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武
初中化學之美是建立在不同顏色不同性狀的物質之間的相互反應之上的,它是經過我們的祖先充分證明的。遠古時期,我們的祖先鉆木取火,利用火來烘烤食物,在漫漫寒夜中取暖,并借以驅趕毒蛇猛獸。當他們圍坐在火堆旁邊,看著熊熊燃燒能發出光和熱的藍色火苗時,他們的心里肯定會發出由衷的感嘆和贊美,這種原始的贊美就是最開始的化學之美所使然。當他們學會在熊熊燃燒的烈火中制成陶器,在礦石中冶煉出金屬,從谷物中釀造出美酒,給絲麻染上色彩,誰又能否認,是最初的化學實踐開始讓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加美麗呢。因此,我們說人類最初的化學實驗已經產生了美,這種美即來自化學本身,也來自創造他們的人類。而我們在今天的化學教學中一定要把挖掘這種化學之美當成己任,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讓學生認識到這種美,用美的魅力來感染剛剛接觸到化學知識的初中學生,讓他們在美的陶冶下學習化學,掌握化學知識,通過挖掘化學中的美來克服其中的晦澀和抽象,以此來證明化學不僅僅由元素周期表以及各種元素所構成,它還存在著內在的美的因素。
初中化學學習化學之美 體現一、實驗是幫助學生發現化學之美的有效手段
事實證明化學理論來源于化學實驗,當然理論反過來又指導化學實驗。化學實驗的本質是驗證某種物質是否具有某種物質的唯一手段。而初中階段的化學實驗基本上屬于定性試驗,也就是通過實驗現象看清反應本質。我國著名的無機化學專家戴安邦曾經說,實驗室是培養全面化學人才的最好場所。的確如此,因為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科學,所以實驗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幫助初中生對化學現象進行觀察、分析,然后再進行理性思維。更重要的是,通過化學實驗可以讓學生發現化學之美,進而克服初中生開始學化學課時的畏難情緒,在美中發現化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驚訝的發現原來化學課有如此之魅力,在魅力的感召下產生美感。這種美的產生當然是由化學本身所特有的內涵所決定的,而要發掘這種內涵只有靠教師使用實驗的手段,這種實驗的手段恰好可以讓學生領悟到“美”真的存在于化學之中,這對于提高學生對化學的濃厚興趣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把那些有趣的化學實驗所產生的美一點點烙在學生的腦海里,學生就會對那些化學反應方程式,以及那些乏味的計算產生一探究竟的強烈愿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可以先設計幾個有趣的化學實驗項目,像“點不燃的手帕”“雨落花開綠葉出”“空中生煙”等,讓學生從興趣出發,進而開始發現化學之美,這既提高了學生對化學課的接受能力,又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學習基礎。
二、用語言表述化學之美
闡明初中化學課的定義,解釋化學規律,推演化學公式,無一不用語言,可見教師用優美、流暢的語言表述化學理論,用和諧動聽的語言解釋化學概念是多么重要。我們千萬不要小瞧這個觀點,認為似乎教師教課就要使用語言,話誰都會說,根本用不著過分強調,其實,這種觀點才是要不得的。因為,教師的語言表述能力往往起到吸引學生認真聽講的作用,它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化學之美,化學之美到底存在于哪里,它是在書本里、還是在課堂上、亦或是在試驗中。
下面我們用不同的語言描述方式,來說明這一問題,當學生學習“水的組成”一課,并通過教師進行的電解水的演示實驗,證明水電解后,能生成氫氣和氧氣,而氫氣又是人類最理想的能源這一知識點以后,教師這樣描述道——在煙波浩淼,一望無際的蔚藍色大海里,矗立著一座座氫加工廠,氫這一最清潔的能源正通過不同的裝置輸往世界各地,人類再也不用為爭奪石油而發動戰爭了,大海再也不會因為被污染而咆哮了。
同樣,當我們想讓學生理解Fe%=2Fe203x%時,如果干巴巴的表述道;這個方程式表示氧化鐵中鐵的百分含量是鐵原子質量在氧化鐵質量中的百分含量,或者說是氧化鐵中鐵元素的百分含量是鐵原子質量在氧化鐵分子中質量的百分含量。
同樣的一段講解,相同的一段描述,學生更愿意接受那個呢,他們會對那個知識點掌握得更好呢?很顯然,學生對待第一段描述有一種愉悅感,是他們所愿意接受的,而第二段描述比較抽象,比較難理解,學生接受起來會很困難。這就不難看出,同樣是教授化學知識,如果我們用帶有感情色彩的語言來講解知識,就比用單一的理論描述讓學生更能接受,也能夠讓學生在聽課時產生一種愉悅之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化學,會使學生更愿意學習,更渴望獲得知識,這是促使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化學之美的重要途徑。
三、五彩繽紛的化學正是化學之美的具體體現
化學本身就是色彩斑斕的,它存在于生活之中,并且具有無與倫比的生命力。
讓我們翻譯這組詞——(Chlo-rine)氯氣。很明顯這是根據物質的顏色來硬譯的,其實Cl2是黃綠色的。這種物質是初中化學中接觸比較多的氣體,我們通常都知道,綠色的氯氣是自來水公司給飲用水消毒的,當然這種綠色是分子狀態下的綠色,一旦分子結構被破壞掉,綠色也就不存在了,看多么神奇的化學,這種特性不正好為我們證明了化學之美嗎。
還有呈紫色的高錳酸鉀,錳元素Mn呈現出+7價的高價態。它的特性是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它在一般狀態下呈現出來的紫色是其中+7價Mn元素的顏色.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我們經常用高錳酸鉀來制備氧氣。由于它的強氧化性能夠使HCl氧化成Cl2,也同樣能夠對亞銅離子、亞鐵離子進行氧化。正是由于高錳酸鉀所特有的紫色,一般都把它當作研究擴散現象的首選,我們可以做個實驗,把一小粒高錳酸鉀放入盛有半燒杯水的燒杯中,當這粒高錳酸鉀落入水里后,我們能夠很清楚的看到這粒高錳酸鉀在水中的溶解及其在溶液中的擴散過程,這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擴散的概念,也能夠起到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化學之美的真正意義。
豐富多彩的化學,五顏六色的化學不僅僅構成了化學的自然之美,也蘊含著這個學科的內在之美,這種美的化學不勝枚舉,象我們在化學實驗室里常見的物質——硫磺,它的氧化反應雖然生成了很濃的帶有刺激性氣味的黃色SO2濃煙,但是,硫元素卻是我們教學中常見的和重要的元素,象SO3和液體硫酸(H2SO4),硫磺的另一個特性是能夠在空氣中燃燒。還有漂亮的藍色的硫酸銅,其實硫酸銅是白色粉末,它只有在吸收了空氣中的水分才變成了藍色的晶體,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五水合硫酸銅(CUSO4·5H2O)。
我們舉了這么多列子,無怪乎就是為了證明我們的論點——化學之美存在于我們的的課堂上,它急待于我們去挖掘,更需要讓學生發現這種美,只有學生發現了化學之美才能更好的學習化學,掌握化學。我們認為,化學之美不僅僅表現在實驗課上,同時,還依存于生活之中,它可以在學生解出一道化學難題的瞬間產生美的靈感。這種化學之美我們做教師的完全可以用語言表達出來,也可以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達出來,關鍵在于我們用什么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發現它。化學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同樣是推動人類向更高級、更文明、更先進的發展方向發展的動力,因此,我們通過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化學之美是我們責無旁貸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