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梅+溫熙勝+寧東衛
【摘 要】《水土保持工程學》作為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必修課,其教學方法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著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本文闡述了云南農業大學《水土保持工程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主要措施,以期對該課程的教學有促進及指導作用。
【關鍵詞】《水土保持工程學》 ? ? 教學方法改革 ? ? 措施
教學效果的高低與教學方法選用是否恰當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更重要?!端帘3止こ虒W》是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專業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骨干課程,故在教學上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認知水平,綜合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
1 教學改革的方法與措施
1.1采用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互動式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與思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介紹水土保持工程學科最新動態和研究熱點時,以“工程措施的利與弊”“怎樣區別泥石流與滑坡” “水土保持中出現的不可持續性問題”“谷坊與攔沙壩的聯系與區別”“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狀況”“泥石流災害防治對策與東川泥石流防治的成功經驗”等這些受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為題材進行提問與討論,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對該課程有一個宏觀認識,另一方面為了完成討論,學生要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從而學會查閱文獻資料及主動學習的方法。
1.2采用問題式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精神
教學中教師以問題的“提出——分析——解決”為線索,并把這一線索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可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鍛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講到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則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遠看綠油油,近看水土流”;在講到近年來水土保持中出現的不可持續問題時問:“為何近年來工程措施使用壽命縮短”;在講到梯田工程時問“梯田為什么稱為‘三保田”“為什么有些地方的群眾不愿意將自己的坡耕地改為梯田呢”等等。
1.3板書教學與PPT課件相結合
即時靈活有針對性的板書,能充分展示出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等。而PPT課件教學信息容納量大,視覺空間印象好,能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微觀的內容宏觀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根據教學內容與形式,靈活選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以學生最容易理解掌握的方式將每一個知識點展示在課堂上,來提高教學效果。
1.4適量的作業練習,適時的章節測驗,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
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外,還應分別根據不同的內容布置適量的作業,使學生通過作業掌握每部分內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實現教與學的互動。此外,還可以配合各章節的小測驗,隨時提醒學生進行總結,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學生因為其他因素影響而造成對課程的消極懈怠。同時,在作業練習和章節測驗環節,教師除了要認真批改、記錄外,還應及時對作業和測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講解分析。
1.5將理論融于實踐的教學方式
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交錯教學,可檢驗學生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具體做法如:在講完斜坡固定工程后,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并結合實地調查,撰寫一份關于家鄉所在地主要的斜坡固定工程類型和目前存在的問題的調查報告。以學生自己家鄉的題材為出發點,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
另外,水土保持工程在小流域綜合治理和開發建設項目防治中,都涉及大量的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方面的內容,如施工材料(混凝土、鋼筋、水泥標號、砂石料) 的選擇等等。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可安排學生進行課外調查,即將學生分為3—4人一組,讓學生到學校附近的工程材料市場進行市場調查,同時撰寫施工材料調查報告,報告內容要包括基本工程材料的生產廠家、規格、品種、價格等。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增強學生對工程材料的感性認識,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交際能力和專業素養 。
同時,在課堂上還可以提出與水土保持工程相關的、難度適中的或同學感興趣的話題,學生自由組合成幾個小組,通過查閱文獻、實地調查等方法,提交研究報告或制作多媒體資料,在課上進行講述。如讓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自己收集資料和現場調查,寫一份自己熟悉或感興趣的護坡工程方面的調查報告,要求著重論述其在穩定邊坡和美化環境方面的作用,調查報告可以是PPT形式的或是紙質的,最后讓同學們到課堂上來將自己的調查成果分享給老師和各位同學。這樣的活動,一方面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與協作,提高了團隊意識;另一方面還鍛煉了學生當眾表述的能力。
1.6將水土保持工程相關的科研生產項目的成果補充進課堂教學中
教師將自己承擔的與本課程相關的縱、橫項科研實例充實到課堂,可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將自己承擔的水土保持監測、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小流域綜合治理、石漠化治理等項目的相關內容在課堂上教給學生,讓學生體驗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其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們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7將專業角度分析鄉土教學資源的內容補充進課堂教學中
在課堂上一方面結合云南省水土流失的情況,利用PPT及視頻材料,展示并分析云南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治理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同時還展示一些典型地區或地段水土流失治理前后的圖片;另一方面按學生家鄉分組進行課堂討論,介紹各自家鄉水土流失的狀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類型及帶來的效益。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水土流失對自己家鄉生態環境及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危害,讓其樹立起生態環境與小康社會建設的意識。
1.8以能力為導向的考試方法改革
為避免學生“平時不用功,考前抱佛腳”的現象,應改變“一考定終身”的觀念和做法,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促使學生學習興趣連續、持續地提高,鞏固學生在教學活動每一個過程中所學的知識及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際工作中水土保持工程業務人員既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又要有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水土保持工程學》的考試內容要綜合化,即既有基礎理論知識的考核(如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則是什么?水土保持工程的內容包括哪幾方面?),又有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核(如小流域綜合治理措施體系、開發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體系等等),還要有創新意識的考核(如水土保持工程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與探索等)??荚噧热莸木C合化必然導致考核方式的多樣化(課堂討論、調查報告、專題討論、工程設計、小論文、提問、開卷、閉卷、實習實訓及項目實訓等)和考核時機的全程化(教學全過程的考核)。
2結語
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是無止境的,沒有最好的教學方法,只有最合適、最恰當的教學方法。合適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自己的教學生涯中要根據學生實際、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設施等的不同,選擇合適且恰當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因為教無定法,學無定式,條條大路通羅馬。
【參考文獻】
[1]許菁菁.板書與多媒體有機結合的綜合教學法[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36(2):160-161.
[2]韓玉國.“水保工程材料與施工”課程體系的構建[J].中國林業教育,2012,30(4):56-59.
[3]何淑勤.《土壤侵蝕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試驗科學與技術,2012,10(6):61-64.
[4]張曉明.水土保持工程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亞熱帶水土保持,2014,26(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