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日興
摘 要:當前教學理念從原有教師中心、知識中心轉為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從以往關注教師的教轉變到關注學生的學;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地位逐漸落實到位。小學數學課堂面貌煥然一新;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努力追尋簡約、趣味、扎實的課堂,賦予課堂更寬廣、深刻的內涵。
關鍵詞:簡約;趣味;扎實
怎樣的課堂是好的課堂?好的課堂有哪些基本要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會有不同的觀點,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筆者認為好的數學課,必定包含簡約、趣味、扎實這三個要素。這三個要素,也是其他教育目標落實和升華的土壤和基石。
一、教學力求簡約
在平時的公開課、觀摩課等教研活動中,經常會聽到一些教師感嘆一節課的時間不夠用,出現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還有得意的教學環節沒有展示等情況,分析這些目標沒有達成、拖堂的原因,不外乎是目標過多、環節過多、活動過多,一個多字累壞了老師、累壞了學生,最終也沒有達到最理想的效果。看來一味追求“多”未必是好事,追求簡約反而能讓我們在有限的40分鐘課堂里讓學生把主要的活動做好做到位、讓學生學得深刻,達成目標。實現簡約的課堂的途徑一是突出重點,切口小而研究深,二是整合各要素,整合目標、整合教學環節、整合學生活動,設計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少而精的習題。最終達成課前預設的目標。
二、教學力求趣味
在教學中,我經常設計相關的游戲,如送信、奪紅旗、開火車、小貓釣魚、摘蘋果、紅花配綠葉等穿插在課堂教學中。這些游戲能照顧到點又能覆蓋到面,信息反饋及時,學生興趣盎然,其樂融融。
例如,在二年級學習乘法口訣后,我設計了一個算24點的游戲活動,這個游戲活動讓學生使用加法、加法、乘法、除法,運用規則算出24點。在教室里當場玩游戲,學生熟悉游戲的規則后還進行小組比賽,其學習效果令人驚喜。在課堂上每個四人小組都盡情地投入到游戲活動中,有的把頭湊在一起看牌的點數,有的坐下來思考,有的翹起小屁股趴在桌面上出牌,有的走出座位向老師請教。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了。不僅在課內讓學生玩游戲,課外還讓學生和家長一起玩算24點的游戲,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反應速度、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因此在教學的設計中,要盡量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讓學生學得有趣,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讓教學有趣味,可以從三個維度去設計:
1.課前活動力求新鮮
結合所學知識,力求做到有新鮮感。如一位教師在上“倒數”這節課的時候,出示“5.4.3.2.1請學生猜一個謎語,(倒數)學生的興趣就調動起來了,從謎語中很好引入后面的學習環節中,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2.學習活動力求新穎
在一些有關數量的認識過程中,教師盡量提供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如在厘米的學習中讓學生測量鉛筆的長度、在周長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測量腰圍,在面積的學習中,提供1平方米的紙張,看看能站幾個學生。在觀察物體中,提供學具要學生搭一搭、看一看、想一想。這些新穎的學習活動力能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學得有趣味,積累大量的數學活動經驗。
3.結束活動力求新意
在整理總結階段,一般的環節是回顧整節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總結自己本節課學到的內容,有什么感受等?這種平常的模式學生已經習以為常,記得一位老師別出心裁的整理總結的方式,就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方向,請一小組根據實際方向說出你的東南西北四面分別是什么?說對的人站在北面、說錯的人站在南面,其他同學做裁判。
生:××同學說錯了,因為他的前面不是南面而是東面?
師:請你給他指點該怎樣辨別方向,他現在應該站在哪里?
生:……
三、教學力求扎實
扎實是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葉瀾教授在《好課的五個標準》一文中提出的第一個標準就是有意義的課,即扎實的課,每一節課力求做到教學目標落實,讓學生有所發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四基目標,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前兩個目標是我們國家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求及特色,后兩個目標體現了培養創新性的新時代要求。
怎樣落實目標?主要體現在三個設計上。一是教學程序設計;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的前后聯系,合理設計教學程序,盡量做到動靜搭配,松弛有度。二是習題設計,注重練習題設計的針對性、層次性、開放性;三是活動設計,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參與一個個活動的過程,因此要將目標落實到每個環節,每個活動之中,做到環節緊扣、過渡自然,每個活動落實一個主目標。
如果把課堂比喻成學生成長的空間,那么簡約、扎實、趣味就分別是空間的長、寬、高,如果一節數學課注重設計有趣的數學活動,組織簡約的教學活動,落實預設的教學目標,體現了簡約、趣味、扎實”的三個基本要素,這樣的課堂一定能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寬廣、深厚的基礎,為學生的生命成長提供更多的可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