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理


金秋十月,正是洛川蘋果成熟的季節。洛川蘋果果型端莊、色澤艷麗、風味濃郁、營養豐富,出色的品質讓洛川蘋果倍受海內外客商青睞,“洛川蘋果”品牌還曾在2014年以52億元的品牌價值,入選央視評選的“中國農產品品牌價值榜單”,展現了巨大的品牌價值。
紅紅果皮下,是綠色的品質。小蘋果之所以能成為大產業,成為百姓致富的“金蘋果”,離不開綠色標準化生產的強力助推。
蘋果之鄉產好果
洛川縣位于延安市南部,屬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自然資源得天獨厚,塬面寬闊,海拔高度、黃土層厚度、年日照時間、無霜期、平均氣溫、晝夜溫差、降雨量等條件都特別適合蘋果的種植。“這里是世界上最適宜蘋果生長的地方。”洛川人自豪地說。
自1947年從河南靈寶引進以來,蘋果逐步成為洛川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當地政府把蘋果產業放在經濟工作之首,當作“一把手”工程來抓。洛川先后被確定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全國優勢農產品(蘋果)產業化建設示范縣、全國優質蘋果標準化生產示范縣。近幾年來,洛川縣以綠色蘋果生產為發展目標,以果畜結合為基本形式,以綠色品牌創建為基本核心,以健全的質量標準體系為基本保障,以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主導力量,不斷增強果業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穩步提高蘋果產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全面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積極探索“果畜結合、企業主導、品牌引領、標準保障”的綠色果業發展之路。
“洛川蘋果帶皮吃”
歷任洛川縣委書記都是洛川蘋果的“代言人”。“洛川蘋果帶皮吃”,正是時任縣委書記拓平提出的響亮口號。
據科學研究顯示,蘋果將近一半的維生素C存在于緊貼果皮的部位,對人體有益、膳食中容易缺乏的鋅元素,以及對預防糖尿病有益的鉻元素,果皮中的濃度含量都是果肉的4倍。果皮中的多酚類物質含量遠遠高于果肉。
然而,即使知道蘋果皮是個寶,消費者也往往因為對農藥殘留心存忌憚而不敢下口。“洛川蘋果帶皮吃”的口號正中消費者下懷。美味又綠色健康的蘋果深受消費者喜愛。
截至目前,洛川蘋果市場覆蓋全國28個省(市),并遠銷東南亞、歐洲、美洲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電子商務領域,僅淘寶網就有1200多家網店銷售洛川蘋果。往年春節期間,洛川蘋果在城市消費市場出現過“一果難求”的火爆場面。
洛川蘋果“鍍金”的過程離不開綠色有機認證。目前洛川縣建成蘋果標準化科技示范園區30萬畝,建成綠色蘋果基地50萬畝,建成出口基地20萬畝,通過出口認證注冊12.88萬畝。已經建成有機蘋果基地10萬畝,通過有機認證4.88萬畝。經過一系列綠色標準生產改進,全縣優果率達到90%以上。
洛川縣圍繞蘋果生產建成沼氣池2.8萬座,建成“果、畜、沼、草、水”五配套生態果園10萬畝。所謂五配套就是果樹下種上三葉草、青草用來喂豬、豬圈旁建有沼氣池、畜肥入池產沼,沼氣照明做飯,沼氣渣作為無機肥可上果樹,既節約能源、節省了購買肥料的支出,又保證了果品的綠色安全。
果畜結合 綠色生產
“洛川蘋果的核心競爭力是優良的內在品質、特別安全的質量水平和洛川蘋果的品牌價值。”洛川縣蘋果產業管理局局長王建峰說。
為塑造核心競爭力,洛川縣突出“果畜結合”,普及“綠色技術”。 嚴格按照綠色食品行業標準,著力推行綠色蘋果生產技術,在綠色蘋果基地生產中嚴格按照“統一優良品種、統一生產操作規程、統一投入品準入、監管、監測、檢驗、供應、配送和使用、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收獲”的生產管理體系實施。
洛川縣結合百萬頭生豬大縣建設項目,圍繞大型養殖小區、養殖場,充分利用肥源優勢,加大基地農家肥投入力度。同時以沼氣池為紐帶,大力發展“果、畜、水、草、沼”五配套生態果園。同時,普及四項關鍵技術,從增施有機肥、果園間作綠肥、果實套袋、生物農藥使用、節水灌溉配套等方面入手,加大實施力度, 推行蘋果安全生產。
在病蟲害統防統治方面,按照“試點引導,逐步推進”的原則,以縣植保站、鄉鎮果站、村級果協為主,重點解決生產上病蟲防治效果不佳及果品農藥殘留問題,適應綠色蘋果生產的需要,并逐步使蘋果生產向集約化經營過渡。
綠色蘋果生產不僅能夠拉動消費端,還可以節本增效,實現高效農業。綠色蘋果生產基地果園主要以沼液(渣)做為肥料,可節約其他肥料投資;噴施沼液后提高果樹的抗病抗蟲能力,可節約其他防治病蟲害的投資,僅此兩項投資比對照果園節約了64.4元/畝;綠色蘋果生產基地果園由于蘋果產量較高,果袋、勞務投資效益也就相對較高,因而總投資比對照果園節約了24.7元/畝。通過調查,綠色基地畝產3000公斤,優果率達到90%,優質果均價7元/公斤,畝均收入1.5-2.0萬元,比對照園高出了0.5-0.8萬元。
洛川蘋果“上戶口”
為進一步提升洛川蘋果的核心競爭力,自2014年起,洛川縣建起了蘋果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完善投入品追溯體系、農產品檢驗追溯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使1.2萬畝洛川蘋果率先有了二維碼身份證明,并將用三年時間在全縣推廣普及。
“我們將按照出口基地的要求嚴格管理50萬畝綠色果園。國家農業部的禁限用農藥、歐盟的禁限用農藥、美國的禁限用農藥和俄羅斯的禁限用農藥,從2014年10月1日起在全縣范圍內不準進、不準賣、不準買、不準用。”洛川縣農安辦副主任楊世峰說,“2014年全縣3.8萬戶果農每戶都建立了電子檔案,可逐步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到戶。”農戶的農業投入品使用記錄、果園生產記錄和檢測結果記錄上傳至縣上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最后生成洛川蘋果的二維碼“身份證”。
用手機掃一掃蘋果盒上的二維碼,這盒蘋果是誰生產的,家住哪里?什么時候噴的藥,噴的什么藥?什么時候施的肥,施的什么肥?質量安全如何,由什么部門的什么人檢驗等等,有關蘋果生產的所有信息躍然手機屏上,消費者一目了然,放心消費。
紅蘋果的綠色產業路
洛川縣對綠色蘋果基地建設工作有著明確的規劃,將按照“果畜結合、生態循環”的發展模式,嚴格落實綠色蘋果基地建設相關標準,狠抓病蟲害生物物理措施的利用,促進果品質量安全水平繼續提升;堅持開展技術創新,加強結果枝組培養更新、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等重點科研試驗調查,實現科技創新和標準化生產領先的目的;堅持生產與營銷并重,建立“企業+合作社+基地”經營模式,把示范基地建成直銷窗口的專供基地。
“我們會不斷加大全縣范圍內綠色蘋果生產基地的建設和認證力度,擴大規模,努力提升洛川蘋果的國內外市場影響力。” 洛川縣蘋果產業管理局局長王建峰對洛川蘋果的綠色產業之路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