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莉
金融租賃公司的“破”與“立”
文/本刊記者 王莉
如何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實現自身業務的突破,一些金融租賃行業的先行者,已經邁出了堅實的腳步。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15年9月底,全國開業的金融租賃公司39家,行業總資產1.52萬億元,實收資本1260億元,凈利潤130.51億元。行業總資產規模年平均增長率保持在50%以上。
目前我國金融租賃業務額僅次于美國為世界第二,產品從傳統融資租賃領域不斷創新擴展,一些大中型金融租賃公司還通過在自貿區內設立專業子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有效配置資產,實現了業務的國際化運營。
與此同時,為拓寬長期資金的渠道,優化資金來源結構,多家金融租賃公司運用資產證券化、發行金融債等手段,提高公司長期負債的比例,更好地控制和降低了業務風險,并以此大大推動了公司由“債務融資型”向“資產投資型”的發展轉型。
金融租賃業務發展狀況,既與融資租賃規模有關,也與租賃滲透率密切相關。在歐美發達國家,租賃滲透率(設備投資中通過租賃方式投入的,占整個投資總額的比重)為15%~30%;而我國的租賃滲透率僅為5%左右,對社會整體融資的推動力明顯不足。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錯綜復雜,金融租賃公司通過做大規模、快速擴張來增加利潤的模式已趨于式微。如何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實現自身業務的突破,金融租賃公司有探索,亦有困惑。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已有一些金融租賃業的先行者,邁出了探索的腳步:或通過回歸金融租賃的本源,沿著租賃業務鏈進行拓展,實現業務的“專業化”要求;或通過服務民生,實現對產品“同質化”的突破;或通過抓住“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自貿區建設所帶來的歷史機遇,實現對發展“空間”的突破。
與國外發達市場相比,目前國內金融租賃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這一階段,大多數金融租賃公司更多關注的是租賃融資本身,經營模式也多以融資租賃方式為主。這在有力地推動金融租賃公司業務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加大了經營風險的聚集。在此情況下,通過更好地發揮租賃的專業屬性和本源特點,回歸金融租賃的本質,沿著租賃業務鏈進行拓展,成為業內人士的共識。
融資租賃是金融活動與實體經濟中的設備投資活動之間的有機聯合。這意味著融資租賃產品不僅能體現融資功能,更能夠體現“融物”的本質特色,即以“融物”實現“融資”。由此,廠商租賃與經營租賃業務脫穎而出。與直接租賃、回租等立足于設備產業鏈上的某一點融資不同,廠商租賃與經營租賃業務不僅能實現融資功能,還能服務于設備的生產銷售方與購買使用方,或提供設備管理服務,進而使金融租賃公司從資金提供方的角色向專業的資產管理人轉變。
近年,各家金融租賃公司在經營業務和模式上進行了許多有益的嘗試。如工銀金融租賃先后開創了保稅租賃、出口租賃、轉口租賃等服務模式,交銀租賃也在廠商租賃及中小企業租賃,以及機船經營租賃業務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
對話
L=李如
交銀金融租賃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
:2011年交銀金融租賃實現了首單經營租賃業務的突破。在當前經營環境下,大力拓展經營租賃業務的意義何在?

附表 2007年首批試點的5家金融租賃公司基本情況

2014年以來出臺的有關金融租賃的政策
L:拓展經營租賃業務對金融租賃公司的轉型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主要是由經營租賃業務自身的特點決定的:一方面,與融資租賃業務不同,經營租賃業務主要基于物權,基本不存在本金的信用風險,租金回收僅影響盈利。一旦承租人違約,只需確保及時收回租賃物并再次出租即可。二是經營租賃資產的保值增值性較好,且收益較為穩定,在較長的經營周期中,能夠抵御利率波動的影響,獲取持續穩定的盈利。三是經營租賃體現了以“融物”為核心的本源和特色,租賃公司不再僅僅作為資金的提供方,而是通過發揮專業化資產配置和余值管理的能力,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
L:原有批發模式的廠商租賃業務,高度依賴廠商提供的無條件擔保。其優點是,租賃公司只需判斷和控制住廠商的風險,有利于做出規模效應;但發展到一定階段,也碰到了容易受到單個廠商擔保能力制約的問題。長遠看,如果僅靠一條腿走路,將影響業務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因此,2013年下半年開始,交銀租賃即開始嘗試在重卡行業實施廠商租賃零售業務,逐步形成了批發與零售相結合的業務模式。
在零售模式下,廠商租賃業務將更加突出專業化、精細化特點:一是能夠通過公司直接管理和會同經銷商審核終端客戶、委托銀行向承租人賬戶直接扣收租金等方式,直接掌握終端用戶回款。二是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通過信息網絡手段增加對租賃物的管控,實現了與廠商在見物回購條件下的合作。三是有助于深化對行業特征、銷售環節和終端用戶的了解、判斷,把握業務的實質性風險,拓展市場的廣度和深度。
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完善、復制并推廣廠商租賃零售模式到客車、農機、工程機械等其他行業。在此基礎上,公司也將加快廠商租賃事業部制運營的探索,推動廠商租賃業務朝著更加專業、精細化的方向發展。
在金融租賃公司日益增多、規模不斷擴大的經營環境下,重點業務領域和優質客戶也在不斷地壓縮。所以,金融租賃公司的差異化發展,不僅是自身發展的要求,也符合當前的經營形勢和宏觀政策。
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促進金融租賃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首次從國家層面對金融租賃服務中國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和成果予以了充分肯定。《指導意見》還對通過加快金融租賃行業發展,支持產業升級,拓寬“三農”、中小微融資渠道,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做出了科學規劃與部署,同時要求提升金融租賃服務水平,加大對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融資租賃在支持中小微企業技術改造、產業升級中發揮著設備投資的渠道優勢。較之于銀行信貸等其他融資方式,金融租賃也更適合農業項目的需要。
民生金融租賃公司則通過持續的專業化探索,業務逐步聚焦于飛機、船舶兩大特色領域,成為亞洲最大的公務機租賃公司和全球航運業重要的參與者。與此同時,民生金融租賃還在細分市場上著力,在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運用金融租賃公司獨特優勢緩解“三農”融資難上進行了探索。
民生金融租賃公司首席分析師趙小川表示,未來租賃企業的發展方向非常明確:一是發揮融資租賃的特色,深耕具有比較優勢的特定領域,實現專業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二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積極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并逐步向民生、“三農”等領域滲透;三是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通過創新和技術革新,培育新的競爭力,以此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四是開拓國際市場,為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提供配套服務。
對話
Z=趙小川
民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
Z:相比于以“企業信用”為基礎的銀行信貸等傳統融資工具,金融租賃憑借獨特的“融物”優勢、基于租賃資產的風險識別和控制手段以及靈活的產品設計,能夠最大限度地方便中小微企業融資融物,減少企業資金的占用,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在幫助中小微企業完成技術改造、產業升級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民生金融租賃為此專門成立了車輛及工程機械設備租賃部,通過供應商租賃、直租等產品,與一汽、北汽、眾泰、三一、中聯、徐工、柳工、龍股等企業開展廣泛合作,累計投放近200億元,完成租賃合同將近30000筆,為6000多家中小微企業提供了設備支持。
Z:通過對租賃物權的控制、管理,租賃公司可以抵補承租人,尤其是“三農”等信用實力相對較低的客戶風險。這也被認為是緩解“三農”融資難題的一條重要渠道。
民生金融租賃自2012年起開展遠洋漁船租賃業務,是唯一一家獲得農業部批準進行遠洋漁船融資租賃試點的租賃公司。目前公司遠洋漁船資產已達150余艘,促進了遠洋捕撈裝備技術的更新升級,提高了漁業生產力。其中秋刀魚捕撈船等船型的建造技術,已經達到甚至超過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類似船型的水平,使得一部分中國漁民能夠有實力與日本、北歐等發達國家漁民在同等海域作業,支持了中國漁民的遠洋夢,為我國海洋漁業企業突破資金瓶頸開辟了新途徑。
隨著“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走出去”、“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的實施,為金融租賃公司開啟了新的歷史機遇期。
海航資本執行董事長劉小勇在2015年“第二屆全球租賃業競爭力論壇”上指出,中國租賃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一帶一路”戰略為租賃業的國際化提供了新的更廣大的市場空間;第二,自貿區建設為國際租賃業發展搭建了綠色通道;第三,配套政策體系的完善,助力租賃業全面跨入國際化的新時代。
早在2010年,交銀租賃就在上海綜合保稅區,通過單機單船項目公司(SPV)模式,起步開展飛機和船舶租賃業務。上海自貿區掛牌后,交銀租賃又積極把握自貿區發展的歷史機遇,最早在自貿區成立了專業子公司。截至2015年9月末,公司在上海自貿區內共設立SPV79家,在自貿區內實現了飛機、船舶租賃業務模式的全覆蓋;同時,通過大力推進自貿區業內平臺的境外客戶租賃業務,實現了境內外客戶和業務的全面突破。
天津自貿區融資租賃產業優勢,也吸引了金融租賃公司進行業務創新。2015年5月,天津自貿區完成首筆跨境聯合租賃業務。農銀金融租賃與匯眾(天津)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購買了海洋工程裝備資產,并以融資租賃方式交于境外同一承租人使用,資金用于國內技術領先的“301起重鋪管船”項目。業內人士介紹,融資租賃具有便于單個租賃企業控制交易風險、減少資金占用規模、充分發揮不同企業專業領域優勢等特點。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總人口約占全球人口的63%,但是經濟體量卻僅占全球的約29%,并且大部分沿線國家為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普遍處于經濟發展的上升期,未來對資金和設備的需求量巨大。這對中國制造業和金融業都意味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2015年5月,招銀金融租賃首個參與“一帶一路”的境外大型設備跨境租賃項目成功落地實施。招銀金融租賃公司介紹,此次跨境租賃項目的承租人為國內一家有限公司在越南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其所處的輪胎行業在國內屬于嚴重的產能過剩行業,并多次受到發達國家貿易保護政策的不公平對待。通過在越南設立工廠,客戶不但能夠享受當地較為便宜的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規避發達國家的貿易壁壘,也為國內產能過剩行業成功對外輸出提供了借鑒。招銀金融租賃為此次項目設計了售后回租的方式,為客戶提供了低成本美元融資,彌補了客戶建廠初期的流動資金缺口。
對話
S=史永赳
招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首席市場官
S:該項目是招銀租賃重點儲備的大型設備跨境租賃業務。我們與客戶的接觸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但是由于對越南的政治情況、稅務政策和法律環境等信息的了解相對有限,項目在操作上尚存在較多障礙。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項目風險,我們積極向中信保、澳新銀行以及多家律所取經學習,研究其前期越南項目的交易結構和法律文本,以期探索適合我公司的項目操作方式。目前,為了更好地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我們的跨境租賃產品主要以“內到外”模式為主,即從境內采購設備租到境外。這種“內到外”的金融租賃模式,服務于國內大型設備出口型企業和境外的項目參與方,聚焦于國內技術相對成熟的設備和產能過剩需要向國際輸出的設備,如電信、電力、鐵路機車、水泥生產線和建筑設備等。
S:大型設備跨境租賃業務設立的初衷是為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為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提供更加豐富的融資支持。對于客戶來講,跨境租賃業務有以下特點:首先,融資租賃主要是以生產設備為載體,而此類設備一般不易作為抵押品從銀行獲得貸款融資,即使銀行認可,融資比例也較低;而我們作為專業針對設備租賃的金融機構,則可以提供最高相當于生產設備凈值95%的融資。其次,我們為客戶提供的通常都是期限較長的融資租賃,能夠大大降低客戶在還款期限內的還款壓力,并有助于客戶優化其現金流。再者,我們的融資可以根據客戶的生產特點在還款期內為其安排靈活的還款方式,這對于行業周期較為明顯或者在建廠初期現金流較為緊張的客戶尤為有利。
我們認為,跨境租賃這項業務最主要的設計要求是保證在交易過程中的“中國元素”。這里的“中國元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租賃物方面,要求交易中所涉及的大部分租賃物必須是中國制造并由中國對外出口。我們在前期的市場調研中發現:有一些產品(比如水泥、鋼鐵、船舶、工程設備等),在國內由于前期產業布局的原因目前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現象,但是這些產品在國外卻擁有巨大市場,并且中國企業在部分細分行業還擁有較為先進和成熟的技術。因此,這方面的“中國元素”就是要求我們的跨境租賃產品能夠幫助中國制造業提升其海外的銷售,支持中國裝備的出口。二是承租人方面,要求承租人是中國公司在境外的附屬機構。一般而言,此類企業或為了尋求更低的生產成本,或為了避免一些發達國家的貿易壁壘,亦或為了獲取某種自然資源而到境外投資建廠。這類企業一般都處于境外的欠發達地區,融資成本較高,且主要通過項目貸款來完成,而這類融資一般審批期限較長,條件也非常苛刻。我們提供的跨境租賃就是要為這些企業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