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敏
(普洱學院 外國語學院,云南 普洱 665000)
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英漢雙語教學的開展已有較長時間,但教學的現狀不容樂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學中未能對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有效的應用。為了全面提高英漢雙語教學的質量,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運用教學資源。現代教育技術的核心為計算機技術,通過先進技術的應用,豐富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因此,現代教育技術在少數民族地區的英漢雙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育技術是通過理論與實踐對學習資源及其過程展開設計、開發、管理與評價,它是對學習資源及其過程的技術性創造、使用與管理,旨在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
教育技術有效結合了不同的理論,如依靠資源、運用系統方法與學習者中心等,并且將理論應用到了教學實踐。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的發展,教育技術也具有了現代化與先進性的特點。
1.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在英漢雙語教學過程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不僅減少了板書的時間,還增加了教學的信息量,在此基礎上,學生對于教學的重點、難點與關鍵點等均形成了深刻的認識與全面的了解,進而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高,保證了雙語教學的效果。
2.有利于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
英漢雙語教學的開展存在一定的難度,主要體現在語言障礙與知識理解兩方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關于專業知識的講解,對教師來說,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研究,從而保證講解的準確性與科學性,因而教學工作的壓力較大。但多媒體的運用,結合了圖像、聲音、文字與視頻等,大幅度緩解了工作壓力,也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更加高漲。同時,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容易和透徹,教師的講解更加高效與便捷[1]。
3.有利于課堂教學資源的共享
現代教育技術促進了教學網站的建立,在網站上擁有了大量的教學課件與教學資料,為師生提供了系統的、深層次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網站,促進了教學資源的共享。同時,學生利用網站查詢資料,使自身的知識得以鞏固,并實現了對舊知識的溫習。此外,學生還可以在線做習題、提交作業,教師可以在線答疑,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在少數民族地區,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存在問題,主要是在使用上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僅未能發揮積極的作用,甚至還干擾著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
在教學課件方面,目前,少數民族地區英漢雙語教學中所運用的課件,其制作水平較低,在內容上僅照搬了教材內容和參考資料,在形式上僅結合了圖片與文字,流程和界面都比較枯燥性乏味。部分課件所采用的圖片與標題缺少聯系,并且幾乎是靜態圖;有些課件雖然內容呈現比較全面,但全部是英文或者漢字字幕;部分教師的多媒體課件背景過于豐富,使得教學內容重點不突出,缺乏清晰的知識脈絡,以致學生對知識的重點與難點難以把握;部分教師為了活躍課堂的氛圍,運用多媒體播放聒噪的音樂,影響學生的學習思維。同時,教學的課堂語言基本源于課本,學生的學習狀態幾乎是記筆記。對于老師給予的解釋關注較少,更難以進行思考。因此,教師無論運用英語還是漢語進行教學,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均不夠透徹,不夠具體。另外,少數民族地區學校缺乏具有針對性、系統性的英漢雙語教材,部分雙語教材與教學大綱存在矛盾。以上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英漢雙語教學的成效。
在教學設備方面,少數民族地區學校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部分多媒體教室的設備較為陳舊,投影儀的老化情況較為嚴重,屏幕顯示的英文與漢字字幕不夠清晰。為了保證字跡的清晰,上課過程中需要使用窗簾,以致教室的光線不足,學生僅能觀看,不能記錄,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教學網站方面,部分英漢雙語教學學校缺少教學網站,導致教師的研究資料較少,學生的學習內容匱乏。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英漢雙語教學,對教師有著較高的要求,為了保證教學的專業性、科學性與高效性,在課前,教師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資料的查找,而在課前與課后,學生要對學習內容進行預習與復習。網站建設的不力,阻礙了這些教學環節的順利開展。
現階段,英漢雙語教學在少數民族地區均相繼開展,國家為了促進此項工作的有序推進,加大了對其資金投入的力度,在少數民族地區基本配備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但現代教學技術并未發揮自身的作用。基原因,主要是由于學校、教師與學生等未轉變落后的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沿用著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認識不夠深刻的基礎上,現代教育技術與雙語教學的整合情況不容樂觀,教學的水平也未能得到提升。
部分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不夠深刻,認為多媒體教學的運用便是發揮了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但多媒體作為教學工具,僅只具有輔助性,教師唯有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進行有效結合,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與調整,才能夠保證教學有序高效的開展。
另外,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未能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課堂教學成為了“影片”觀看,學生的注意力過于集中在屏幕上,教師的作用未能得到發揮,因而雙語教學的開展缺少交流活動,最終導致多媒體教學的作用甚微[2]。
隨著少數民族地區現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要求英漢雙語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提高課件制作能力、網上虛擬教學能力。為了全面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雙語教師要將專業知識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整合,并選用切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方法。
目前,在民族地區英漢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制作課件主要運用了Power point,未運用Flash、Authorware等基本工具,所制作的媒體課件質量較差,形式較為單一。因此,學校要對英漢雙語教師進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訓,讓他們全面系統地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具體的培訓內容為教學課件制作技術、理論與方法,并包括多媒體設備的運用與維護等,進而促進教師教學綜合能力的提高。
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內容便是課件,因為課件的質量直接關系著教學的效果。多媒體教學課件融合了專業知識、計算機技術和教學經驗。為了保證教學課件的高質量,在課件制作前期,教師要全面掌握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并以此為依據進行教學設計,設計必須符合教學內容與課程進度的要求,并且要保證設計的合理性、準確性與高效性;在課件制作過程中,要融合圖像、文本、視頻與音頻等各個元素,注重背景的選用、色彩的搭配與畫面的轉換等。課件設計不僅要體現專業的知識內容,還要展示其藝術性、實用性、教育性與審美性。
在少數民族地區,必須保證教育經費的投入,及時更換老舊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注重多媒體硬件設施的完備。只有實現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才能夠為英漢雙語教學的開展提供可靠的設施保障。
同時,學校要重視英漢雙語教學網站的完善,通過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建立網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證網站課件的豐富性與多樣性。雙語教師要高效運用網絡平臺,全面發揮網站資源與現代技術的優勢,切實提升英漢雙語教學的水平。
少數民族地區的英漢雙語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要注意課件使用的適度性與合理性。多媒體課件僅能展示知識點,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師,教師的講解、啟發、點撥以及感染力仍然發揮著主導作用。優秀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其語調、語言與表情,無一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學習的興趣愈加濃厚。當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保證教學內容和進度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相符合。
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過程中,教師借助科學的教育技術,將不同的教學手段進行融合。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優化與調整教學方法,將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深刻理解與全面掌握。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才能夠保證教學的高質量。
綜上所述,少數民族地區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存在不足,未能與英漢雙語教學實現有效的整合,主要體現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與教學資源等方面。為了提高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學的質量,促進現代教育技術作用的發揮,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對策,相信少數民族地區英漢雙語教學在結合現代教育技術的基礎上,將獲得良好的效果,不僅教學的質量有所保障,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必將得到提高。
[1]韓維良.青海省民族地區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對策研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134-138.
[2]楊啟樂.少數民族地區高校開展英漢雙語教學之我見[J].前沿,2010,(7):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