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江濤
失獨老人心理健康關懷的現狀與問題
□ 魏江濤

計劃生育在我國70年代末全面推行,1982年定為基本國策。實施近40年來,為緩解人口數量過快增長而直接影響國家經濟增長和環境、資源的不足矛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由于一孩化政策是實行,不可避免導致男女性別比失調、老齡化凸現、失獨家庭發生等。尤其近幾年,失獨家庭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不斷沖擊人們的視線。經調研發現,失獨家庭普遍存在自卑、偏執、絕望、不合群等不良情緒和問題,不少人自我封閉,自信心不足,陷入了精神瀕臨崩潰的境地。失獨家庭急需要專業心理援助和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愛。
感到,截至目前,金臺區共有失獨家庭共174戶、失獨老人274人,其中60歲以上失獨老人125人。失去兒女,很多家庭感到失去生活的希望。金臺區高度關注失獨家庭問題,全面落實計劃生育相關政策規定,在此基礎上,金臺區人口計生局積極探索,扎實開展了一系列計生特殊家庭關愛幫扶特色工作,如:將失獨家庭納入計生困難群眾慰問對象、通過購買服務定期組織心理咨詢師為失獨老人開展免費心理關懷、為60周歲以上失獨家庭老人辦理了價值600元的免費家政服務卡、依托東門口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失獨老人辦理價值200元的活動卡、組織計生特殊家庭集體過生日、舉辦計生特殊家庭聯誼,等一系列活動,幫助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重拾生活自信、積極融入正常社會生活,計生特殊家庭扶助工作走在了市縣前列。
近年來,金臺區人口計生局在認真領會國家、省、市失獨家庭政策,研究借鑒外地失獨家庭心理關懷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創新工作模式,按照“協會牽頭,專業組織實施,志愿者參與”的三位一體的思路,委托寶雞思源心理研究所開展了失獨家庭心理關懷項目。一是成立課題組,深入調研失獨家庭心理狀況。金臺區計生局牽頭,成立了“金臺區失獨家庭心理研究課題小組”,專題調研失獨老人生活現狀、心理狀態、社會功能以及存在問題和相關對策建議。課題小組由金臺區計生局局長姚寶平任組長,金臺區計生局副局長、計生協秘書長楊明科任副組長,寶雞市心理咨詢行業協會秘書長、寶雞思源心理研究所所長段曉鵬,寶雞文理學院心理學教授彭志啟、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副教授郭智慧為成員。先后召開討論會4次,確定調研方案,明確和細化了調研目標、任務、方法、實施步驟等內容。按照安排,思源心理研究所組織6名心理咨詢師,歷時兩個月,深入全區10個鎮街、50個社區(村),通過談話、調查問卷、實地走訪、座談討論等形式,對全區失獨者開展心理普查,檢測心理健康狀況,篩查心理疾病,二是建立心理檔案,掌握失獨老人心理健康狀況。通過調研和篩查研究,詳細掌握了全區失獨家庭心理健康情況,建立了失獨家庭心理健康檔案和聯系卡。制定了動態監測制度,隨時掌握失獨者的思想、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動態情況。對失獨家庭進行情感補償,使每名失獨者都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和關懷,同時,為家庭其他監護人提供相關指導服務,解答疑惑,使其盡快走出孤獨和抑郁情緒,最大程度的使他們和其他老人一樣健康快樂。三是開展心理疏導,預防和治療重點失獨者心理疾病。失獨對家庭造成的傷害是終生的。尤其是逢年過節以及孩子生日、忌日等特殊時期,痛苦悲傷之情油然而生,孤寂悲涼的感覺久久揮之不去。他們急需要專業心理疏導,幫助走出困境,宣泄情緒,逐步適應當前生活和恢復社會功能。通過心理篩查,對需要重點關注的失獨老人,我們安排專業心理咨詢師,定期開展心理疏導服務,從而讓失獨者接受現狀,平復心情,逐步回復正常的生活,恢復社會功能。截至目前,共為120名失獨者開展了心理疏導服務,初步建立了心理咨詢關系,取得了他們的理解和信任。下一步,我們將逐步擴大心理疏導的范圍,讓更多的失獨者及時獲得心理健康治療服務。四是愛心點亮希望,全方位開展失獨家庭心理關懷。開展失獨家庭心理關懷工作,在組織專業心理咨詢隊伍長期開展心理疏導、親情關懷、交流談心等服務,緩解失獨者心理壓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基礎上,還整合社會資源,組織和動員志愿者和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協助失獨者收拾家務、打掃衛生、節日陪伴、聯誼活動等30多次,豐富了失獨老人晚年生活,使他們盡快融入社會。

失獨老人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陰影障礙和疾病,需要心理咨詢師常年跟蹤,定期咨詢。然而目前存在這樣一些問題:一是專業心理咨詢師人員力量有限,而失獨老人數量較大,尤其在城市,而且失獨老人需求要求高,確實存在許多生活不便問題;二是心理關懷從業人員能力素質層次不均,缺乏專門的計生失獨家庭心理輔導培訓,僅僅依靠心理咨詢從業人員發揮職業所學和本能開展“話療”;三是開展心理關懷缺少資金補助,目前主要靠心理咨詢師招募志愿者和社會愛心人士,組建失獨家庭關愛服務小組,組織志愿者與失獨者共享周末,少量補助來自計生部門補助,遠遠低于勞動付出;四是失獨老人關懷項目內容單一、空乏,局限于心理疏導、定期組織聯誼活動,缺乏有效長遠措施,僅靠計生和社會心理機構難以滿足共性和個性化需求;五是需要提供臨終關懷服務。失獨老人不一定是特別困難家庭或五保戶,不一定符合養老中心居住養老條件,對無人送終,多數都會感到恐懼、焦慮、悲憤、絕望,因此,需要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為失獨家庭成員提供臨終關懷服務,讓失獨老人建立生活信心。
失獨者心理所承受的壓力和痛苦十分巨大。呼吁社會各界都來關心關愛、理解支持失獨家庭心理關懷幫扶工作。
一是加大宣傳,提高社會各界關注度。無論農村城市、貧窮富有,每個家庭都有可能面臨“失獨”風險。全社會有責任去關愛、幫扶失獨家庭。失獨家庭“關愛關懷”應加大宣傳,讓全社會都來理解、支持和幫助關心失獨家庭。來自社會的關愛和撫慰,有助于恢復和增強他們重新面對生活的信心,有助于他們在心理上重新回歸社會,共建和諧幸福新家庭。
二是以“心理關懷”為抓手,凝聚社會力量。廣泛吸收志愿者參與到失獨者幫扶工作中來,組織和動員志愿者和社會力量參與進來,通過協助失獨者收拾家務、打掃衛生、節日陪伴、聯誼活動等形式,豐富失獨者生活,使他們盡快融入社會。同時,失獨家庭心理所承受的壓力和痛苦,需要排解和宣泄,更需要社會各界的理解、關心和關愛。定期組織開展文化娛樂、學習交流、經濟幫扶、親情牽手等心理關懷活動,豐富失獨者的精神世界,增加失獨家庭的幸福感。
三是落實好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同時提高獨生子女和失獨家庭獎扶標準。生育平等。既要想把人口數量控制在適當范圍,又想性別比不太偏高、老齡化問題不十分顯現、失獨家庭問題造成的傷害少一些,唯有盡快完善和制定政策。繼續提高獨生子女家庭獎勵標準,同時出臺獨生子女家庭在上學、就業、醫療等方面的政策,讓獨生子女家庭真正享受實惠。
(寶雞市金臺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