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德玉 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昆蟲研究室
天津地區主打型天敵昆蟲研究現狀
文∣鄒德玉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昆蟲研究室

我國食品安全總體形勢有所好轉,但是農藥殘留(以下簡稱“農殘”)超標問題仍然很突出。農產品作為很多食品加工的原材料,如果農殘超標問題不解決,勢必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影響我國整體的食品安全狀況。生物防治是解決農殘超標問題、保障食品安全的一個有效途徑。因此,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開展了新型天敵昆蟲資源挖掘與應用、天敵昆蟲人工飼料及營養基因組學等研究。
說起食品安全,想必大家對毒韭菜并不陌生。由于農殘超標,近些年在我國一些地方出現了毒韭菜事件,甚至出現了“談‘韭’色變”的現象。毒韭菜的罪魁禍首即為韭蛆,其成蟲為韭菜遲眼蕈蚊,幼蟲即是我們俗稱的韭蛆。由于韭蛆在地下為害韭菜根和假莖,所以防治起來較難。主要方法就是殺蟲劑灌根。為達到較高的防效,殺蟲劑被過量使用或違規濫用,以至于造成了毒韭菜事件。

取食改良人工飼料的蠋蝽。
針對韭蛆等害蟲的為害,我們挖掘出一種優良的天敵昆蟲資源—瘦弱穢蠅。其成蟲在地上捕食韭蛆成蟲韭菜遲眼蕈蚊,其幼蟲在地下捕食韭蛆,可對韭蛆達到很好的立體防控效果。瘦弱穢蠅有三大優點:①耐高溫。其成蟲進行捕食活動的最高溫度高達36℃,因此適合在溫室內應用。②幼蟲耐饑餓能力強。在食物不足時,幼蟲仍可存活10~20天。③捕食量大。成蟲每天可捕食15~20頭蕈蚊成蟲,幼蟲在發育歷期內可捕食100~150頭蕈蚊幼蟲。此外,成蟲具有領地保護的本能,在其身邊飛過的小型昆蟲,即使瘦弱穢蠅成蟲不饑餓,也要飛起捕獲獵物將其殺死,因此瘦弱穢蠅的控害潛能很大。除蕈蚊以外,粉虱也是瘦弱穢蠅的獵物之一。瘦弱穢蠅成蟲每天可捕食20~25頭粉虱成蟲。粉虱中的煙粉虱可傳播上百種植物病毒,尤其是雙生病毒為害很重,因此,煙粉虱被稱為“超級害蟲”。應用瘦弱穢蠅防治煙粉虱為一種綠色、有效的好方法。
針對瘦弱穢蠅的生活史,我們研究了一種稱為“banker medium”的釋放應用技術。類似于banker plant,我們把這種通過投放培養基質來擴繁非目標昆蟲或使目標天敵昆蟲完成某個發育階段,以此在目標害蟲不足時或目標天敵昆蟲某個發育階段不能完成時,增加天敵昆蟲的定殖潛能,進而更有效、更持久地控制目標害蟲的技術稱為banker medium技術。例如,在應用瘦弱穢蠅防治韭蛆時,由于韭蛆成蟲壽命較短,而瘦弱穢蠅成蟲壽命相對較長,因此,在獵物不足時,投放banker medium-爛水果或人工飼料及果蠅。這樣,瘦弱穢蠅成蟲可以通過捕食果蠅成蟲而將瘦弱穢蠅種群進行維系,待目標害蟲——韭蛆成蟲出現后,將banker medium和果蠅撤出,這時,瘦弱穢蠅成蟲可轉而捕食韭蛆成蟲。而在粉虱的防控中,由于瘦弱穢蠅幼蟲不能捕食粉虱若蟲,因此,在釋放瘦弱穢蠅成蟲的同時,投放banker medium-成蟲產卵基質及幼蟲獵物。這樣,瘦弱穢蠅成蟲可以捕食粉虱成蟲,也可以在banker medium中產卵,幼蟲可在banker medium中完成發育。定期更換banker medium并在室內培養,羽化的瘦弱穢蠅成蟲再釋放回去。這樣可以確保瘦弱穢蠅很好地完成生活史,達到可持續控害的目的。
蠋蝽可以捕食棉鈴蟲、菜青蟲、馬鈴薯甲蟲、盲蝽象和美國白蛾等鱗翅目、鞘翅目及半翅目的多種害蟲,是農林業上一種重要的捕食性天敵昆蟲。針對蠋蝽的規模化飼養,我們已經研發出蠋蝽人工飼料,可連續多代飼喂蠋蝽。為了使蠋蝽生物學參數更加優良,我們采用了營養基因組學方法來優化蠋蝽人工飼料。根據取食不同營養的蠋蝽轉錄組分析結果及經濟學成分分析結果,我們對蠋蝽人工飼料進行了改良,進一步結合蛋白質組分析,我們期望能全面深入地闡明營養對蠋蝽適合度影響的分子機理,為研制出更為優良的人工飼料提供科學依據。

取食不同食物的蜜蜂產生的非遺傳多型性。
在植物保護和天敵昆蟲生產過程中,天敵昆蟲的質量控制和評價是不可避免的發展階段。生產商自己也會制定相應的規則來約束昆蟲貿易過程中的行業道德,這個方法可以確立好的企業形象并促進生物防治的應用。快速而準確地對天敵昆蟲質量進行檢測和評價是我們面臨的一項挑戰。如果采用傳統的形態學參數、發育繁殖參數或行為學參數勢必會花費很多時間,鑒于此,我們開展了蠋蝽質量評價的分子檢測手段,挖掘出與蠋蝽質量緊密相關的一些基因,以此來加快蠋蝽的質量檢測速度。分子檢測是天敵昆蟲質量評價中一種切實高效的好方法。
的一個瓶頸問題。它制約了生物防治循環系統資金的回流,進而影響了整個生物防治循環系統正常的運轉。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督和管理是解決該問題的核心所在。此外,在資金、政策、管理上加強對生物防治的支持力度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又一重要舉措。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政府部門、學術界、企業、媒體、消費者五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力開展生物防治可以提升百姓的生活質量,改善生活環境,提升城市的宜居指數,對于建設“美麗鄉村”、“美麗城市”、“美麗中國”都大有裨益。
只有政府部門和媒體嚴格監督和管理,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才能真正發揮生物防治的保障食品安全“綠色護盾”的作用,才能實現我們“讓百姓吃得上、吃得起放心的有機食品”的中國夢。
消費者對有機農產品質量的不信任,或者說食品質量監管存在漏洞,是生物防治及食品安全所面臨
(本文由本刊記者孫潔根據作者在“創新五方談”發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