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曉輝
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實踐和思考
□ 李曉輝
(一)背景
由于一孩化,一些獨生子女愛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意識。據統計數字顯示,現今的小孩尤其青春期學生,情緒處理及社交技能能力弱,自尊心強、不易受挫折,情緒化、易消沉、孤僻、易沖動、固執。這種情況下,如果小孩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教導得不到滿足,青少年的發案率就會上升,導致教育失敗,因而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期待更高了。十里鋪中學地處城鄉結合部,生源雜,來源廣,進城務工子女居多,學生心理發展滯后,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家長素質有待提高,家庭教育缺乏科學性。為此,學校一直通過開展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優化學生心理品質,加強家校合作,促進學生優秀人格發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發展水平,塑造健康人格。
(二)概況
金臺區十里鋪中學是陜西省乃至西北地區中小學“青愛教育”第一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先全市。近年來,學校與市關工委、計生、衛生、團委和疾控中心等部門合作,率先在寶雞推行“青愛工程”,建立“青愛小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學校已成為寶雞市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該校從1999年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心理輔導,學校設立專門的心理發展服務中心,內設專門的個體咨詢室和情緒調解活動室,有心理健康教研組,擁有專兼職的青春期健康教育輔導專家、教師30余人,研發有校本文字教材《心理健康校本課程》、校本多媒體教材《讓我們快樂的去生活》等,開通了咨詢電話、網站、博客和QQ,已經形成了從課程教學、個別輔導、專家講座、拓展訓練、公益活動等五大教育心理疏導環節,受到了學生、家長的普遍稱贊。
(三)成績
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多次在國家、省市電視臺播出,省市報刊多次報道,多篇論文發表,家長課堂講座在寶雞經濟交通臺多次播出,深受好評。近年來,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領先全市,被中國教育學會和中國慈善總會等授予西北地區首家“青愛小屋”、陜西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寶雞市“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等榮譽稱號。據不完全統計,“青愛小屋”約為學生面對面心理輔導 257次,接受書信和電話咨詢約186次,每學期每班教授不少于8次青愛課程,舉辦大型講座約3次,進行家庭教育約5次,舉行國家省市級的調研活動約30余次,進行公益慈善活動約10余次,取得善款2萬多,完成青愛問卷900余份,青愛“益藍天”學生社團活動有聲有色,青愛教育在穩步發展,受益人數逐步增長。“青愛小屋”已經成為寶雞市特色教育的典范,也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鄧銅山等領導分別為學校題詞;團中央、省委辦公廳、省委政法委、省綜治委等領導先后視察稱好;市委副書記、市長上官吉慶在“創文”中予以較高的評價,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劉栓懷視察后,認為是一個很好的社會管理創新;市衛生局局長寧建國調研后予以肯定,要求總結等。
在實施中,我校以心理健康教研組為基礎,成立了心理發展服務中心,承擔健康教育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各項工作涌現出許多新特點和好做法:
特色一:設立西北地區首家“青愛小屋”,進行科學化專業化的人格健康教育
一是實施課堂教學和學科滲透。利用心理課、健康課、生命課使學生掌握較多預防艾滋病及性健康的知識,技能,讓學生了解和自覺宣傳防艾和性教育知識,提高學生自覺抵制和防范不良誘惑的侵蝕。二是加大學校及社區宣傳力度。利用“世界艾滋病日”,組織學生觀看艾滋病宣傳圖片展覽、觀看宣傳片《在一起》;組織學生志愿者上街道宣傳、簽名等,提高認識,使其能夠重視其危害,正確對待傳染病,并且掌握一定技能。三是開辦專家講座及家長課堂。給學生及家長們進行青愛小屋工作和性健康和艾滋病預防的心理講座,主題是:關愛孩子、溫暖你我、共同成長。多次為社區家長及孩子義務講課、咨詢和輔導,并進行慈善與感恩教育。四是開展青少年研究性的調研活動。進行大規模的調研活動20余次,其中接待團中央、省政法委、省綜治委、團省委、團市委等部門調研。五是開展法制和禁毒教育。對師生、家長進行普法教育一學期3-5次;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1次;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學雷鋒活動”等活動中若干次。六是開展扶貧助學幫困活動。為貧困少兒助學,解決了近10余名困難兒童的讀書問題。特別是為七年級的李愛梅,申請了500多元的助學金。七是建立“人生導師”機制,對失學閑散青少年進行一對一輔導。對轄區內的5名閑散青少年,“一對一”進行人生導師跟蹤服務,向閑散青少年免費提供一種技能培訓,建立相關基礎數據的信息管理系統,切實為閑散青少年提供有效服務,從源頭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
特色二:領先全市的心理健康課和心理咨詢
長期堅持上好心理課,做好心理咨詢。將心理課列入課表,專人授課,從未間斷。心理健康課有教學常規,開發有校本教材和多媒體教程,教師有教案,學生有學習體會記錄,期末有測評。我們的心理咨詢室利用率特別高,有專人值班,幾乎每天都有接待學生、教師或家長的咨詢,有咨詢記錄。
特色三:開展心理調節和心理拓展訓練
我校設有“心理多功能室”,進行心理調節、拓展訓練。在心理調節中,利用聽音樂,進行光盤播放,閱讀心理圖書等,可以拳擊沙袋,打擊發泄人,也可交談、喊叫、舞蹈等形式獲得放松,從而更加積極去生活、學習。廣泛開展群眾性的心理拓展訓練游戲。自2007年以來率先在全市開展“耐克讓我玩,在運動中成長”的心理活動100多次,參與人數上千人,挖掘青少年的潛力,受益了更多的師生和家長。同時與寶雞市智力人才公司合作,對師生進行大規模的拓展訓練,師生普遍受益。2011年金臺區委宣傳部和寶雞電視臺對此做過專題報道。
特色四:領先全市的心理健康教研
設有心理健康教研組,周周進行研討,發現苗頭,積極應對。現研發有校本文字教材《心理健康校本課程》、校本多媒體教材《讓我們快樂的去生活》等。同時編輯校報《伴你成長》、青愛報《心靈港灣》等,通過有啟發意義的心理小故事,將心里健康教育理念滲透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之中。
同時,開展心理測評工作,建立了學生心理檔案。校本教材和多媒體教程獲得寶雞市2011年度優秀教研成果。
特色五:領先全市的心理社團,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
在校內組建有“班級心理委員”社團、“陽光心理劇”社團、“心理繪畫”社團等,通過心理社團的展演、展示,以解決學生內心困惑,優化學生心理品質,促進青少年心靈的成長。主要開展學生同輩服務活動、關愛流浪兒童活動、預防艾滋“紅絲帶”活動、學雷鋒活動等。在校外組建有寶雞市“益藍天學生公益聯盟”社團,主要成員為分布在市區多所初高中及大中專學校的學生。主要開展為孤寡老人送溫暖活動、為流浪兒童提供心理援助服務活動、開展環保護林志愿服務活動、無償獻血志愿活動等。這些活動,豐富了視野,拓展了人生。 心理社團自成立以來,已開展了近百次志愿服務、公益慈善活動。深受社會好評,《寶雞日報》曾做過專題報道。通過社團的志愿服務,提高了學生自身素質,樹立了廣大志愿者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一)領導重視,基礎扎實,師資強硬是前提
我校校長非常重視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多次強調要“發揚惠工遺風,打造特色品牌”,把青春期健康教育作為我校的特色品牌,從各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而且經常和師生研討、督導。其次,我校從1999年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心理輔導,探索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模式。從2004起心理健康課列入課表,建立心理咨詢室,開展心理健康相關活動,專人授課,專人值班接待師生和家長咨詢,至今從未間斷。在面對面咨詢之外,我校還在校內設立了“悄悄話信箱”,開通了咨詢電話、網站、博客和QQ,便于學生與心理老師交流。另外,我校有導師團隊和教師團隊,導師團隊5人(由心理專家和國家級心理咨詢師組成),教師團隊25人(由省市級心理輔導教師組成),他們深入班級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有針對性的為家長、教師和學生做專題報道,解決實際問題。
(二)認識明確,加強學習,注重宣傳
開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是幫助學生身心靈乃至生命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加強學習,注重宣傳。認真學習了解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通過聽專家講座,如組織教師觀看陜師大王淑蘭的VCD電教片,組織部分老師去西安聽交通大學姚凱南教授的報告等;利用校報《伴你成長》,宣傳教師心理保健,教師減壓方法。學生方面,介紹一些心理學小常識,如:瓦倫達心態,摩西奶奶效應,羅森塔爾效應等。加大投入,購買一些相關書籍、征訂相關雜志,長年征訂《中小學心理健康》雜志教師版,學生版,《中學生心態調節》、《中學生個性培養》、《趣味心理學》等書籍供教師學生借閱。
(三)開展育心工作,做好心靈輔導
近年來,為學生及家長做咨詢一百多人次。對于學生,涉及到的問題主要是;學習成績下降,受到老師批評,同學間發生矛盾,對異性同學有朦朧好感,和家長對立受不了家長的管教等。對于來訪家長,涉及到問題主要是;孩子不愿和自己交流,甚至與家長頂撞。孩子成績下降,孩子迷戀網絡,手機等。在七年級學生中展開“給心理老師寫一封”活動,還有一些學生給悄悄信箱來信。如七年級二班一位女生說她十三年來第一次將自己復雜的身世告訴別人,經過老師回信,心里感到暢快多了。還有七六班,七一班、九三班,九四班,八六班,八四班的學生咨詢,還有轉學的一女生和升入高一的男生給心理老師來信,咨詢他們面臨的心理困惑和問題;與部分班級的家長交談,就孩子的具體問題給予咨詢,就青春期孩子可能有的心理狀態告知家長,讓家長更加了解孩子的內心,有的放矢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同時學校心理老師還解答他們在育子方面的具體問題。
(四)開展主題講座,成立陽光心理劇團
組織學生觀看科教片《男孩女孩》,了解身發生的變化,提前做好進入青春期的心理準備;針對八年級學生,開展青春期性教育,開設男生課堂、女生課堂,引導男女生以平常心對待異性交往;針對九年級開展以樹立遠大目標,做好吃苦準備的心理調整,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中考前,給九年級學生及家長做考前、考中、考后心理專題講座。為了引起家庭、社會、教育工作作者共同關心關注,我校于2009年9月成立了陽光心理劇社團,心理劇社團的學生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自己寫劇本、自己排練,把自己身邊熟悉的人物、事件用短劇的方式表演出來,通過學生參加心理劇表演,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坦然面對挫折與失敗,正確處理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矛盾與困惑,使青春期健康教育能更好地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及廣大師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服務。經過劇本創作、排練和拍攝之后,形成了作品,舉辦首映式,全校各班利用活動課時間輪流觀看,觀看后,學生填問卷并就劇中涉及的問題在班級開展劇情大討論,使學生明辨是非,尋求積極解決問題的新途徑。
(五)注重學校心理咨詢的優質資源逐步向社會區延伸
學校除了考慮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還為學生家長開展家長課堂,我們邀請心理培訓師張碧老師、魏欣老師給家長做心理健康講座報告,成立了家長心理成長小組,關注學生成長的家庭環境。學校除了開家長會,宣講心理健康知識外,還打算逐步深入到社區之中,向社區居民開展心理健康普及講座,個別心理輔導活動,促進社區和諧、家庭和睦,進而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外部成長環境。
心理健康對于現代人來說非常重要的,因為沒有誰的心靈永遠一塵不染,向別人傾訴以及不斷的自我調整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徑。教師和學生以及居民都需要心靈的滋養。雖然人們已經認識到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與一些發達省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今后的工作還需進一步細化、專業化,比如:服務對象向社區居民拓展;目前學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還需要在加強,從事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師資水平還需要培訓和再提高;青春期健康教育與心理測評還需經常動態數據分析,青春期學生健康教育需要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寶雞市金臺區十里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