咼金露
一、《奇妙的國際互聯網》第三節教學片段
師:請用四個字概括本節內容。
生:內容豐富。
師:內容怎么豐富?
生:后面分述的內容,就是解釋了內容有多豐富。
師:這種寫法經常和我們見面,是——
生:先總寫,再具體詳細解釋。
師:對。也就第一句是中心句,后面詳細闡述。這樣寫既有概括提煉“內容豐富”,也有詳細感受“內容怎么豐富”。請大家告訴我:作者具體列舉了幾種內容?
生讀略。
師:你讀得很好,大家能告訴我是幾種,作者用了一個特別的句式,你能看出來嗎?
生:句式是“可以……還可以……甚至可以……”。
師:那作者詳細列舉了幾種內容?
生:可以在網上讀新聞、聽音樂、看電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戲;可以……還可以……甚至可以……應該是5種。
師:大家有不同意見嗎?
生:應該是四種吧??梢栽诰W上讀新聞、聽音樂、看電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戲;可以在家里聽老師上課,或者在網上查閱資料,并向國內外專家請教;還可以……甚至可以……
師:大家贊成誰的意見?
生爭論不休,拿不定主意。
師:大家可以從另一個方面突破,看看標點符號。
有學生立即理解了。
生:作者應該是列舉了四種,每個用分號隔開了,最后一個省略號表示還省略了其他方面的內容。
生反駁:那第一句“可以在網上讀新聞、聽音樂、看電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戲”用了兩個“可以”,不表示兩種嗎?(看樣子是受了句式的干擾)
師:(接說)那按你說的,“看電影”后面的逗號應改為分號,是不是?作者粗心大意搞錯了?
不少學生表示同意。
師:(開始引導)我們知道這幾句是作者詳細列舉互聯網豐富的內容的,那好,請大家和我一起看看,究竟有哪些內容。(指著屏幕,邊說邊板書)
可以在家里聽老師上課,或者在網上查閱資料,并向國內外專家請教,說的是——學習(學生接);還可以在家里上班、開會,說的是——工作;甚至可以……說的是——購物;可以在網上讀新聞……說的是——娛樂。讀新聞、聽音樂、看電影、聊天、游戲都屬于同一個內容——娛樂(學生接),應該歸為一類,所以作者把它歸在了同一個分號里。
師:最后,考考大家,還可以在家里上班、開會;甚至可以足不出戶逛“網上商場”……可不可以改成:還可以足不出戶逛“網上商場”……甚至可以在家里上班、開會……
生:不可以?!吧踔量梢浴庇袑哟胃叩囊馑?。網上購物比網上工作更高級,更難。
師:你說得真好。不是更高級、更難,應該是課題中的一個詞,更——
生:奇妙。
師:是的。網上可以娛樂,很奇妙;網上也可以學習,很奇妙;網上還可以工作,也很奇妙;網上能購物,則更奇妙。意思有遞進關系,也是互聯網發展的幾個不同階段,不可以調換。互聯網還有更多的奇妙之處等你們去開發,加油吧,孩子們。
二、案例反思
1.什么是基于“怎么寫”的閱讀教學
假如是基于“寫什么”的閱讀教學設計,那應該是兩個問題:(1)請用四個字概括本段內容。(2)作者列舉了哪幾個互聯網的內容?而基于“怎么寫”的閱讀教學,不僅要關注寫了什么(理解內容型),更重要的是,關注作者是怎么寫的(關注表達),為什么這樣寫。如,為何要用中心句和支撐句的形式寫,列舉的四個分句為什么要按這樣的順序排列,隨意調換位置可不可以。語文有自己的獨當之任——“語言文字的運用”,理解內容之外,還要明白語言文字是怎么使用的。當學生明白了這一點,經常被“語言文字的運用”熏陶,對他今后自己的表達無疑會有積極意義。當他自己寫了中心句的時候,他很可能想到我要用分句來支撐它,讓段落更詳細、更具體;當他自己用到“可以……還可以……甚至可以……”這一句式的時候,他很可能會想到是遞進關系,順序不是隨意排列的。
2.由“言”到“意”,言意兼得
關注表達“言”,不代表要忽視內容“意”。或者說關注表達“言”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意”。畢竟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
可以在網上讀新聞、聽音樂、看電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戲;可以在家里聽老師上課,或者在網上查閱資料,并向國內外專家請教;還可以在家里上班、開會;甚至可以足不出戶逛“網上商場”,用“電子錢包”付款,讓商店把東西送到家中……
按這樣的順序排列,實際上也是暗合了互聯網發展的幾個階段,由最初的娛樂、上課、工作功能,發展到如今強大的購物消費功能。
當學生對第一句兩個“可以”的內容理解有偏差時,“言語形式”可以助我們一臂之力。引導學生關注每一個分號隔開的句子,并巧妙地由后一句內容的概括過渡到第一的概括(因為后面三個句子內容理解無爭議),這樣難度降低不少,學生很快就明白每一個分句概括的就是同一個內容。所以立即就有學生發現:既然是同一個內容,何必用兩個“可以”呢,對我們有干擾?老師在他的建議下,臨時調整教學預設,請他改成用一個“可以”說說看可不可以,學生驚奇地發現,原來完全可以,甚至感覺更簡練明白。可見,由“言”到“意”,言意兼得,是語文教學的應然。
3.秘妙的言語表達
崔巒老師在全國第七次閱讀教學研討會上提出:要和“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說再見,實現語文教學的美麗轉身。美麗地轉身就是指在理解內容和主題的前半程之后,還有言語表達的后半程要走。當下的閱讀教學,更需要花大力氣,用大功夫關注言語表達,讓學生不僅知道課文說了什么,寫了什么,更要領悟到課文是怎樣說、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說、這樣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咀嚼言語形式,學習文本中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表情達意的方式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扭轉長期以來把內容和表達割裂開來,只顧內容不顧表達的片面做法,讓語文課堂教學回歸到言意互轉、言意共融的本來面目上來。再如,《沙漠中的綠洲》中有這樣一句話:“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比绻麚Q成:“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淡水、樹苗和花草。”好不好?學生經過比較自然得出:三個“買來”可以讀出買這些東西很不容易,很困難;三個“買來”可以讀出買這些東西跑了很多地方;三個“買來”可以讀出買這些東西很費勁,花了很多精力。而用一個“買來”似乎表達出買這些東西很容易。這種秘妙的言語形式就是為了突出“這里的每一株樹,每一棵小草,都是國家花很大的代價培植的?!币粋€簡單的詞語,完美地將“言”與“意”交融在一起。
由“言”到“意”,從“意”到“言”,筆者將一直在“言意兼得”的大道上行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