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春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地素養。如何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要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口語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說
1.利用電教創設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形象直觀,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多媒體課件所呈現出來的美麗圖景總會強烈地刺激人的視覺,把學生深深地吸引住。如,教學第十冊《春天的發現》這課時,我精心準備了一個生機盎然、充滿活力的春景錄像,再配上悠揚的音樂。學生看了興奮不已,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大自然中,個個暢所欲言。課堂氣氛特別活躍,學生小組交流后又進行了班級交流,學生說得頭頭是道。啊,學生心中的春天多美啊!語言多鮮活,多富有創造性。在平時一言不發的學生也加入到發言的行列中。
2.情境表演
口語交流訓練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對于小學生來說,越是活潑有趣的形式就越容易接受。而動作,無疑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生活是一本讀不完的書,生活就是鮮活的教材,教師模擬生活實際,創設多種多樣的交流情境,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演練。比如,在教學《購物評價》這課時,我讓學生把教室布置成“商場”,設幾個“店鋪”,讓學生在班級進行模擬購物講價,氣氛非常熱烈,效果良好。
二、注重參與,多種互動,讓學生會說
口語交際具有雙向互動的特點。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在學生無話可說或表達不清時,盡量用他們感興趣的方式引導學生進一步表達。生生互動是學生互相學習思維的一種活動。在交際過程中,不僅要求講的學生要說清楚,講明白,而且要求聽的學生要認真聽并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互動不僅提高學生個人的表達能力和應對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意識。
1.生生互動
口語交際課的生生互動多以小組合作形式進行。在口語交際中,我把優、中、差生按比例合理搭配成交際小組。關注到每一個學生,使人人都有機會練說,讓學生在問、說、議、評、辯中交流,取長補短,互相啟發,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2.師生互動
教師是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參與口語交際,既有利于營造一種平等、民主的口語交際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又能及時全面發現學生交際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予以提醒、點撥和糾正。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我常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加入合作學習小組中,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如,辯論賽中的一個辯手,接受采訪的一個對象,游戲活動中的一個角色,購買商品的一個顧客或買主。如,第九冊《學會接待客人》一課中,我扮演了陌生人、親戚、爸爸或媽媽的朋友、同桌、鄰居等角色,讓學生明白在接待不同身份的人應注意說話的口氣、禮貌和方式,培養學生待人處世的能力,加強了學生舉止談吐素養的培養。在師生互動中,我特別關注那些平時不善于交談的學生,多給予他們樂于交際活動機會。
三、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讓學生有話可說
說學生身邊的事,符合學生生活交際,學生就會覺得有話可說,自燃就會樂意去說,有了交際興趣和欲望,交際就有了活力和生命。這樣為學生提供交際活水源。如,教學《春天的發現》的口語交際,我讓學生觀察自己家的庭院的花草樹木,或公園的景物,校園的景物或家門前的小河,一片草地、一處田野、一棵樹、一株花草等。既要注意整體,又要注意局部;既要注意形狀,又要注意顏色、氣味等。這些地方的景物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看、耳聽、鼻聞,用心去感受、去發現,表達時就有話可說。有的學生從“校園的景物”說春天的發現,把校園的花草樹木以及其他景物都能按一定的順序敘述清楚,說得有條理,內容具體、生動。因為校園的景物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所以,學生說起來,不會感到困難,從而達到口語交際的目的,收到預期的效果。
總之,在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學生交際能力、交際意識的培養,培養他們樂于表達、勇敢表達、善于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想說、會說、有話可說,從而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