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千
立體圖形“圓柱和圓錐”和學生以前學過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相比,表面除了平面還有曲面,這給學生的認識和解決相關實際問題帶來了一定難度,怎樣更好地把握教材,上好“圓柱和圓錐”單元的起始課,為后面解決圓柱和圓錐相關實際問題的教學打下基礎?教學中我努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動手實踐中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知識。具體做法是:
一、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中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經驗,因此在學習圓柱的特征時,我先引導學生回憶: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時,我們是從哪幾方面進行研究的?(面、棱、頂點)那么,圓柱有面、棱、頂點嗎?圓柱到底有哪些特征呢?接下來我們重點來研究圓柱的特征:
出示思考題:
每人拿一個圓柱,仔細觀察圓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思考討論:
(1)圓柱是由幾個面圍成的?
(2)用手平摸上、下兩個面,有什么特點?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大小有什么關系?
(3)用雙手摸側面,滾一滾,你發現了什么?
(4)你還發現了什么?(認識圓柱的高,發現圓柱有無數條高,都相等)
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有目的的自主探索活動,發現圓柱的特征。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與圓柱比一比,自主探索和發現圓錐的特征。
二、在動手實踐、觀察體驗中發現圓柱和長方形的關系
由于圓柱有一個面是曲面,因此在后面解決圓柱和圓錐有關實際問題時,遠比長方體和正方體復雜得多。為了降低學生后續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刻地認識圓柱的特征,在教學完“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之后,我設計了這樣一題讓學生體會圓柱和長方形之間的關系:給你一張長方形紙,你能用它創造出一個圓柱嗎?(紙不能浪費)
1.在圍一圍中體驗圓柱側面展開后的長方形和圓柱之間的關系
首先學生會想到兩種不同的圍法:以長的一條邊為底面周長,短的一條邊為高圍;以短的一條邊為底面周長,長的一條邊為高圍。這時再引導學生再次圍一圍,邊圍邊思考:這個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有什么關系?在學生興趣盎然地圍起來、打開、再圍起來、再打開……的過程中,發現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于圓柱的高。這種深刻的體驗對學生第二課時研究圓柱的表面積有很大的幫助。
2.在圖形的旋轉中感悟從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轉化
接下來繼續啟發學生思考:除了圍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方法用一張長方形紙創造出一個圓柱?
在教師的點撥下,引導學生想出可以以長方形一條邊為軸旋轉一周得到一個圓柱,但是還是有一大部分學生很難理解,這是我利用實物演示、電腦課件演示,讓學生理解感悟從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轉化,發現旋轉后得到的圓柱和原來長方形之間的聯系,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索、動手實踐的機會,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更具數學味,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喜歡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