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蓉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小學作為陳嘉庚先生創辦的第一所學校,在傳承和弘揚“嘉庚精神”方面走在社會的前列。我校充分挖掘這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積極進行“誠毅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開辟了德育的新途徑,實現校本課程德育化與學校德育校本化的整合,提高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以“誠毅校訓”為核心確定課程目標
“誠毅”,即“誠以待人,毅以處事”。嘉庚先生提倡“誠者,誠以為國,實事求是,大公無私。”是希望學子們:對祖國的無線忠誠;待人真誠,為人處世合于禮、審于義、當于理。提倡“毅者,毅以處事,百折不撓,努力奮斗。”是希望學子們:在校時,學習知識、思想修養、鍛煉體魄都要持之以恒,克服困難,追求進步,堅忍不拔;出社會工作,要敢于負責,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在這思想的引領下,經對現狀的審慎分析,我校確定的教風為“精進、嚴謹、扎實、靈活”,學風為“篤實、求真、勤學、善思”,其中教風的“嚴謹、扎實”和學風的“篤實、求真”均體現了“誠”之所在,教風的“精進、靈活”和學風的“勤學、善思”則體現了“毅”之所在。
“誠毅”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是小學生基本的道德規范,也是實現學生人生價值的道德基石。小學時期是品行養成的最佳時期,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而學生的需求、興趣則是校本課程開發的起點。“誠毅教育”校本課程秉持“一切為了學生”的辦學宗旨,堅持以育人為本,以德育為先,強調育人效果。根據課程育人價值,簡明清晰地從誠以待人、毅以處事兩方面,提出課程目標:誠毅做人,做一個好孩子;誠毅求知,做一個好學生;誠毅交友,做一個好伙伴;誠毅處事,做一個好公民。
二、以“嘉庚精神”為載體建構課程內容
“誠毅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德育體系,愛國主義教育、做人教育、意志力培養、自信心培養,是這一體系中的四大主題。為了使每個嘉庚學子在小學畢業時能受到完整的、系統的“誠毅”教育,課程內容的設置注意把握課程的縱向和橫向結構。縱向銜接上,按一至六年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編選《有個學校叫集小》《有個學村叫集美》《有個節日叫快樂》《有個偉人叫嘉庚》《有個建筑叫經典》《有種精神叫誠毅》等六個主題6冊教材系列叢書。橫向溝通上,又將每冊教材分為六個模塊,分別是“情育誠毅”“理倡誠毅”“行踐誠毅”“悅悟誠毅”“評養誠毅”“典導誠毅”。
這套校本教材課程內容的構建主要采用選擇、改編、整合、補充、拓展、新編等方式進行。在課程內容上構建了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階段性成長‘螺旋式上升發展”的課程體系,在形式上建立了立體實施平臺,形成了“課題的生成與指導”“搜集和處理信息”“動態的協同合作”等因素的縱向銜接與橫向溝通,立體化、多元化、動態化的模式,增強了課程實施的可操作性,提升課程實施的效能,形成了既符合《綱要》精神又具有地方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三、以“素養立人”為價值豐實課程文化
為探索“誠毅教育”的實施途徑與方法,學校提出課題引路、專家引領,利用課題研究帶動、推進“誠毅教育”的開展。“‘誠毅精神與小學德育實效的研究”課題先后被列為廈門市“十五”期間第一批市級教育科研課題和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省級課題。2010年起,學校特意設置課時,以達全面教育。將“誠毅教育”校本課程納入學校基礎教育課程整體目標,以課程的形式,逐步深入、穩定有效地推進,保證走向常態,走向課程,走向文化。
學科教育是誠毅教育的主要途徑,“誠毅教育”校本課程的實施途徑具有滲透性、全面性、循序性、實踐性等特點。教師要樹立正確課程觀,善于抓住時機,探求有效的方法,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在學科教學活動中做到以“理”倡“誠毅”。我們以“嘉庚精神”為載體,以培養學生“誠毅”品質為目標,形成“環境熏陶+課堂講授+社會實踐”的創新教育模式,探尋行之有效的課程實施策略。
1. 優化“誠毅教育”的課內外環境,以“境”育“誠毅”。精神是無形的,如何將它物化為外在的東西,讓學生看得見、聽得著,受到耳濡目染進而內化于心,形成思想觀念,這是我們開展“嘉庚精神”教育的著力之處。基于此,我們努力創設“一草一木皆有文化底蘊,一處一景盡顯嘉庚特色”的校園文化景觀:校門口醒目的校訓石、嘉庚像,操場角開辟的“誠毅”文化長廊、學思亭、教室里的嘉庚語錄,每個樓層、校史、榮譽室搜集整理的歷代“誠毅之人”“誠毅之事”“誠毅之言”……師生們浸潤其中,“誠毅”校訓猶如修身之鏡溶入每個集小人的血液,而成為學校的靈魂、師生的行動指南。多管齊下的課內外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以境啟發人,熏陶人,造就人,啟迪心智、潤澤心田,讓誠毅精神浸潤校園,強壯著體格,美麗著心靈。
2. 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以“理”倡“誠毅”。教師結合豐富的教育內容,在“言行必果,誠以待人”“戰勝困難,毅于求知”“誠意交友,情深誼長”等專題的課堂教學中,設置“故事小屋”“明理思索”“實話實說”“實踐園地”“格言誦讀”等環節,通過目標滲透、示范引導、典型引路、實際鍛煉等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去挖掘、去發現、去領悟,讓誠毅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如,四年級《有個偉人叫嘉庚》主題學習中,孩子們按照“實業家、教育家、愛國者”的主線調查尋訪、搜集資料,認識到陳嘉庚與“他的實業王國”,與“鷹廈鐵路”,與“家鄉教育”,與“他的友人”等內容,孩子們對誠毅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3. 豐富學科教學的實踐活動,以“行”踐“誠毅”。在開發顯性課程資源的同時,也注重隱性資源課程的建設和發展,把研究性實踐活動與班隊活動、興趣活動、課余游戲、競技比賽、社會實踐相結合,內容多、形式新、范圍廣,深入淺出,循序漸進,拓寬了育人空間。如,每年清明節悼念陳嘉庚先生祭掃活動已成為我校弘揚“嘉庚精神”的重要傳統活動,每年10月21日陳嘉庚先生誕辰紀念日的校慶活動,定期舉辦教育月,以“嘉庚在我心中”“誠毅伴我成長”為主題的演講、征文、知識競賽等實踐活動,以“誠毅足千秋”“薪火傳萬世”為主題的尋訪校友活動。實踐中,潛移默化地將“嘉庚精神”“誠毅品格”遷移內化為自己的做人準則,理念內化為自己的需要并外化于行動,逐步培養,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素質。
如此,把誠毅教育貫穿于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塑造價值等育人的各個環節,進一步全面豐滿課程的內涵和外延,做到環境育誠毅,教書育誠毅,活動寓誠毅,以規促誠毅,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集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科學知識教育于一體的窗口。
“樹人需百年,美哉教澤長,‘誠毅二字中心藏,大家勿忘,大家勿忘”嘉庚先生的殷殷教誨仍在耳畔回響。什么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誠毅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就是一個例證!集美小學把校主留下的經典校訓——“誠毅”,加以弘揚、傳承給教育的未來,是一種價值的弘揚,更是一種信仰的堅守。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小學 責任編輯:朱蘊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