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泓軻,羅健瑋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樂山 614000)
在新的歷史時期下,教育部提出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歷史要求。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搖籃,人才培養以適應社會需求為主要目標,要求學生除了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需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近年來,高等職業教育在不斷發展,大學生綜合素質也需要同步發展。提高綜合素質不僅有利于塑造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推動社會發展和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樂山職業技術學院藥學系在學生管理中引入綜合素質測評,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孕育而生的。通過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測評,引導學生全面發展,使得學生在進行專業學習的同時,綜合素質得到同步提高。
伴隨著國家深化改革的步伐,企業越來越需要一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想培養出社會需要的“用得上、沉得下、留得住”的人才,就必須按照教育部立德樹人的發展思路,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關注學生職業生涯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行業企業對高職人才的需要。
綜合素質是包括思想素質、專業素質、能力素質和身心素質等多個方面的綜合體。通過提高綜合素質,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牢固樹立立足崗位、增強本領、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理想,增強對職業理念、職業責任和職業使命的認識與理解,增強職業榮譽感,養成良好的職業態度和職業操守,有利于學生在工作上的可持續發展和多元化就業。
通過對藥學系794名在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現狀進行走訪調查,我們可以看到高職院校大學生在思想素質、專業素質、能力素質和身心素質方面顯現出一些明顯的特點,這些特點是由學生自身情況和外界社會影響共同造成的。
高等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主要圍繞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在人才培養方案定位、課程設置中更加強調專業技能的傳授,對于人文素養類課程涉獵較少。在多元文化浪潮的沖擊下,大學生職業道德的重要性日趨明顯。90后高職大學生個性鮮明,獨立自主,創新意識強,但是在社會責任感、集體主義、理想目標等方面還存在著許多不可忽視的問題。通過調查發現,在接收調查的藥學系學生中有25.6%的學生參加集體活動不積極,30.3%的同學承認自己在考試中有過作弊現象,47.5%的同學認為自己讀書帶有功利性,更有63.1%的同學對未來缺乏遠大的理想抱負等。
從調查中發現,由于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78.4%的學生只看重專業知識的學習,缺乏對專業知識體系的融會貫通,更談不上學以致用,這些都嚴重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加之校內實踐條件難以跟上行業企業發展需求,學生缺乏實操的能力,難以適應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另外,65.6%的學生不愿意去生產、銷售等一線崗位工作,對工作期望值過高,就業契合度存在嚴重偏差,導致學習興趣低落,專業素質進一步下滑。
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每年向社會輸送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企業在進行人才招聘時,不僅僅看重學生“做事”的能力,更看重其“做人”的水平,也就是對學生能力素質的考量。從對藥學系學生走訪了解的結果看,85.1%的學生人文素養差,對人文知識的獲取意識不強烈,僅僅滿足于課本知識。另一方面,整個學校人文意識不夠濃厚,缺少學術和人文教育氛圍,也造成了學生人文基礎知識相對薄弱。25.6%學生甚至不愿意參加各項集體活動,能力素質鍛煉途徑單一,這更加重了能力素質的落后。
90.4%的學生認為經歷高考后從應試教育的牢籠中解脫出來,就應該把更多的時間投放到網絡聊天、游戲娛樂當中。雖然國家近年對大學生身體素質達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但是學生體育愛好較少、課程教師也要求不高,這些都成為影響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因素。同樣,由于社會競爭激烈,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更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留守經歷、離異家庭這些日趨普遍的現象都使得高職大學生心理素質失衡、抗挫折能力差、情緒波動強,甚至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雖然每年的新生入學心理健康測試都可以反映出部分學生心理狀況的亞健康狀態,但是由于心理問題具有表象不明顯,潛伏程度深的特點,因此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也是潛在的。
從2014—2015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始,藥學系在2014級部分班級中試點實施綜合素質測評細則,將同學們在校期間的各項行為都同綜合素質測評聯系起來,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全方面的測評,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評獎評優的公開公平公正。通過實施,藥學系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多個方面均有明顯提升,不過在試點過程中發現現行的測評細則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隨著“依法治校”等活動的深入開展,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對規范大學生文明行為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將法治意識同職業紀律、崗位規范教育和校紀校規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對學生的品行、學習習慣、考勤紀律、衛生等多個方面的測評,使得學生在校園內進行各項活動時有規可依,有規可循,職業紀律意識在此過程中得到明顯強化,學生違紀違規事件發生率明顯下降。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仍需要加強對于測評分數的監督,避免部分班委利用工作之便徇私舞弊,造成新的違法違紀問題出現。
由于積極參加各項活動都有相應的加分,獲得名次又會有額外的加分,因此試點班級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明顯增強。班級活動的開展由之前的輔導員推動開展轉變為學生主動參加活動。學生在參加活動中也為了爭取獲得名次,充分投入到活動準備過程中,目的性更加明確。但是,在測評過程中也需要考慮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參加活動,目的是為了鍛煉自身的能力素質,而非單純的功利性。同時,每月一次的綜合測評會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參與積極性不同學生間的差異,因此對于各項分數的比例權重仍需要在試點中進一步探索。
由于綜合測評結果與各類評優評獎、獎助學金掛鉤,在評比過程中避免了很多主觀因素干預,因此學生對于獲得各項獎勵更加有掌控度。要想獲得各項獎勵,學生在日常學生生活中除了在提高專業成績的同時,也需要關注自身行為的規范、積極參加各項活動,這些都從不同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也能夠通過對自己的校園生活進行合理規劃和管理,從多個方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獲得全方位的發展。
目前學生活動主要側重于公益文化類活動,對于專業和職業方面活動涉足不多。雖然目前藥學系已有部分學生社團和技能比賽致力于這一方面的發展,但是學院整個大環境還需要改善。因此,可以考慮在進行綜合測評時引導學生多關注于專業和職業相關的活動,實現校企文化對接,構建與專業對接的校園文化活動,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1]辛紹軍.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路徑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124-125.
[2]葉春林.發揮大學生社團功能拓展就業渠道[J].企業家天地,2009,(10):147-148.
[3]王麗秋.高職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現狀及有效培養途徑研究[J].價值工程,2013,(32):247-248.
[4] 丁科,李震雷.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4,(30):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