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從幼兒園“泛愛、泛育”的教育理念中延伸出的“三愛”主題教育活動在總園如火如荼地開展,我們立足園本,走特色發展之路。
中班年齡段的主題活動是《我愛田園》,我們從身邊資源的利用入手,從現有條件做起,在行動過程中逐步轉變觀念:讓教師、家長和幼兒共同“走進自然——觀察探索,融入自然——感知體驗,與材料互動——發展自我”。
一、以田園為題材開展豐富的主題活動
1.我們帶領家長、幼兒走進田園感受自然的美;觀察植物的生長;觀看農民伯伯辛勤種植、澆灌;討論農舍、家禽和家畜。
2.組織幼兒動手種植,體驗收獲的樂趣和勞動的艱辛。
3.收集種子觀察討論,探知有關種子的各種知識。如,果實的外衣、種子歷險記、果實的殼、好喝的果汁……
4.幼兒園購買可愛的小兔進行飼養,家長帶領幼兒觀察小狗、小貓等讓幼兒近距離的親近、探索小動物。
5.開展豐富多彩的田園服裝秀,讓幼兒收獲快樂和自信。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自然的田園風光、種子的演變、家畜和家禽與人類的親密關系、農民伯伯辛勤的勞動形象深入童心。
二、開展探究式主題活動,為孩子提供更自由的時間和空間
我們在開展主題活動中以幼兒發展為本,如,在實驗活動《種子生長》中我們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有時教師組織幼兒集體觀察、入園時幼兒單獨給植物澆水;離園時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同時我們帶領孩子觀察記錄的方式也在不斷改進:從簡單的繪畫、選項發展到運用尺子測量植物生長的長度,點數葉子的片數,讓孩子學會科學、準確地記錄。這樣的活動給予孩子更多的支持、信任和空間,也讓孩子們更加開朗、自信。
三、樹立整合的課程觀,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鄭重地提出了幼兒園教育內容的“全面性”和各個方面教育內容的“相互滲透”。實踐中,我們將視野轉向孩子,將孩子的興趣、發展需求作為研究、選擇教材的依據,從而更全面地實現課程內容、形式的整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如,在手指點畫《桃花朵朵開》中,我將優美的散文、動聽的音樂和體驗桃花飄落的美景融入藝術活動中,讓活動方式、內容和領域有機地融合,激發出孩子對自然景觀的向往。
四、家園互動、形成“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
幼兒園的任何活動離不開社區、家庭的支持與配合。我園中班的家長大部分是生意人,個別家長還想讓孩子全托,這樣的家長平時很少關注幼兒,更別說配合幼兒園開展工作了。于是我在開學前的幾晚就一直在思考運用哪些理論依據和實際案例才能打動家長的心,調動起家長的積極性。在起初的家長會上我用兩個小時真情的講述激起了家長對幼兒更多的關注,家長們積極報名承擔各種任務。如,家長組成長長的車隊帶領孩子到田園觀察農作物的生長、家長帶著孩子學習種植、家長委員會成員積極協助我班乃至全園購買水壺、積極收集各種種子讓幼兒觀察和種植……家長的積極配合讓我們的活動即拉近了家長間的距離,又增強了家長參與活動的意識,增進了家園的密切配合,逐步形成了家庭、社會、幼兒園“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
在開展主題活動以來,我慢慢地體會到:每一個孩子就如同一本書,豐富多彩,變化萬千,需要我們每位教師用心去欣賞、研讀;每個家長都關愛自己的孩子,就在于你能否用適當的方法激發出他們的意愿;中班組的每個老師都非常無私,都將自己找到的資料、課件與人分享;而我在整理、總結主題活動時我的實際經驗與理論知識得到系統的融合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