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高校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路徑就是鋼琴教學,而要想保證鋼琴教學質量,就必須重視和加強情感教育,這樣才能將學生的音樂藝術審美水平逐漸提升?下面本文將詳細探討感情教育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具體的應用對策,以此來促進鋼琴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 鋼琴教學 情感教育 重要性
情感教育主要是側重于學生感情、思維和情緒等心理的培養,對學生的情感意志的發展和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因此目前在高校素質教育中廣泛開展情感教育,當然在鋼琴教學中也得以凸顯,其目的是通過情感教育來促進學生感知行為和審美認知的提升,讓學生在情感上與創作者形成共鳴。
一、情感教育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基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學生在鋼琴學習中取得滿意的成效,就必須將其興趣激發出來,而情感教育則是最佳路徑。通過情感教育,學生不僅能夠對作品的思想情感予以領悟,同時還可以了解創作者的心境和創作背景,在與彈奏技巧和自身理解綜合,這樣才能創作出美妙的樂曲。
(二)有助于學生學習動力的增強。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就是情感教育,這不僅能夠讓學生產生成就感,還能將其學習意愿不斷增強,進而明確自身的不足,對自身成長明確感知,進而加強鋼琴練習和學習的信心,進而建立正確的學習理念,同時感受鋼琴演奏魅力所在。在學習鋼琴演奏的同時,也使學生精神愉悅,并將自身藝術修養不斷提升,同時激發無限潛力。
(三)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創新,而在鋼琴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則也必須依靠情感教育,以情感教育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揮,并將自身創造力表達。
(四)情感教育是當代發展不可或缺的元素。目前全球正處于信息化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因此對教學和教育理念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學生在以現代技術獲取知識的同時,自然也就將情感交流減少,進而不利于學生的情感發展。因此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將情感教育開展,對學生自身責任感的強化和良好信仰與思想的樹立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具體應用對策
(一)結合情感教學和鋼琴技能教學。在高校鋼琴教學中,除了對學生的音樂審美藝術具有較高要求之外,對鋼琴演奏技能規范也具有一定要求,目前眾多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將技能訓練作為鋼琴教學重點,而忽視了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培養和審美能力的培養,這樣就使得學生的演奏技能不高,并且對鋼琴學習的興趣業逐漸喪失。針對于該情況,必須加強學生鋼琴彈奏技巧與音樂情感的培養,并使其明確兩者的相關性,在將彈奏技巧熟練掌握的前提下,以演奏來將情感傳達,以此來實現自身藝術審美水平的提升,并感受人生情感與藝術世界的關聯。
(二)選擇適宜的鋼琴教學教材,保證教材具備情感化。在選擇的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充分考慮,同時保證教材種類的多樣性,以此來增強學生各方面的情感體驗,進而培養自身情感態度與認知。如以世界名著鋼琴曲進行教學,并融入創作背景,使學生對作品的思想和情感有所了解,如《夢中的婚禮》《天空之城》都可被列入教材來促進學生情感的培養。
(三)引進情境教學法。要想學生在鋼琴教學中始終保持樂學和善學的態度,老師除了保證教學內容的豐富性之外,還要引進新穎的教學情境,這樣才能實現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進而以情感去感染和波動學生的內心,營造愉悅、融洽的學習氛圍,實現教學目標。如講授《夢中的婚禮》時,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其對鋼琴王子的思想情感予以感悟,進而明確他之所以家喻戶曉主要取決于他充滿夢想、激情和真摯感人的琴音,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詮釋作品的內涵和風格。
(四)排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對于鋼琴教學來說,假如學生對其產生緊張和畏懼心理,就很難將滿意的教學成效獲得,因此針對該情況老師必須加強引導,加強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使其將不良心理情緒客服,進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保證教學事半功倍。
(五)有機整合“聽、感、動”。所謂的聽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覺能力,基于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因此培養學生的聽覺感受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老師必須結合課外和課內,將作品的情感向學生展示,并且示范中加強語言、動作和表情的整合,以此來激發學生聽覺感受,啟發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同時以學生的興趣為依據選擇相應的音響資料,對學生的情感心弦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進而實現音樂作品和情感的融合。而“感”則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涉及到了對音樂的形、色、聲的感覺和對音樂美的感受和內在情感,這樣有助于學生內在體驗的增強,并啟發學生對美的想象,使其音樂情感表現方式不斷豐富。“動”則代表了心動、喉動、手動、耳動和腦動,并且必須將其有機整合,這樣才能促進感官體驗的增強,進而全身心的欣賞音樂,實現音樂作品情感的表達和感受。
三、結語
通過以上的探討我們了解到,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開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加強情感教學和鋼琴技能教學的結合,將適宜的鋼琴教學教材選擇,引進情境教學法,排除學生的緊張心理,同時有機整合“聽、感、動”,這樣才能實現音樂作品情感傳遞,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儲望華.思考與期望——關于中國鋼琴作品的創作問題[J].人民音樂,2007,(05).
[2]劉紅梅.鋼琴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喀什師范學報,2011,(03).
[3]陸小玲.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情感教育及其功能[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