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新聞傳播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本刊編輯部
習總書記強調指出,“要把堅持正確導向擺在首位,始終繃緊導向這根弦,講導向不含糊,抓導向不放松”。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主動權,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引導能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這是對新聞傳播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我們做好新聞傳播的根本原則。
新聞傳播是國之大事,黨的要務。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事關人民福祉,事關社會穩定,事關民族興旺,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放任自流,聽任蠱惑人心的流言蜚語隨意散布,任何時候都要堅持正確導向,堅持以正祛邪,始終不渝地把新聞傳播的方向引到利黨、利國、利民、利社會主義的正確軌道上來。自古以來“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的論斷(魏《典論?論文》 曹丕)也說明了這個道理。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對新聞輿論傳播導向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思想上漠然置之,行動上無所作為,結果將導致新聞傳播輿論領域出現正不壓邪、似是而非的言論不斷,謬誤流傳。中外歷史告訴我們,正確導向是新聞傳播的“靈魂”,一旦失去這個“靈魂”,我們就會不知所往,受制于人。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攻堅期,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加之新興媒體日益成為社會生活中表達意愿的平臺,輿論多元化成常態,尤其需要正確引導,以明辨是非,引領潮流。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旗幟鮮明地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做到弘揚真善美,抑制假惡丑。弘揚民族精神與道德。不崇洋媚外,但不排除外為中用。從實際出發 ,結合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把公民引向愛黨愛國,團結互助,建設強國富民的中華民族上來。多作正面宣傳,不要炒作負面事件。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要提高政治鑒別力。在政治上識別大是大非問題,就要注意“五慎重、五有利”。五慎重是,涉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涉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工作與生活,涉及黨、國家、軍隊的秘密,涉及民族宗教政策和國家外交政策,涉及社會敏感問題等要慎之又慎。五個有利是:有利于進一步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有利于鼓舞和激勵人民群眾奔小康,為國家富強、社會進步而務實創新;有利于堅持真善美,抵制假惡丑;有利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無論是弘揚主旋律,還是傳播正能量,都要全力在各新聞傳播領域做到,使之無一遺漏,無一空缺。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都要堅持依法、科學的有效管理空間,凈化環境,努力掌握正確的輿論導向主動權,最大限度地發揮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積極作用。
提高正確的輿論導向力,就要增強傳播媒介信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英國著名學者霍爾曾提出了編碼/解碼理論,他指出受眾解讀媒介信息的方式有三種:傾向式解讀、協商式解讀和反抗式解讀。當受眾按照媒介賦予的意義來理解信息時,發生的是傾向式解讀。當受眾部分接受媒介所提示的意義,部分按照自己的方式來理解媒介信息時,就形成協商式解讀。受眾還可以對媒介所提示的信息意義做出完全相反的理解,即進行反抗式解讀。新聞傳播要成功地正確導向輿論,就必須引導受眾盡可能多地傾向式解讀新聞傳播的信息,盡可能地杜絕反抗式解讀,不斷地強化新聞傳播信息的客觀性、科學性,善解人意,為大眾喜聞樂見,提高公信度,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新常態下,繼承創新正確的輿論導向。當前,科技日益進步,現代傳播技術迅猛發展,輿論生態、發展環境和整體格局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這樣的新常態下,要堅持正確的導向,推進新聞傳播工作,必須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打破思想束縛,勇于在新聞傳播的源頭,嘗試新的傳播模式,牢牢把握好新的活力源泉。創新傳播理念、創新傳播手段、創新工作內容,娓娓道來,循循善誘,進行形式活潑的生動詮釋,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提升輿論引導質量和水平,不斷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到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為,用正確的引導輿論新陣地的發展和發揮輿論制高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