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據外媒報道 一種簡單的單細胞綠藻或可成為治療失明的手段。這種叫做萊茵衣藻的綠藻只有一只原生“眼睛”,可以用來定位太陽光,從而幫助進行光合作用。但其眼內的一種叫做紫紅質通道蛋白-2的感光細胞未來或可被植入人類視網膜,從而治療失明。
過去十年來,神經科學家曾利用蛋白質使神經元對光產生感應,從而幫助了解大腦,這種技術叫做光基因技術。現在,密歇根州一家公司AnnArbor打算重塑視覺療法,該公司招募了15名由于遺傳性眼疾導致失明的患者進行臨床試驗,旨在了解紫紅質通道蛋白-2是否同樣適用于眼細胞。如果確實見效——盡管當前患者的視覺恢復效果尚不知曉,但是大鼠在接受同樣治療后已經可以辨別光源,科學家認為這一療法前途光明。
據外媒報道 英國科學家發現,一種自然生成的蛋白質若添加到冰淇淋里,可以減緩冰淇淋的融化速度,不再弄得手粘乎乎的。
英國愛丁堡大學與丹迪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一種可由日本常見食品“納豆”中自然生成的蛋白質BslA,如果添加至冰淇淋內,可使冰淇淋中的空氣、脂肪和水相互融合,進而維持較長時間的不融化狀態。這種新的成分會讓冰淇淋更扎實、融化速度更慢,進而在炎熱的天氣中維持久一點的時間,而且也能阻止砂礫狀的冰晶形成,確保較滑順的口感。
研究人員表示,預估,這種“慢融”冰淇淋在三至五年內就可以上市。
新華社訊 2012年出生的首批含有脂肪性脂肪連接蛋白基因的體細胞轉基因克隆牛“妞妞”成功繁育后代。
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課題“優質高效轉基因肉牛新品種培育”負責人、北京農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倪和民說,這頭第二代轉基因小牛來之不易,其母親“妞妞”經過團隊3年的努力,才于2012年8月1日在北京農學院綜合試驗基地誕生,剛出生時身體瘦弱,后經過團隊人員悉心照顧,“妞妞”達到性成熟,可以履行繁殖后代的任務。2014年11月2日,團隊為“妞妞”準備了由全國畜牧總站種質資源保護中心提供的秦川牛冷凍精液,并對其進行了人工輸精,完成配種。歷經299天,終于在今年8月28日凌晨順利產下第二代“轉基因小牛”,體重17公斤,雌性。
這意味著我國應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自主品牌的肉牛新品種邁出了關鍵一步,國人有望早日吃上國產“雪花牛肉”。


據外媒報道 生活在國際空間站內的宇航員們日前首次品嘗了他們在太空種植出來的生菜。科學家們把這一口舌尖上的味道,看作是載人飛船前往火星邁出了重要一步。
能吃到在空間站里長出的生菜,讓美國宇航局的宇航員林德格林感到“不一般”。美國宇航局表示,如果探索太空的宇航員能在飛離地球后自己種菜吃的話,他們可能就會更好地應對嚴酷的太空探險,而這些探險任務將耗時數月、甚至數年。
這次長出來的紅生菜是此前“龍”號宇宙貨運飛船送入空間站的。這些蔬菜生長在一個特殊“蔬菜盒子”里,而這個盒子是由位于美國威斯康星的麥迪遜軌道技術中心設計出來的。生菜的種子被撒放在用于生根發芽的墊層上,墊層是由土壤和化肥組成的。由于在太空不能給蔬菜澆水,所以在墊層的底部設計有特殊的灌溉系統。每一個“蔬菜盒子”重大約7公斤,可以折疊、也可以拉伸。這個盒子還安裝了紅綠藍三色的LED燈來促進蔬菜成長。
其實國際空間站去年就已經成功地種植出生菜,只不過沒敢給宇航員吃。那次的生菜后來被帶回地球,并都成功通過檢測。
環球網訊 日前,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有關禽流感的研究。研究人員將熒光綠蛋白質注入一群小雞體內,將其與其他小雞區分開來。這群小雞還被植入了“誘導基因”,科學家通過追蹤這些小雞的成長,觀察它們對禽流感的抵抗能力。

為了從基因上控制新孵化的小雞,科學家給剛產下的雞蛋的蛋黃中注入了“誘導基因”,新孵化的小雞體內將攜帶這種基因,并且該基因還能有效傳遞給下一代。此外,這些小雞體內還注射有熒光綠蛋白質,在紫外線照射下,這些小雞體內會發光。經改造的小雞接觸到禽流感時,“誘導基因”會誘導病毒復制體內的“誘導基因”,使其不能自我復制,從而控制病毒的擴散。研究發現,與普通的小雞相比,植入了“誘導基因”的小雞對禽流感的抵抗力更強。科學家希望該研究能從兩方面控制禽流感——一方面,源頭阻斷,產卵的母雞不會被感染。另一方面,健康的禽類不會受到已感染的禽類的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