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艷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由此可見,閱讀教學是讓學生多積累語言材料,沉淀文化底蘊,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綜合能力。我在教學研究中關于閱讀教學有一些心得體會,現(xiàn)敘述如下,與同仁商榷。
一、加強閱讀教學,培養(yǎng)課堂美感
我認為,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閱讀為基礎,創(chuàng)造出課堂美感,這應當是我們在閱讀教學中不懈的美學追求。
在教學《大江保衛(wèi)戰(zhàn)》一課時,窗外,小葉芽正在春風中努力地吐露出自己新的生命;室內(nèi),我在給學生朗讀《大江保衛(wèi)戰(zhàn)》。我和同學們的心靈正和英勇的人民子弟兵那高潔的靈魂一起激蕩。那時,教室里彌漫著一種寧靜、莊嚴而又崇高的氣氛,每個人仿佛都可以聽見其他人心臟的跳動。是的,我們胸膛里的熱血正和著子弟兵青春的激情而洶涌澎湃。可以想象,我們師生在那堂課上進入的是怎樣一個境界:用“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來作比,或許并不過分。
如果把整個課堂比作河床的話,那么師生在閱讀時的情緒、靈氣和悟性無疑是浮動在整個河床上面最耀眼、最燦爛、最動人的浪花。閱讀是人生的各種經(jīng)驗的體驗和師生情緒、靈氣和悟性充分表現(xiàn)自由流動的基礎,它構(gòu)成了課堂閱讀最堅實的河床與有生命力的潮汐。
二、加強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悟讀”
這里首先要解決一個認識問題,即當我們在課堂上接觸課
文——文本時,首先應當認識到它的意義,像一顆多面體的寶石,正從各個不同的側(cè)面折射出五顏六色的光芒。令人扼腕的是,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常常只在一個層面給學生讀解。就是在一個層面讀解,也拿了條“標準化”的繩索,給學生的思想來了個五花大綁。所以,我認為應當突現(xiàn)一個詞——“悟讀”。悟是悟出內(nèi)涵,悟出適于自我的人生哲理、永恒意義。因為解析不是終極,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才是良策。
為了培養(yǎng)學生“悟讀”,我在教學中往往讓學生自己反復誦讀,在讀中歸納總結(jié)。然后,讓學生自己向全班學生介紹并談談自己的讀書體會。這樣不僅讓學生有一種學習“主人”的感覺,還激發(fā)了讀書的熱情,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如,在教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一課時,我先設問:“把‘大自然稱為‘綠色的課本,這課本里究竟有哪些內(nèi)容?”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邊讀邊畫出“綠色的課本”的內(nèi)容。然后問:“在這些內(nèi)容中,你最喜歡什么?為什么喜歡呢?”有的學生答:“我最喜歡它里面‘洋溢著歡樂和溫馨,因為我認為,我們的生活都是歡樂的、溫馨的。”另一位學生答:“我最喜歡的也是這一句。我喜歡它是因為歡樂代表著人類最動人的心情,溫馨代表著人類心靈最真切的期盼。”面對這樣“悟讀”的學生,我十分珍視,珍視他們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樣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課文,自己解析領悟課文,既積累了學生的語言材料,又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生活的質(zhì)量。
三、加強閱讀教學,培養(yǎng)人文精神
小學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對學生心靈的震撼和影響是深遠
的。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所說的:“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在教學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
蒙教育。”
那么,如何通過語文這門人文學科去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如何在教學上落實呢?我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是憑借閱讀教學中一篇篇課文進行的。課程標準中多次提出:“領會有一定內(nèi)涵的詞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就是說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要讓學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就要在讀中有所感悟,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加強閱讀教學,重視閱讀評價
加強閱讀教學,重視對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加深體驗與感悟。
此外,加強閱讀教學還應注意優(yōu)化閱讀方法。閱讀教學一般經(jīng)歷三個階段:(1)認讀,為泛讀,感知階段,先掃除文字障礙,認知文本的表層結(jié)構(gòu),以期進入作者世界;(2)理解,為精研、沉思階段,先反復誦讀,待胸中豁然,然后進入文本的深層結(jié)構(gòu),揭示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3)創(chuàng)造,為發(fā)展、生產(chǎn)階段,聯(lián)系時代,貫通古今,必有意義的重建。即“讀、解、悟”三步走,其中“悟”最重要,是在汲取、滋養(yǎng)的基礎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閱讀教學的理想歸宿。
可見,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實踐證明,加強閱讀教學有利于學生語言材料的積累和讀寫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感。閱讀教學的改革就是要求我們放棄繁瑣的分析,改革并優(yōu)化閱讀教學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達到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閱讀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