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永明
【摘 要】2011年起,江蘇率先在民辦高職院校實行注冊招生,這給民辦高職院校提出了巨大挑戰。本文從專業設置、培養模式和資源共享等三個方面分析民辦高職院校如何提升自身的專業建設水平、提高內涵建設水平,在新形勢下保持健康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民辦高職院校 ? ? 注冊招生制度 ? ?專業建設
民辦高等教育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步得到社會的認同,民辦高等教育在教育邁向大眾化的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經不再是公辦高等教育的一個補充,而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江蘇教育正處在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正在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強省邁進,民辦高等教育在這一浪潮中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目前江蘇共有80所高職高專院校,其中民辦高職院校有24所,民辦高職院校已經成為江蘇省高職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雖然國家的政策文件都把發展民辦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的工作來抓,但是民辦高校的發展仍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生存和發展方式沒有轉變,所走的仍然是以規模擴張為主的粗放式生存發展的路子。近年來,高中畢業生數量逐年下降,民辦高職院校的生源競爭非常激烈和殘酷。從2011年開始,江蘇率先在民辦高職和部分公辦高職實行注冊招生,民辦高職院校如何在這種形勢下求得生存,并保持健康穩步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迫切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 面向市場設置專業
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要緊跟市場需求,隨著地方經濟產業結構的變化適時調整。公辦高職院校大多數都是從中專類學校升格而來,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擁有深厚的行業背景,專業建設也相對成熟;而民辦高職院校建校時間相對比較短,基本都缺乏行業背景的支撐,專業設置又與公辦高職院校大同小異,在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民辦高職院校要想形成特色,求得發展, 必須充分利用靈活的辦學機制,大膽創新設置面向市場緊缺崗位或新興產業崗位的專業,與公辦院校錯位發展。
二 、 面向崗位設置課程
課程體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價值理念指導下,將課程的各個構成要素加以排列組合,使各個課程要素在動態過程中統一指向課程體系目標實現的系統。課程體系是實現培養目標的載體,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因此課程建設既涉及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也涉及具體課程的改革。課程體系建設關系到人才培養目標上否能實現,其建設應遵循滿足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符合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規律,體現在學習內容和職業能力要求的融合,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必須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圍繞崗位工作任務,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構建符合企業需求和行業標準的專業課程,優選崗位需求的教學內容。
三、 緊跟市場,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改革與發展的方向,企業是人才的接受者,人才的培養標準,企業最具有發言權。校企合作能有效地打破高校自我封閉、脫離社會的局面,將企業最新的科技動向及先進成果引入到專業教學中,要積極探索和建立與企業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靈活辦學機制,形成訂單培養、半工半讀、現代學徒制、“校中廠、廠中校”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行訂單培養,探索和創新工學交替、項目導向、任務驅動、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應用能力的教學新模式;要積極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緊密結合生產實際的教材,確保優質教材進課堂,優質資源進學校;要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教學過程即生產過程,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各地要積極推動行業企業與高等職業院校合作,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明確政府、行業企業和學校在校企合作中的職責和權益,通過地方稅收優惠、企業辦學成本列支、安全責任分擔等政策措施,調動行業企業參與高等職業教育的積極性。
四、 ?優質資源共建共享
優質資源不僅要共建,還要充分共享,才能體現優質資源的價值。各院校在建設過程中均有各自的優勢專業和資源,要本著“互利互惠、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避免重復建設,堅持“省市主導、學校主體、統一規劃”方針,建立學校與企業、學校與學校之間優質資源的共享機制;對于民辦高職院校,地方政府應制定相應的政策,從政府投入、企業資質、地方稅收等方面進行政策傾斜,鼓勵和要求公辦高職院校和企業優質資源對民辦高職院實行免費開放或優惠使用,以達到民辦與公辦共同發展的目的,形成良性競爭的制度。
與歷經百年文化沉淀的公辦高校相比,民辦高校尚處于青少年時期,還不成熟,但有活力、有拼勁、有創新變革的意識。民辦高校教育需要社會給予快速成長的良好環境,需要國家和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注冊招生制度的實施,為江蘇省民辦高校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有理由相信,伴隨著民辦高校自身的不斷改革創新,在高等教育國際化、市場化、大眾化趨勢日益凸顯的形勢下,民辦高等教育必將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片藍天。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42-44條[Z].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3條,第5條,第27條,第51條[Z].
[3]許士群.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思考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1(8):19-20.
[4]宋愛平.民辦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8(9):74-76.
[5]崔穎.高校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J].高校探索,2009(03):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