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
復習作為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對已經學到的知識進行梳理、鞏固以及記憶,從而使知識點深入到學生的腦海中。另外,通過復習還可以促使學生對知識點的整合,在復習過程中對知識進行強化綜合,提升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多數的小學語文復習中都存在著效率低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對小學高年級語文復習中存在的低效現象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探尋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
小學語文復習低效現象反思對策一、小學高年級語文復習中的低效現象
在實際的小學高年級復習教學中,有太多的教師對原本的復習教學的價值取向認識不到位,從而導致工作產生偏離現象,使學生的復習產生出現低效。一般在小學高年級的語文復習中主要存在以下幾種低效現象:
1.復習目標不明確
很多的教師在進行語文復習的時候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總是覺得課文哪里都是重點,這里也要強調,那里也要強調,出現不分輕重地將新授課重復地演繹一遍的情況,缺乏針對性。這種復習方式會讓學生覺得沒有一點新鮮感,導致學生對復習提不起興趣,從而在復習教學中感到無所事事,也不可能讓學生在復習中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2.復習過于機械化
這是在復習教學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現象,大多數的教師喜歡用考試來檢測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程度,讓學生每天就是在題海中度過,然后把學生做的每一個復習題都作為教學的目標進行講評,學生每天都是考試和講評,讓學生幾乎都成為了考試的機器。這種復習方式讓學生不堪重負,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3.復習內容缺乏聯系性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復習教學中,很多的教師在復習的時候,總是只將教材和教參作為復習的唯一依據,復習就樂此不疲的在教材和教參中反復,就不找一些與知識點有聯系性的內容,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運用。這種復習模式從表面上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很好,但是學生并沒有學會在其它地方的運用,只是在原有的水平上進行的循環。
二、對小學高年級語文復習教學中低效現象的改善
通過復習中低效現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復習教學并不是對學習國的內容再進行機械的練習,而是要促進學生從整體上將學過的內容進行鞏固和掌握,通過新的視角對知識進行再認識和再實踐,所以要解決復習低效現象的有效措施有:
1.明確復習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復習
在新課改下,提倡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意識注重培養。所以教師在進行復習教學時要注意將學生作為復習的主體,并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例如在進行高年級語文中古詩的復習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要自己復習的內容告訴他們,或者是將一些提綱提供給他們,并將復習的具體要求提出來;然后讓學生進行分層次和分內容的誦讀記憶,在記憶之后讓學生自己出題,或者是通過學生相互出題的方式,來對復習和記憶的結果進行考核,進行查漏補缺;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圍繞相關的知識點設計一些有效的練習,對學生知識的掌握度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的結果結合實際內容進行講評和糾錯。
2.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的基礎和需求,提供有效的復習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復習中,很多的教師由于不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學習的需求,導致學生已經解決了的問題教師還在糾結,學生感到困惑的地方教師又不去關注,這樣時間一長,學生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對復習的興趣。所以教師要通過平時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觀察、在作業中的錯誤記錄以及在復習前進行個別訪談等方式,對學生學習的基礎和需求進行了解,然后對癥下藥,為學生提供更多相關的學習資源來突破學習的難點,從而進行有效的復習。
3.充分把握復習的重點,進行有效的訓練
在小學高年級語文復習中,教師應該對復習教學中的重點充分的把握,將那些具有相同語文訓練點的文章進行串連復習,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提高。例如,教師在進行小學高年級語文復習教學時,可以靈活的采用多種形式將訓練的主題和重點引出,如在閱讀課文內容的時候,教會學生怎樣從作者的思路中將作者的思路體會出來,然后在自己進行寫作訓練時,又將怎樣運用想象和聯想把情感更充分、更生動的表達出來。這樣不僅使復習的效率提高,還在一定程度上將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提高。
三、結語
通過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我們可以知道,在小學語文復習教學中,要想將復習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僅僅做到這些方面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及學生在平時的復習教學中多實踐、多探索,以便在以后的復習教學中能將復習教學的有效性提高。
參考文獻:
[1]胡文良.反思低效現象探尋有效對策——例談小學高年級語文復習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06):47-48.
[2]林湘閩.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3]謝慧.構建小學高年級語文自主高效課堂的思考與實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4.
[4]冉秀竹.小學高年級“難教”的成因及對策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11.