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佐青
摘 要:計算是數學知識中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又是數學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實施新課程以來,學生在計算方面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實際上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重視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究、相互合作,關注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養成以及實際計算能力的提高,導致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但是,如果學生不具備基本的計算能力,就會對其自身的數學學習產生不利影響。為此,分析了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口算能力;筆算能力;“錯題”資源
新課程背景下盡管調整了計算教學的目標,并且將一些繁難偏舊的計算刪除了,然而現在很多小學生仍然達不到要求的計算能力。要想使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得以提升,就必須培養其良好的口算能力和筆算能力,并且要對“錯題”進行合理的利用。
一、加強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打好計算基礎
小學階段的計算,主要分為口算、筆算、估算。口算是筆算、估算的基礎。而口算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以及較快的速度等特點,所以在數學計算教學中必須加強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口算內容在小學高年級開始變得越來越多,教師除了要讓學生對過去的內容進行鞏固之外,還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一些數據進行熟記,比如:125×8,25×4,15×2,35×2,45×2……以便對高年級計算加快速度,每次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利用2~3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口算練習,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肯定就能夠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得以顯著提升。
二、加強學生的筆算能力
計算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更重要的在于使學生形成計算技能。技能的形成是運用法則經過多次練習的結果。正確與迅速是技能形成的重要標志。因此,在平時教學中,學生的口算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后,進行以下相關訓練:
筆算天天練。讓每一個學生準備一個筆算本,每天在這個本子上計算4~5個計算題,根據教學的內容確定計算題目,可以由數學課代表對計算題目進行統一布置,也可以讓學生互相出題目。教師要以實際情況為根據,對學生的計算情況進行抽查,同時要求學生在計算時一定要按格式認真書寫,細心計算。豎式要條理清楚,該對齊的要對齊,不可到處亂寫,計算完的題要讓老師和同學都能查閱,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同時在計算過程中還要隨時注意自覺驗算,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努力消滅計算錯誤,提高計算的正確率。計算時還要注重練習形式的多樣化,提高做計算題的興趣。還可以適當地進行“看誰做得又對又快”競賽活動,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要及時評價,與班里的星級學生評比欄掛鉤,對計算進步快或計算能力強的學生及時表揚獎勵,以不斷激發學生的計算興
趣,使學生在愉快的成功體驗中繼續進步,從而提高計算能力。
三、合理利用“錯題”
“錯題”也是資源,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從而消除掉學生的計算障礙。如果學生在對四則運算進行計算時出現的錯誤,教師就可以以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做到對癥下藥。如有個學生在對375÷25×4進行計算的時候,首先計算了25×4,這時候教師就要對他們進行指導,可以將這個題目變換成375÷(25×4)和375÷25×4的算式讓學生進行重新計算,這樣學生在對比計算的過程中就能夠對兩者的區別具有一定的體會,而且在以后的計算中就會高度注意這種問題,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還有一些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抄錯題的現象,這時候教師就要求學生在計算時候認真檢查,不管是抄題也好,還是最后計算出結果也好,都必須做到集中注意力。
總之,新課程下小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并不是對傳統計算教學的全盤否定和擯棄,而是在充分認識傳統計算教學的優勢與不足中的“揚棄”。教師要從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出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何桂嬋.善用課堂零碎時間提高初中低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
[J].科教文匯,201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