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肖瀟
【摘 要】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網絡教育如果不解決好學習評價問題,那么網絡教學質量將難以保證。當前,網絡學習的評價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評價主體單一,大部分的教學評價設計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評價設計;評價的內容片面,只重視智力因素的評價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評價,以智育代替全面發展;評價標準單一,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重靜態評價輕動態評價,重視總結性評價,對于過程性評價如何開展以及評價的結果如何處理比較盲目。發展性評價理論的推廣應用是當前中國教育評價改革的重點,將發展性評價理論作為網絡學習評價的理論基礎,必然引起網絡學習評價的重大變革。而今電子設備的普及以及廣泛應用帶動了一大批新產業的發展,不僅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也方便了人們的學習。公眾平臺作為一個新的平臺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和使用,公眾平臺是在微信的基礎上新增的功能模塊,通過這一平臺,個人和企業都可以建立一個微信公眾號,并實現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的全方位溝通、互動。公眾平臺分訂閱號和服務號、企業號三類平臺,利用公眾賬號平臺進行自媒體活動,能夠實現部分輕應用功能,用戶廣泛涉及各個領域。
【關鍵詞】“學習助手”公眾平臺 ? ?個性化學習 ? ? 網絡
自我國改革開放尤其是近幾年來,電子生產行業以突飛猛進的速度迅速崛起,我國的電子產品的生產、銷售都在逐年快速增加,電子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大量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應用于生產實際,大量高、新、精產品層出不窮,電子行業的發展也帶動著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拉動了我國國民經濟的迅猛增長。電子產品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電子產品不斷地改善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離不開電子技術,“電子產品無處不在,電子技術無所不用,我們生活在電子網絡時代”。行業的發展、市場的擴大,必然形成人才短缺的局面,產業的大發展、技術的大進步必將帶來人才的大需求。學校需要源源不斷地培養人才、輸出人才,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已成為大勢所趨。
如今,大學生對手機網絡的依賴已然成為一個嚴峻的問題,凡事總有利與弊,那么如何在無法徹底阻止這一現象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手機網絡對學生的有利影響呢?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又是手機消費的一大群體,如何改變學生使用網絡的習慣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公眾平臺恰是利用自媒體時代的個人網絡而開展的一項新的學習軟件。
“學習助手”公眾平臺是一款方便的網絡學習應用軟件。飛速發展的時代離不開網絡的介入,當代的青年學習也需要借助網絡的力量。在現在的課堂上,網絡學習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設備和手段。網絡學習特點突出是時代的需要,具體來說網絡學習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一 、不受時空限制
網絡學習最主要的特點是學習自主性,它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可以實現優秀的學習經驗和資料的交流,及學生個人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學生可以對學習和休閑做出合理的安排,做到學習和休閑兩不誤。
二、 個性化學習
針對“滿堂灌”、標準化“一刀切”的應試教育弊端,開發個性化學習平臺,靈活設置專業與課程,提高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能力,適應社會上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
在網絡學習中,學員能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進行選擇性的學習。教學內容按課時或小節劃分,明白的可以不聽,不明白的可以多聽幾遍,直到聽懂,這樣既為學員節省了很多時間,也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 節省費用
當下的許多教育培訓機構為了能夠取得較高的市場占有率,紛紛投入巨資開展大規模的營銷活動。由于投入大量資金來做市場,相應地也就犧牲了師資隊伍的建設和課程開發的力度,難以滿足學員的需求,從而降低了核心競爭力。而網絡學習則節省了大筆開支。
四、 功能完善
硬件設備的不斷升級和完善使得手機功能不斷強大,這使得網絡學習與課堂學習體現出更多的人性化特點。提供課程答疑,學習助手特設各類課程答疑專區,學生可以隨時向老師咨詢并得到滿意答復。學生在網上學習、選課、成績查詢、學籍管理、作業和網上考試都可以通過學習助手平臺實現。
實現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這是對傳統教育的革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把握好課程的精髓和良好的學習方法,及時幫助學生把握課程的進度,避免走彎路,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習不是一時一刻就能做好的,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就必須要鍛煉自主學習能力。“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在經濟知識時代,學會學習是新世紀合格人才的必備素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自主學習的人。
如果能夠充分發揮“學習助手”的優勢,不但可以增加學習的樂趣,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學習的得與失關鍵在于學習的態度以及對所學對象的感興趣程度,所謂“學無止境”則是在時代的不斷變遷中,自身的不斷改變中,仍能夠保有一顆不變的心。
【參考文獻】
[1]馬驥.淺議微信在圖書館的應用前景[J].科技資訊,2013(26) .
[2]趙洋.微信為醫院帶來新的服務模式[J].中國信息界(e醫療),2013(12) .
[3]白陽,秦孟.三網融合背景下的用戶體驗設計——以微信為例[J].藝術科技,201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