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從教近40年,我一直在堅持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學生學習,仍感覺跟不上時代和教育發展的步伐。
1974年,我高中畢業。由于高考制度還沒有恢復,畢業后便在家務農。在當時的農村,高中畢業生已經算是學歷比較高的“文化人”。后來,村干部找到我,請我去村里當民辦教師。
像哥哥那樣,成為一名教師,是我從小的夢想,可這一想法卻遭到父親的反對。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老師被稱作是“臭老九”,社會地位低下,工資收入甚至連供銷社里一個普通的售貨員都不如。
1976年,不顧父親反對,19歲的我毅然走上三尺講臺,成為家鄉一所小學的民辦老師。當時,學校師資嚴重匱乏,每名教師不得不同時教數門學科。我不僅教語文、數學,還教美術和思想品德,幾乎成了一名“全能”教師。
由于不是師范科班出身,初為人師,心里難免忐忑。出于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和“不誤人子弟”的初心,我時常向哥哥求教,向其他經驗豐富的老師取經,慢慢的,自己也摸到了一些“門道”。
作為民辦教師,平常除了教書,我還要幫家里干農活,有時還會被抽調去執行一些“掃盲”的任務。
當上教師后,我深深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我把業余時間幾乎都花在了學習上,并通過縣師范的進修取得了中專文憑。
1990年,由于工作勤奮,教學業績突出,我被調往鎮上的初中任教,先后教過語文、政治、歷史。后來通過“民轉公”考試,成為了一名真正意義上的“人民教師”。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國家提出到20世紀末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教育迎來發展的春天。此后10多年間,政府始終堅持將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方針和政策,大力推進“普九”目標的實現。
期間,為了滿足教學工作的實際需要,跟上時代和教育發展的步伐,我又刻苦攻讀,通過黃岡師專(現黃岡師范學院)和湖北師范學院的函授,先后取得了大專和本科文憑。
2004年,我又被調往高中擔任歷史教師。這對我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為我的學生面對的是高考。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我始終堅持學習和思考,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擴大知識儲備,學習并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最近幾年,幾乎每年暑假我都要到發達地區或先進學校去考察和學習,參加新課程培訓,了解歷史課程教學改革的前沿動態,從更高的理論角度把握課程改革的本質。
我認為,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高中歷史教師,必須要有廣博的知識作基礎。因此,我平??偸菆猿肿x書、看報,將歷史知識與時事熱點相聯系,訓練自己理解歷史、觀察現實、揭示本質的能力。在教學中,我更加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傳授學生正確的歷史知識,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
再過幾年,我就要退休離開三尺講臺了,回顧走過的路:從民辦教師到公辦教師,從高中生到大學生,從小學教師到高中教師,從滿負荷運轉的“全能”教師到專業的市級歷史骨干教師,其中的酸甜苦辣、曲折艱辛,只有自己知道,“不足為外人道也”。
如果說,有什么話要對今天年輕一輩的教師說,那就是:半輩子教師生涯,無論什么時候,我始終沒有放棄過學習,而加強學習,促進自我的專業成長,始終是一名教師有所成、有所得、有所樂的最大前提。
(作者單位:浠水縣團陂高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