際為糙葉敗醬[10]。
巖敗醬以根狀莖和根、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活血、排膿之功,用于治療腸炎、痢疾、闌尾炎、肝炎等[11]。在黑龍江與吉林的地方用藥中有當“敗醬草”使用,個別地區以根做“墓頭回”藥用[12]。可見,四種藥用植物的根狀莖和根、全草均可藥用,且均具有“清熱解毒”的中藥功效,而現代醫學研究不斷證實這四種藥用植物中具有相近的有效成分與生理活性。黃花敗醬、異葉敗醬和糙葉敗醬在鎮靜、抗腫瘤、增強免疫力等方面有相同療效,相比黃花敗醬鎮靜效果更佳;黃花敗醬、巖敗醬與異葉敗醬具有抗炎、抗病毒的作用,尤其對金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抑制作用。另外,黃花敗醬具有獨特的保肝利膽作用[13]。
4.1 藥品開發 依據四種敗醬科藥用植物的藥用功效,平谷區可以考慮將其開發為具有鎮靜、抗腫瘤、增強免疫力、抗炎、抗病毒等功效的相關藥品,應用于臨床。
4.2 食品開發 四種敗醬科植物中,民間只有黃花敗醬的幼苗在早春時節作為野菜食用,且在我國有很長一段歷史。據研究表明,其所含的蛋白質、無機鹽、纖維素易于被機體利用,特殊的風味可以明顯增強食欲[14]。其食用有多種形式,可以新鮮食用或制成干品。目前,干制品已出口至東南亞等國[15]。鑒于另外三種敗醬科植物的療效,可以開發鎮靜型飲料和增強免疫力的保健食品投入市場。
4.3 旅游開發 由于四種敗醬科植物均開鮮艷的黃花,且花期較長,所以可以考慮通過在旅游風景區附近集中規模化種植,形成的黃色花海將成為吸引游客駐足的一種新的旅游資源。
4.4 保護野生資源,開展林下種植 黃花敗醬、異葉敗醬、糙葉敗醬屬于中旱生植物,對生長環境要求低,能適應堿性土壤,與平谷區的氣候土壤等生態環境相適宜;雖然三種敗醬科植物分布廣,但是均屬于分散生長,因此鑒于黃花敗醬的栽培技術已經成熟,可以考慮在桃樹林下,通過人工種植來提高產量,以利于野生資源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16]。
由于黃花敗醬的幼苗與嫩枝不僅可以作為野菜食用,而且可以作為畜禽的飼料,新開發果園的壤質土地更適合黃花敗醬生長,所以桃樹林下種植藥用植物可以有效利用林下土地資源[17]。
近年來,平谷區借助獨特的地理氣候優勢,大力實施“大桃一品帶動”的生態果品富民工程,孕育出了世界最大的桃園、中國最大的桃鄉、首都最大的果區,種植面積也達到了幾十萬畝,但是大量的林下空地得不到利用,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浪費。林藥結合的立體農業結構的建立將是平谷區政府的一項重大工程,也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
致謝
平谷區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是在“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北京市試點工作”全體成員及專家的全力支持下完成的。包括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師生:王秀娟、劉長利、羅容、張夏楠、馬晗、趙香妍、薛文峰、尹艷、陳敏、李文斌、趙文文、馬玥萌、林嘉誠、李博文、常艷麗、劉成敏,北京市平谷區的王春杰和付曉燕,北京衛生職業學院的李京生,北京中醫藥大學的郝巨輝,在此對他們的辛勤付出與幫助表示感謝。

附圖1 在樣地內等距法設置樣方套

附圖2 樣方套與樣方設置

附表1 北京市平谷區四種敗醬科藥用植物分種檢索表

附表2 四種敗醬科藥用植物在北京市平谷區的分布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