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臨勝
從電視作品《夜的躍動》解析專題片的敘事手法
□陳臨勝
如今,優秀專題片的創作已經打破了以往“宏大敘事”的表達方式,采用更為“接地氣”的敘事手法使作品更具可看性。《夜的躍動》的導演闡述從影片的敘事結構、故事化敘事的運用以及影片的剪輯要求三方面論述了專題片的敘事手法,并結合整個作品的創作過程,總結了專題片制作的經驗和教訓。
專題片故事化敘事結構敘事手法
越來越多的都市人選擇利用晚上的時間來跑步,“夜跑族”隊伍不斷地發展壯大,也讓越來越多的上班族在工作之余有了新的選擇,“夜跑”已經成為都市生活的新時尚。與此同時,近年來國內外逐漸出現了優秀的時尚運動類題材的紀實類作品,如加拿大紀錄片《騎行中國》和《山地自行車之旅》、NHK紀錄片《夏威夷騎行記》、美國紀錄片《瑜伽啟迪》和《狗鎮和滑板少年》等,眾多運動類紀錄片的成功先例為我國專題片的拍攝提供了借鑒基礎,也證明了運動類專題片制作的可行性。
《夜的躍動》挖掘了四位夜跑族背后的故事,展現出他們愛上“夜跑”并堅持“夜跑”的理由。這其中有人為了追逐夢想,有人抒發對生命的感悟,有人堅守家族的榮耀,也有人因夜跑結下了濃濃的兄弟情……無論是出于怎樣的理由,希望本片傳遞的正能量能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奔跑起來。
《夜的躍動》的主線人物是一位即將畢業的女孩,她熱愛攝影,最大的夢想就是開辦一場自己的畫展。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她有過挫折,一度情緒極度低落,也就是在那段日子里她開始了夜跑。在夜跑中她理解了什么叫做堅持,并遇到了三位“夜跑者”。第一位“夜跑者”是一個正在打拼事業的年輕小伙,他是家里的獨子,繼承家業的重擔壓在了他的肩上,但為了避開“富二代”的稱號,他決定自主創業,用自己開辟的商路為家族產業找到另一條銷路。“夜跑”成了他化解壓力的通道。第二位“夜跑者”是一個通過跑步廣交朋友的男孩,他與一幫朋友身處不同的城市,堅持夜跑,他們相約參加2015年3月29日的蘇州國際馬拉松,一起挑戰自己的奔跑極限,也借此機會和好久不見的朋友聚一聚。第三位“夜跑者”曾經從來沒有運動的意識,直到重病住進了醫院,在醫院里她有了太多的人生感悟,終于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出院后她決定開始“夜跑”,希望能把這樣的感悟傳遞給更多的人。
《夜的躍動》在結構上采用的是“設定中心線法”,以一個逐夢的女孩為中心線,將其余三個人物故事串連起來,構成一部完整的專題片。設定中心線有利于在創作中形成一條清晰的線索,將一個個龐大的內容關聯在一起,無論是創作者還是觀眾都能對影片的主旨一目了然。
專題片的故事化敘事歸根結底就是“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在《夜的躍動》創作過程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頗具價值的故事選題,例如片中的一個繼承家業的小伙子。如今這個時代被很多人認為是拼爹的時代,有人鄙視走后門的官二代,有人唾棄家產萬貫的富二代……但這個小伙并不像世俗眼中“拼爹”享樂的公子哥,他的行動無不展示出他比一般人打拼得更辛苦,他的真實故事和現實社會人們認知有著很大的反差。公眾在標簽化思維下對某一群體的慣性認知,與這一族群中某個個體真實生活狀態構成的反差和顛覆,是一種天然的故事性和戲劇性。二是直戳人心的故事情節。片中講述了一名患惡性腦瘤的外來務工人員,治病治得傾家蕩產、妻離子散,十幾萬元的手術費對于他來說就是天文數字,無奈的他只好坐在床邊一個人發著呆。世界上除了他還有很多人同樣遭受著病痛的折磨卻無可奈何,這更加提醒了我們健康是人世間最珍貴的禮物,我們必須要用行動好好地愛護它。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遭遇,三者并置形成的感同身受的共情效應,使故事情節直戳人心。三是以小見大的細節刻畫。影片中的幾位好朋友為了一起參加馬拉松一起挑戰極限便相約蘇州國際馬拉松,他們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于是好久不見的好朋友來了一次聚餐。在緊張的馬拉松過后,鏡頭整體趨于溫馨,通過抓拍朋友之間的細節體現出來。先是兩名獲獎者各自戴著獎牌肩搭肩的畫面引導故事節奏的變化,接著鏡頭切換到他們的餐桌上,利用同期聲展現他們和諧交流的過程。期間設計慢鏡頭放大朋友間為友誼碰杯以及夾肉的細節,溫馨的畫面進一步凸顯出朋友間深厚的感情。專題片中細節的捕捉使故事情節更具有生動性。
蒙太奇敘事的價值。在作品拍攝過程中,攝像變換不同的拍攝角度,配合攝影機的運動,營造活躍、動感的影像。而剪輯又是一個對敘事的再創作過程,在后期制作過程中利用鏡頭運動和畫面景別的蒙太奇剪輯,不僅有全景中景還要有細膩的特寫,將一組組張弛有力的鏡頭剪接在一起更具有畫面震撼力。以作品中一段馬拉松為例。由于現場管制等原因,無法實現大量運動鏡頭的跟拍,于是我們拍攝了各種分鏡頭,比如腳步特寫,面部表情特寫,倒計時特寫,馬拉松沖刺全景、中景,啦啦隊中景、特寫等,還結合低機位拍攝,使鏡頭的豐富性得到了保證。在后期制作時,我們選擇了快節奏的音樂,并配合音樂的節奏不斷切換場景,尤其是將參賽者沖刺鏡頭和倒計時的對切,較好地營造出激動人心的現場氛圍。
專題片敘事的節奏把握。《夜的躍動》中三位夜跑族有著不同的故事,因此,這三個故事的敘事基調各不相同。故事的整體基調有緊張的,有歡快的,也有舒緩的,三個故事各3-4分鐘,以保持成片的節奏均衡。影片中還有一個主線人物,她最大的作用在于“穿針引線”,引導故事發展的走向,使專題片涉及的內容自然地切換,保證了敘事的流暢性和完整性。
電視語言的結合運用。專題片和紀錄片多數會采用畫面加解說詞的方式來傳達影片信息,這樣的表達方式必不可少,但在《夜的躍動》中將更好地結合電視語言營造更為豐富的視聽效果。比如蘇州國際馬拉松那段,縮減解說詞,更多地用音樂和環境聲渲染現場氣氛。解說詞在適當的時機讓位于畫面,使電視語言回歸“視聽直擊感官”的震撼效果。
(作者單位:杭州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