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娜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是甘肅省唯一的邊境縣,總人口13109人,其中蒙古族占38.9%,是一個以漢、蒙、回為主的少數民族自治縣。全縣縣城只有1所幼兒園,幼兒期是語言學習最敏感、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存儲詞匯最迅速的時期,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是幼兒園教育的核心問題,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表現方式,人類的思維成果正是靠語言的幫助得以鞏固、發展和傳遞的。因此,幼兒期語言的訓練值得重視,發展少數民族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要說、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少數民族幼兒期語言學習我們班的少數民族幼兒比較多,孩子們聚在一起,往往采用蒙語進行交流,我卻不明白他們的意思。讓他們說漢話,發音卻拐調,其他小朋友模仿或者譏笑,使這些民族幼兒害怕發言說話。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我努力為孩子們提供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積極、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為幼兒語言的發展營建良好的氛圍,我堅信,通過不懈的努力,幼兒一定會走好語言發展的第一步!
要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往的樂趣。”筆者認為要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使幼兒由想說敢說再到善說成為現實,消除幼兒成長過程中的教育語言霸權、環境障礙以及評價滯后等瓶頸,讓幼兒的語言發展走向自由和諧的陽光地帶。
營造真實豐富的語言運用環境。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我讓民族幼兒唱唱蒙古歌,孩子們欣賞一段優美動聽的音樂后,對孩子們進行提問。通過提問和回答,孩子們在這種氛圍中膽子會變大,敢于說、樂于說。幼兒的語言運用只有在真實鮮活具體豐富的沃土中得以滋潤和生長。
利用角色游戲,豐富幼兒語言素材。角色游戲是幼兒自主性游戲最喜歡玩的游戲之一。角色游戲不但為幼兒提供自由交往的環境,而且使幼兒在“小社會”中盡情地使用交往語言,為幼兒語言的運用提供了積極有效的環境,也為幼兒語言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生活素材。因為我們的民族幼兒在家庭中,接受的就是蒙語,與父母交流用蒙語。因此我就創設生活情景游戲,分配小朋友角色,當爸爸、媽媽、奶奶以及其他不同角色,客人到家里做客。就使幼兒樂于張嘴說。模擬坐公交,當售票員、司機、乘客等,讓幼兒把觀察到的情景模仿出來。通過玩角色游戲使小朋友在玩的過程中積極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從而使小朋友的語言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發展幼兒語言運用能力。在幼兒園我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大膽說、樂于說。但回家后,幼兒與父母交流還是運用民族語言,可和父母溝通,讓幼兒在家里適當看看電視廣告,多帶孩子到室外觀察,讓孩子去說,引導。在班里,我經常舉辦親子語言活動,讓父母與孩子共同參與,在參與過程中,家長對我的工作更加支持,孩子也愛說,也會創造性地運用語言。
我帶領幼兒活動室,積極搭建幼兒語言的交流平臺,鼓勵幼兒積極言語交流,提供給幼兒一個民主、和諧、寬松的運用語言的環境。如:晨談時我讓民族幼兒當“小小”主持人,講述今天或昨天發生的新鮮事。我先從簡單的入手:如太陽、月亮、星星、蘋果、香蕉,再使用短語:太陽是熱的,幼兒會發揮講火是熱的,慢慢地幼兒注意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逐漸養成。在語言活動中,我放下架子,允許幼兒“喧賓奪主”“大膽質疑”,放開叫孩子們說,在課堂提問上,我經常性使用鼓勵性語言讓幼兒首先敢說,盡管有的幼兒說的語無倫次、結結巴巴,我總是鼓勵他們:說的不錯,你已經說的很棒了,請繼續!要允許幼兒說話時存在不足或者是缺陷。要知道幼兒回答錯一個問題不要緊,但如果剝奪了幼兒自由發言的機會那是非??膳碌摹.斠粋€班級小朋友齊刷刷舉起小手并爭先恐后地要求發言時,你千萬不要煩,要讓幼兒回答問題,還可以讓幼兒分組討論,盡量讓幼兒把想說的話都表達出來。不僅在課內。,活動之余,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周圍環境,邊看邊說。如秋天到了,幼兒園有什么變化。讓幼兒在觀察中議論、想象,及時地用語言表達出來,在觀察過程中,很自然地發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摒棄老師語言霸權的現象,積極搭建幼兒語言交流的平臺,讓幼兒敢于說、樂于說。讓我們的民族幼兒在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中,支持鼓勵和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流,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